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朗核问题:安理会决议留有“两可”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9:27 云南日报

  联合国安理会7月31日通过了要求伊朗在8月底之前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决议。这是伊朗核问题凸显3年多以来,安理会首次以具有约束力的决议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份决议既暗含下一步可能考虑实施制裁的警告,也为可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留下余地。它标志着伊朗核问题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小标题)决议设定新“底线”

  决议的核心内容是:如果伊朗不在8月31日之前暂停铀浓缩,安理会将考虑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41条的规定采取“适当措施”。所谓“适当措施”,指的是安理会可以在国际安全受到威胁时采取经济和外交制裁措施。

  但是,决议对采取这种“适当措施”附加了前提条件,即“如需要采取此种补充措施,则必须作出进一步的决定”。据此,假如伊朗不执行决议,有关国家并不能直接引用这份决议来制裁伊朗,还必须通过安理会成员国的进一步磋商,再通过一份决议,才有可能实行制裁。

  尽管如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把这份决议看作是逼迫伊朗接受六国方案的“最后通牒”,似乎对伊朗的制裁已经指日可待。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表示,如果伊朗不执行决议,美国就会以强有力的手段在安理会推动制裁。

  但也有一些国家持不同看法。俄罗斯代表丘尔金认为,决议是向伊朗发出的“谈判邀请”,根本没有要挟伊朗的意思。此外,由于伊朗一再强调将在8月22日才会对六国提出的一揽子方案作出答复,决议有意照顾到了伊朗的诉求,特意把执行决议的期限定在8月31日,同时强调六国方案是致力于寻求全面、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努力,暗示只要伊朗同意六国方案即可“过关”,从而为化解僵局提供了可能性。

  (小标题)对安理会作用有争议

  决议突出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表示要“在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专业地、公正地解决伊朗的所有余剩未决问题”。

  这说明,安理会内部在安理会是否应对伊朗核问题负责到底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一些国家认为安理会并不适合在解决伊朗核问题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而国际原子能机构拥有解决核问题的专业资源,是解决伊朗核问题更加适合的场所。

  美国无疑是希望安理会负责到底。无论是提出参与欧盟与伊朗的谈判,还是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美国的目的都是想通过“用尽外交手段”的方式来争取国际支持,孤立伊朗,为将来采取进一步行动埋下伏笔。因此,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伊朗核问题是美国实现其上述战略意图的一个必需的步骤。

  伊朗则一再明确表示反对安理会的介入,称这样做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安理会今年3月以通过主席声明的方式介入之前,伊朗就曾反复表示反对。之后,那份呼吁伊朗在30天内暂停铀浓缩活动的主席声明,也在没有得到伊朗任何响应的情况下不了了之。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扎里夫在安理会7月31日通过决议后说,安理会的介入是没有道理的,既缺乏法律基础,也没有现实可行性,决议的目的是把伊朗拉回到谈判桌前,但事实上只会事与愿违。

  显然,在安理会内部对安理会的作用问题上没有统一立场,伊朗核问题的关键一方伊朗强烈反对安理会介入的情况下,安理会在参与解决核问题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也成了问题。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未来伊朗核问题仍回归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的可能性。

  (小标题)伊朗如何回应是关键

  现在,“球”又回到了伊朗的一边。伊朗如何回应安理会的上述决议将决定伊朗核问题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伊朗如果在8月底之前接受六国方案,自然就化解了可能遭受制裁之忧。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朗这样做对其有一定难度,因为六国方案虽然表面上含有对伊朗有利的条件,但实际上是要以伊朗放弃自主掌握核技术的权利为代价,这一点是伊朗很难接受的。

  如果伊朗不接受六国方案,或是迟迟不做回应,美国肯定不依不饶,笃定要求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对伊朗进行经济和外交制裁。但是,美国和伊朗20多年来本来就没有外交关系,美国实际上也一直在对伊朗实施着一系列的经济制裁,这些都没有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新的制裁能否奏效也让人怀疑。

  随着伊朗答复六国建议的期限的临近,未来围绕伊朗核问题的角力将会有新的发展,有关各方的态度将会进一步明朗,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方向也将会变得清晰起来。

  新华社记者王湘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