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媒体渲染蒙古民族主义者排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4:17 环球时报

  

日本媒体渲染蒙古民族主义者排华
乌兰巴托街头的中文招牌。霍文摄

  日本《读卖新闻》7月27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在蒙古遭当地民族主义者袭击,中国饭店甚至不敢挂中文招牌,这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担忧。蒙古是中国北部的重要邻国,中蒙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虽经历过波折,但睦邻友好始终是主流,尤其是近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很快。蒙古的排华情绪真有这篇文章说得那么严重么?

  日媒体称“蒙古国民把中国当靶子”

  27日,《读卖新闻》一篇题为《蒙古国民把中国当靶子》的报道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文章说,由于蒙古贫富差距扩大,国民为了发泄不满,将矛头指向在蒙古从事经济活动的中国人。许多蒙古人袭击中国人在其首都乌兰巴托开的宾馆、饭店等设施,迫使许多中国人开设的宾馆、饭店都不敢再用汉字招牌,如今,“汉字招牌逐步在乌兰巴托消失”。

  报道说,去年11月,40多个年轻的蒙古人闯进一家中国人开设的饭店,砸坏了饭店的招牌、电视机、家具等财产,并叫嚷招牌必须用蒙古文,不得使用汉字。这些人是蒙古民族主义团体的成员。该事件发生后,许多蒙古年轻人纷纷在网上表示支持这种暴力行动。

  报道还提到,2004年,蒙古的经济增长虽然达到了10%,但通货膨胀也在10%以上,25%的乌兰巴托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政府官员中索贿、受贿等腐败问题十分严重。部分政府官员同外国资本勾结在一起获得巨额非法利益,引起了国民的强烈不满。一些民族主义分子乘机将国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与民族意识结合起来,将愤怒的矛头转向了中国人。这些人强调是中国人夺走了他们的工作。

  日本报道与事实不符

  记者在蒙古驻站已有1年多,感觉日本媒体所说的“蒙古国民把中国当靶子”、“在蒙中国宾馆不敢用汉字招牌”等说法与事实很不相符。

  从去年年底开始,在乌兰巴托的确陆续发生过几起针对在蒙中资企业的袭击事件,但这只是极个别民族主义分子的行为,并不代表蒙古的主流民意,也没有影响在蒙中资企业的正常经营。袭击事件发生后,一些在乌兰巴托的中资宾馆、饭店只是按照蒙古法律变动了原有汉字招牌的规格,并非像日本媒体所称“不敢再用汉字招牌”。记者27日特意走上乌兰巴托街头,依然在街道两旁看到不少汉字招牌。

  事实上,从1990年蒙古过渡到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经济一直未有大的起色。尤其是近年来,国内腐败现象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老百姓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社会治安也每况愈下。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蒙古的民族主义有所抬头。记者曾在乌兰巴托最豪华的购物中心门口遭遇“碰瓷”,被七八个青年人敲诈了6000图格里克(约合人民币40元),原以为这类活动就是针对中国人,可是后来与蒙古警察一聊,才知道韩国外交官、日本商人及西方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并非只针对华人。当记者和蒙古朋友聊起针对外国人的袭击事件时,蒙古朋友说,由于近年来治安状况不好,不光是外国人,就连蒙古人自己也缺乏安全感。

  在蒙华人未受排挤

  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人员往来越来越多,中国已连续几年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在蒙中资企业目前已超过3000家,其中宾馆、饭店约100家。这些企业在蒙守法经营,同时为蒙古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都还不错。记者有许多中资企业的朋友,他们并没有因个别袭击事件动摇信心。

  蒙古方面每年有超过40万人到中国旅游、看病和做生意,蒙古人对中国也越来越了解。仇华、排华在蒙古绝不是主流。记者在乌兰巴托经常打车、购物,当

出租车司机和售货员得知记者是中国人时,不但没表现出任何不友好,相反,许多人还努力用并不流利的汉语与记者聊天。记者的孩子在乌兰巴托的一所私立英语学校上学,班上的蒙古老师和同学对他也都十分友善。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日本媒体描绘的蒙古排华并不是事实,蒙古国内的民族主义问题被严重夸大了。▲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张莉霞 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 霍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