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专题 > 正文

解读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核手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4:37 环球时报

  

解读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核手腕
4月12日,内贾德在伊朗对数千名学生发表演讲。
   如果说,在过去一年中始终有一个人用震撼的话语刺激全世界的听觉,将人们的神经紧绷在“战与不战”边缘的话,那个人一定就是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伊朗与美欧围绕伊朗核问题展开的这场大对决中,双方的每一次攻防都惊心动魄。内贾德不可妥协的立场和屡次三番的挑衅性话语,让人们为他捏一把汗,担心他将美国逼上“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绝境。然而,一年过去了,伊朗不仅没有成为“第二个伊拉克”,还一步步取得了从铀转化到铀浓缩的突破,迫使
国际社会不得不承认这些进展。内贾德,究竟是西方媒体笔下“缺乏经验、无知无畏”的狂人,还是人们不曾认识到,在他的强硬外表下本来就有务实灵活、精于算计的天性?

  “镜里镜外”内贾德

  当选总统前的内贾德对全世界来说是一个“陌生人”,但在去年8月3日就任后的几天内,他就迅速地让全世界记住了他:将在与欧盟进行核谈判中“用珍珠换棒棒糖”的鲁哈尼解职,任命极端保守派人物出任首席谈判代表;拆去伊朗核装置上的封条,全面启动核转化活动;对政府、武装力量高层进行大换血,为强硬保守派在伊朗全面掌权铺路。接着,他又连续狂言惊人,让美欧震惊于来自这位“新对手”的“蔑视”和“挑衅”——“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

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是捏造的
神话
”,他警告美欧“你们以为自己是谁,就来指责伊朗”,并声称要“砍断侵略者的双手!”一连串火药味十足的言行,令西方国家在镜子里照出了一个“妖魔化”的内贾德。一年来,这种形象一直没有改变。在内贾德执政一周年之际,西方媒体纷纷刊发文章,强化他的危险形象。

  美国发展智囊中心的专家说,“一年来,内贾德不负责任的表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有强烈攻击性的形象”,《耶鲁环球》网将他比喻为“伊朗版的查韦斯”,一位保守派专栏作家则直接称他是“可确认的精神病患者”。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甚至曾说他是“堪比希特勒”的“精神病患者”。英国《泰晤士报》的评论更为尖锐,它说内贾德领导的伊朗政权变得恶毒又野蛮,但遗憾的是,这个政权并不短命。德国《图片报》不久前对内贾德进行专访后,将他形容为一个自认为肩负着神的使命的宗教狂热分子,其标题极为耸动:《世界上最危险的男人》。

  与西方舆论强烈的憎恨情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内贾德在伊朗人心目中是一位英雄,甚至有人惊呼,伊斯兰世界出现了新偶像!虽然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但西方外交官和伊朗官员一致认为,内贾德现在的支持率比1年前高得多。德黑兰大学政治学教授哈迪安·亚茨说,他的支持率可能已经达到70%。英国《卫报》甚至预言,3年后内贾德将赢得第二个任期。

  在伊朗以外的穆斯林国家,内贾德也越来越受到尊敬。今年4月,哈马斯领导人之一马沙尔访问德黑兰时说,“所有穆斯林都应该为内贾德的勇气感到骄傲。”5月,内贾德曾访问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其受欢迎的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在雅加达国立伊斯兰大学发表演讲时,校园里随处可见支持伊朗、谴责以色列的旗帜和T恤衫,学生们以崇敬的眼光看待这位不畏美国强权的领袖,称他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领袖”。一位学生说,“他的演讲非常具有民族主义气节。”还有人说,“如果非要把他比作某个人,那就是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

  核问题关乎“民族尊严”

  不过,伊朗国内对内贾德并非绝无争议。面对美国数次挥舞起的“战争”大棒,早已有人指责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置国家和民众的安危于不顾。内贾德确实是在同美国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博,因为美国很有可能动用军事力量来告诉他“你错了”。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的伊朗民众选择坚定地站在内贾德一边。究竟是什么,让6000万伊朗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疯狂”?

  让我们先来看看内贾德生存的这片政治土壤吧。伊朗人最爱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曾经辉煌过”。对这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来说,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是他永恒的骄傲,这使伊朗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尽管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伊朗相继遭受外族入侵,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但这除了让伊朗人备感屈辱外,就是刺激了他们捍卫、复兴波斯帝国荣耀的自尊心。内贾德的助手曾说,内贾德的梦想是重建一个波斯帝国,首都就在德黑兰。同时,作为在两伊战争后崛起的内贾德一代,经历过8年残酷战争洗礼,他们拒绝侮辱和恐吓,憎恨外来势力的干预。面对外辱,他们必然选择同仇敌忾。

  于是人们看到,当西方世界痛批内贾德的狂言之时,数百万伊朗人走上大街举行集会,打出“以色列灭亡、美国灭亡”的标语,有人身上还裹着白色裹尸布以示做好了牺牲准备;当美国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时,内贾德在国内议会的主席台上说:“你们想通过多少决议就通过多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你们无法阻止伊朗的进展”,很多议员则在台下同声怒吼:“美国去死吧!”当美国威胁对伊朗使用武力时,内贾德说,波斯语字典里没有“害怕”一词,伊朗民众则告诉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我们早已从两伊战争中学会了如何从地雷上走过,以使后人踏着我们的身体前进。”

  内贾德就这样把伊朗核问题变成一件关乎民族尊严的事,他让大多数伊朗人认同,誓死捍卫核技术发展权利最能体现伊朗荣耀的民族性格。可以说,在与美国的这场对决中,他将伊朗人的民族情绪发挥到了极致,并因此赢得了伊朗人的崇敬,也为自己积累了执政筹码。哈迪安·亚茨教授评价说,内贾德明白反以反美对伊朗人来说有多重要,因此,他的言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当初以为内贾德是因为“头脑简单”、“缺乏经验”才敢口出狂言的美国人也逐渐意识到,内贾德越是强化美国的“魔鬼撒旦”形象,就越能为自己赢得民众更多的支持。

  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协调

  如果说内贾德用“波斯硬汉”的形象激发起民众激情的话,那他“亲切、和蔼、善与普通人沟通的草根总统”形象,就是为他赢得稳定牢靠支持率的根基。

  内贾德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是人民选出来的总统,肩上是人民的重托。你们应该尽心尽力帮助我实现人民的愿望,如果你们无法做到,对不起,那你必须离开。我不能让人民失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执政一年来,除了核问题,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把石油财富体现到老百姓的饭桌上”、设立“爱情基金”让没房结婚的年轻人不再发愁。警卫人员说,内贾德当总统后仍然去以前常去的理发店剪发,因为这是他接近人民的最好途径。他每天工作17个小时,每两周就到各地视察一次。他设立“总统公关办公室”,专门处理民众写信来倾诉的“琐碎小事”,比如丈夫没有工作、住的房子太破、孩子上学离家太远等等。内贾德至今仍坚持在烟雾缭绕的破旧办公室里办公,拒绝使用总统专机,他还要求内阁成员换掉进口小轿车,限令各省省长必须住在当地与民众甘苦与共。这种简朴的本色更让伊朗人发自内心地拥护他。

  内贾德身上还有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特质,那就是强烈的保守色彩。这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从不掩饰其保守的伊斯兰世界观,绝对忠诚于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拥有强大势力的宗教高层的鼎力支持,正是内贾德得以上台并走到今天的关键。为此,西方一开始就给他贴上了“极端保守派”和“原教旨主义者”的标签。但对他这种浓烈的宗教色彩,伊朗民众却十分推崇。一位支持者说,“每当听到他说‘以神的名义’时,我就仿佛看到了光明。”

  国际社会和伊朗改革派都曾经担心,伊朗历经多年改革取得的各种进步将前功尽弃,内贾德会把国家带上极端原教旨主义的老路。可1年过去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内贾德并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推行保守的社会政策。他没有关闭“违背教义”的股票市场,甚至一度批准妇女到现场观看足球比赛。他让人们相信,一个强硬派当选总统,并不意味着伊朗将走向全面极端与激进。正如他的一位支持者所说:“总统一直在努力把伊斯兰传统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协调起来。他保守,但绝不僵化。”

  一场微妙的博弈

  内贾德这种灵活务实的特性,在他与美国玩起游戏时得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这个无论如何不肯嘴软的强人,其实很会审时度势,把握攻守的时机。

  内贾德深知与美国周旋,自己趁什么,对手怕什么。在他看来,石油资源不能用来出卖,只能作为要价的筹码。近几年,除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大国都被拉进了伊朗油气合作市场,各种国际力量在这里形成了“利益交汇”。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伊朗核问题牵扯的方面越多,美国想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决断就越难下。大国间的角力为内贾德提供了更大的外交周旋空间。更何况,在地缘政治方面,任何对伊朗的军事打击都会导致包括阿富汗、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其他海湾国家的混乱。而伊朗在什叶派穆斯林中的影响力更让美国不敢小觑,在伊拉克问题彻底解决之前,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内贾德知道美国人顾虑什么。一年来,伊朗耐心地与美国上演了不少充满趣味的博弈,内贾德步步为营,抢到了不少先机。从去年8月开启封条进行铀转换,到今年不断在铀浓缩方面取得突破,虽然每次都遭到美欧的强烈反对,但最终他还是顶住压力迫使国际社会承认这些进展。内贾德算计的精明,手腕的灵活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致信布什就是一个典型的“内贾德式博弈”。5月初,内贾德突然致信美国总统布什,这是美伊断交后伊朗领导人首次给美国总统写信。据说,他此举是在效仿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1989年,霍梅尼曾在给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信中发出警告,美国不会兑现对苏联的承诺,苏联将面临解体的厄运。虽然内贾德在信中很少涉及核问题,而是句句质问美国为何如此霸道,但所有人都明白,写信本身要比信件内容重要得多。他是在向美国人主动传递一个信号:美伊可以直接面对面地解决问题。他把球踢给了布什。据说,布什收到信后,一直受到国内外人士要求回信以及美伊应展开直接对话的压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5月31日,美国同意有条件参与伊朗核问题的直接谈判。接着,6月初,欧盟、美国相继向伊朗抛出谈判诱饵:欧盟在一揽子方案中提出支持伊朗拥有民用核计划等多项奖励措施,美国则突破性地表示,伊朗可以生产低浓度浓缩铀,但必须在谈判期间暂停铀浓缩活动,这可是美国此前一直不肯松动的立场。就连伊朗人也承认,这极具诱惑性。但内贾德还在较劲,他说:“伊朗不接受为核谈判设置前提条件,也不会中止铀浓缩活动”,并指示前方谈判人员“不换脑就换人”。不过,他同时聪明地留了条后路,表示要认真考虑一揽子方案。

  双方陷入了短暂的僵局。在这个僵局中,美国的底线是绝不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但再发动一场战争似乎又不现实,这让美国感到进退维谷。反观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他完全有权利发展民用核技术,内贾德的主张一点都不出格。至于美国怀疑伊朗有发展核武器的秘密计划,恐怕真要寻找起证据来也会像其在伊拉克一样苦寻无果。因此,内贾德是进退自如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未来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确,内贾德下一步会出什么招,没人能够准确预料。▲

本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刘守望 本报特约记者 余 火

  相关专题: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