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孙亚菲:美国式离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8:17 新世纪周刊

  -孙亚菲

  远在加州的朋友安在凌晨时分打电话来,急促而尖利的声音直扑我的耳膜:“今晚我和乔一起吃饭,他告诉我他离婚 了!”

  什么?我睡意顿无,第一反应像是听到CNN现场报道火星人攻打地球。虽然现代人的
婚姻关系比沙滩上的城堡更容 易被摧毁,但,乔,怎么可能!

  乔是我和安共同的好友,出了名的老好人,成功的制片人,优雅有趣的绅士,温和体贴的丈夫,以及3个孩子的慈爱 的父亲,几乎就是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美国中产阶级典范,更何况,他马上就快60了,如何跟离婚扯上了关系?

  安说,这里没有刺激的第三者艳闻,乔

离婚,不过是因为“受够了这冰冷的关系!”乔和他太太——一个颇有名望的 心理学教授,一个温和一个好强,一个理想主义一个现实理智,性格分歧让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磕磕绊绊,两人都无法忍受看 上去很美而实际冰冷透骨的婚姻状态,终于分道扬镳。

  按照一些国人的逻辑,这简直不可思议:两个有头有脸的人,两个步入老年的人,结婚二三十年,没有爱情也有感情 ,就算不考虑社会影响,也要考虑下一代,而乔的小儿子正准备升大学。若换了中国夫妻,起码咬牙也得熬到儿子大学毕业。 当然,更常见的做法是,熬到子女都出头,夫妻也老了,没精力闹离婚,凑合凑合也就一辈子。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怨偶,为子 女为父母为社会,苦守一段绝望的婚姻,熬到老死。

  一位在亚洲生活过数年的美国人,一直对中国人的“婚姻悲情主义”很不解。他问我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会把西方人看 得很神圣的婚姻,仅看作“条件相当的人搭伙过日子”?

  “他们似乎并不快乐,却又不得不在一起。难道婚姻只是为了向人证明,‘嗨,我是个正常人’?”

  我恨自己不是个社会学家,无法给他找出正确答案,只好胡诌说,或许是因为中国的现实主义传统造就中国人骨子里 的悲观,不大相信虚无飘渺的东西,比如爱情,更愿意相信实实在在的,比如物质以及能够带来物质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的 婚姻跟爱情的关系并不紧密,有时候是对社会的一种妥协,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

  那么,婚姻的意义在哪里?他又问。

  意义?回头看看不少传统的中国家庭,归结起来,其存在的意义不过于共同实现一些目标,比如共同供一套房子,共 同生一个孩子,甚至共同养一条狗或种一盆花。

  此老美心思敏捷,立即总结说他明白了,中国人的婚姻是利益纽带式的,而美国人的婚姻是精神纽带式的。他说美国 人的逻辑无疑比中国人更简单:相信只有爱情才能导向婚姻,如果爱情不再,婚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尽管离婚代价不菲,尤其是对男人,法律有倾向性地保护妇女儿童权利,一个有孩子的离婚男人会立即变成穷光蛋— —房子、车子、孩子都会归女方,还得被孩子当提款机使——即便如此,美国的离婚率仍超过50%。中部的怀俄明州,近几 年接近70%的离婚率跟它的断背山一样引人注目。离婚率最低的是马萨诸塞,浓厚的天主教传统也没能阻止近三分之一的夫 妻劳燕分飞。

  密苏里大学从事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的休斯教授在一篇报告里说,妇女对男人越来越少的经济依赖,是美国离婚率居 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固然是一方面问题,而根源还在于美国人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婚姻观,让他们在爱情问题上有股不到 黄河不死心的倔劲儿。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