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印尼爪哇岛地震专题 > 正文

评论:印尼爪哇地震的双重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01:35 华夏时报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日惹地区当地时间27日早晨5时53分发生的强烈地震,截至发稿时已造成3733人死亡,另有数万人受伤。大震过后,又相继发生数以百次的余震,而巴布亚新几内亚也发生6.2级地震,汤加发生6.7级地震,损失情况至今不详。

  这是印尼自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出乎意料之外。在2004年底那场造成近30万人死亡的灾难之后,普遍的预料是这一地区在数十年内不会再发生
强烈地震。然而,这次里氏6.2级的地震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常识。尽管有分析认为,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数千次,此次地震又发生在星期六清晨,当地大多数居民都还在睡梦中,无法及时避难,当在房屋建筑质量差,这些是造成了惊人伤亡的主要原因,但或许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为高端的角度认识这场灾难:大自然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持续向人类发出警告。

  这样说并非对于人类至今无法掌握规律的地壳运动持神秘主义或不可知态度,而是基于一种更为理性的视角。原因是,经济水平的低下、防灾能力较弱固然影响着人们抗衡灾难的能力,但这并不应是人们面对灾难时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理由。许多年来我们在自然的暴怒中之所以被动,不是因为自然的力量比我们强大,而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比自然强大。印尼爪哇地震只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又一例证。这次,中爪哇省的灾民承担了大自然带来的苦痛,而与大自然重新取得和解,则是所有人的事。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出持之以恒的改变,灾难的发生密度、发生强度才可能下降,大自然的脾气才可能有所收敛。

  印尼爪哇地震的另一重警示是,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国际救援。仅仅在十多天前的5月中旬,联合国刚刚发布了“2006年十大被遗忘事件”。其中,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后的重建被人们抛之脑后就是一条。在2004年的那场大灾难发生时,国际社会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救援工作,赈灾有效地挽救了许多生命并遏制了损失。然而,那次国际人道主义的大合唱中,仍然包含了不少国际政治博弈的影子,个别国家希冀通过救援谋取战略利益,导致赈灾成了一场政治秀。中国在灾后仍然提供了重建援助,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国际人道主义立场,但有的国家却对灾后重建持敷衍了事的态度。

  对于自然灾难造成的伤害,国际社会除了展现救援的决心,还应设计出一整套完备的救援机制,这一机制应使赈灾与灾后重建的链条连接起来,并且不带有太多的政治功利色彩。如果将国际社会应对地球生态危机的努力看做前沿的话,完善的国际救援机制作为后防措施理应早日构建起来。在国际社会迅速对印尼爪哇地震施以援手之际,打造这样的共识或许恰逢其时。作者:

  本报评论员徐立凡

  相关专题:印尼爪哇岛地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