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黎冲突:三个十字路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7:30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真主党的十字路口

  一年前,叙利亚撤出黎巴嫩使真主党面临着自1975年至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真主党突然发现自己已处在了十字路口。当时黎巴嫩一家主要报纸就曾评论道:“这关系到真主党作为一支民兵武装、一支军队和一个泛伊斯兰运动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

  以色列轰炸加沙为真主党发动偷袭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方面真主党可以显示它与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的坚定友谊;另一方面,有人分析,真主党也可以借机重新制造声势以保持其武装,抵制国内日益高涨的要求其解除武装的呼声。

  7月16日,黎巴嫩什叶派另一大党“阿迈勒运动”宣布总动员,并与真主党组建联合作战指挥部,共同抵抗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进攻。现在,黎巴嫩真主党在议会拥有128个议席中的14个,在什叶派所获35个席位中位居第二,而曾经拥有6000民兵的“阿迈勒运动”的加入,无疑巩固了真主党在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基础,削弱了西方对其“恐怖主义”的指责和国际社会要求它解除武装的压力。

  在纳斯鲁拉的领导下,真主党已经投入了一场大博弈。

  真主党与哈马斯的合作早有先例,2004年两个组织曾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以更加紧密的协作共同对抗以色列,而当时哈马斯还处于巴勒斯坦的政治边缘。真主党这次配合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也反映了真主党对形势的判断以及自身力量的增强。如果纳斯鲁拉在这场冲突中存活下来,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从这次冲突中真主党的作战能力来看,纳斯鲁拉所领导的真主党不仅是中东地区最为训练有素、资金最雄厚的军事组织之一,而且也非常善于不断将军事上的行动转化为政治上的成果。

  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纳斯鲁拉来说,未来将会证明他是在进行“政治自杀”,还是能使整个国家甚至阿拉伯世界团结在他的周围。

  小阿萨德的十字路口

  在黎以冲突后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满以为麦克风已经关上的布什在午餐桌上对布莱尔说:“依我看,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要求叙利亚让真主党停止干那些狗屎勾当,这样一切都会结束。”

  布什的表态很明确:挑起以黎冲突的是真主党,而叙利亚则支持了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活动。以色列的情报网站明确指出,真主党领导人在行动前曾前往大马士革。

  去年,叙利亚按照联合国1559号决议从黎巴嫩撤了军,就是因为面临着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叙利亚总统小阿萨德深知,这种压力的直接结果是:他的父亲老阿萨德曾经与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就戈兰高地问题达成谈判协议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对于小阿萨德而言,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乎叙利亚未来的“十字路口”,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永久地将自己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摆在敌国的枪口之下———大马士革距戈兰高地仅80公里,而且基本无险可守。

  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分析认为,“叙利亚的政治分析家把这场冲突看作美国对叙利亚进行外交与经济隔离之后,叙利亚重返地区政治驾驶座的一次机遇。它还可以让大马士革寻求更进一步的利益,包括重新开启戈兰高地的谈判。

  7月12日开始的冲突,似乎再次把小阿萨德推上了牌桌。

  布什的十字路口

  几个月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伊朗核问题说:应该先解决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和阿以冲突问题,然后孤立伊朗,再彻底解决伊核问题。

  布什向克林顿靠拢,在黎以冲突后,布什政府先是选择了沉默,之后,美国提高了调门,把矛头指向了叙利亚和伊朗。

  早在1997年,克林顿政府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后,也是转而支持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绝不归还戈兰高地的决定,而且还在此后宣布与以色列、土耳其在东地中海叙利亚西海岸举行例行军事演习,以武力威胁叙利亚。

  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反过来促成了叙利亚与伊朗的深度战略合作。叙利亚和伊朗在这8年中完成了战略结盟以及在中东的排兵布阵。伊拉克什叶派上台,哈马斯和真主党参政并取得政治成果,在客观上给伊朗参与中东事务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现在摆在布什面前的,正如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在一篇评论中指出的,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场战争———“本地的、地区的以及国际的”。

  事实上,布什在国会山汇报时说得很清楚,解决黎以冲突的要害要从叙利亚开刀,而攻打叙利亚的计划至少从1997年克林顿政府时就已经酝酿制定了。但是在兵力捉襟见肘、中东反美情绪高涨和伊朗核问题悬而未决的前提下,同时还要面对国内要求从伊拉克撤军的压力,布什又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十字路口”?

  这时,人们看到布什的得力助手赖斯的身影出现在了中东。 (来源:《环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