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小泉政权“反应过度” 政客攀比强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4:57 新华网

  

小泉政权“反应过度”政客攀比强硬

  6月30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左一)与美国总统布什(右一)在美国摇滚歌手“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故居内参观。新华社/法新

  【提要】小泉政权的一大特色就是抓住一件事情,进行过度反应,大做煽情文章

  朝鲜发射导弹之后,中国做出了负责任的外交努力,避免激化矛盾,防止紧张局势升级,努力维护六方会谈进程,维护安理会的团结。与此同时,日本对导弹事件感到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过度的外交和军事反应却耐人寻味。这种过度反应大致有三种类型:

  有意而为之

  其一,煽情型的过度反应。导弹事件发生后,在小泉政权的煽乎之下,一时间日本居然把自己当做那几枚试射导弹(实际上落在离日本500公里之遥的俄罗斯远东海域)的靶子,仿佛那导弹正向日本飞来,媒体上甚至出现了“新朝鲜战争”的字样。有人还煞有介事地计算:如果一枚导弹打到东京,可导致124万人死亡。在外交方面,日本政府一味进行强硬表演,要求安理会通过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决议草案,却不顾过度强硬可能给东北亚局势,甚至给日本自身的安全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令人怀疑小泉政权的对策是否真的从日本国民的安全关切出发。其二,意图型的过度反应。有些过度反应显然是别有用心,别有意图。比如,在一次围绕朝鲜导弹事件的电视讨论会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女评论家一味地“打横炮”,把问题扯到中国身上,当她感到没有得到在场的其他人的响应,不仅没有自知没趣,反而一再重复她的“深刻的发现”,极力把朝鲜问题“组合”到“中国威胁”中去。有的媒体甚至把这次朝鲜导弹事件说成是“中国在背后教唆所至”。

  其三,行动型的过度反应。借导弹事件之机,日本“雷厉风行”,将原计划于明年开始部署的“爱国者-3”型陆基拦截导弹,提前到今年年底部署。防卫厅长官甚至声称日本拥有“先发制人攻击”能力是理所当然的。《产经新闻》报道称,日本已正式开始研究在敌方发射导弹前,先行摧毁敌方导弹基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有媒体透露,自卫队已经“自发地”开始行动,加紧演练针对朝鲜的仿真攻击。有人甚至设想如果使用F-15战斗机对朝鲜发起攻击,由于F-15续航能力不够飞个来回,可以考虑飞行员在返回途中跳伞。最近,日本国内有人著书称小泉内阁是“战争准备内阁”,并非空穴来风。

  政客攀比强硬

  日本的危险言行令韩国对日本的忧虑甚至超过了对朝鲜导弹试射问题的关注。7月11日韩国政府称日本的“先发制人攻击”论调“暴露了日本的侵略主义倾向”。韩国总统府发言人表示,日本领导人将朝鲜导弹问题作为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借口。《朝鲜日报》则指出,100年前日本把朝鲜半岛变成战场,将战火烧到中国和俄罗斯,最终侵吞和奴役朝鲜半岛,“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国家有资格背靠美国叫嚣先发制人论,再次将邻国变成火海吗?这是一个有起码良心的国家的声音吗?”

  警惕最后的“疯狂”

  总之,“过度反应来自私心杂念”。日本某些政治家在导弹事件上的过度反应令人感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日本国内,攀比强硬,哗众取宠,意在捞取政治资本,争夺下任首相宝座;在国际社会,制造联合国内部分歧,搞乱安理会,显示自己分量,意在证明日本“入常”之重要,扭转“争常”等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从沈阳领馆事件到东海资源问题,小泉政权的一大特色就是抓住一件事情,进行过度反应,大做煽情文章,这可以说是小泉政权的特殊性格和体质。包括最近小泉对美国等国的出访,也令人产生“过度”之感,六十好几的人了,这样轻浮做作,连中曾根都觉得“太花哨了”。现在,人们担心的是,此人卸任前再“疯”一把,会造成什么后果。 (作者/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冯昭奎)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

  小泉宣称8月15日是否参拜靖国神社不受民调影响

  

小泉政权“反应过度”政客攀比强硬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4日晚针对民意调查显示很多受访者认为首相不应该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一事表示,“(调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参拜靖国神社没有必要根据支持率来决定”。

  小泉还针对下届首相的参拜表示,“这是个人的自由”。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