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影子胞弟临危受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02:54 重庆晨报

  

影子胞弟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的劳尔·卡斯特罗在欧美媒体眼中,他是一个“从菲德尔•卡斯特罗阴影中走出来的人”,或“仍处于菲德尔•卡斯特罗阴影中的人”;在古巴人眼中,他是行事低调,却又继承了菲德尔•卡斯特罗强硬风格的人;在美国政府眼中,他是一个不能接受,却又期待能作出改革的人。他就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亲弟弟,现年75
岁的劳尔•卡斯特罗。

  尽管许多专家认为,劳尔不像哥哥,却有可能为古巴带来惊喜。

  劳尔与哥哥

  古巴的打虎亲兄弟

  对于古巴最高首脑菲德尔•卡斯特罗,中国人大都非常熟悉,一身戎装和满脸蓬蓬勃勃的大胡子已经成为他的标志,他的传奇故事更是令中国读者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劳尔•卡斯特罗,中国读者却知之甚少。其实,劳尔长期以来一直是古巴党、政、军的第二把手,默默协助兄长工作,早在2001年7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向媒体公开表示,在他百年之后,其胞弟劳尔•卡斯特罗将是古巴革命的“理想接班人”。

  从小具有反抗精神

  1931年6月3日,劳尔出生在古巴东方省(今奥尔金省)比朗镇的一个甘蔗种植园主家庭。劳尔排行第六,比其兄菲德尔小5岁。

  劳尔与菲德尔均毕业于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在菲德尔的影响和带动下,劳尔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并追随其兄走上革命道路。

  与兄长一同出生入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菲德尔与劳尔是同胞兄弟,又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在其兄的影响下,劳尔很早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团结其他革命力量,经菲德尔同意,劳尔后来又加入了人民社会党青年团,随后一直追随菲德尔转战南北。

  1953年7月26日,为推翻极右亲美独裁政府,劳尔参加了由菲德尔领导的武装起义。起义军遭到失败,他和菲德尔以及一些起义青年被捕入狱。

  1955年5月,他们被释放出狱。但由于独裁统治的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他们被迫流亡墨西哥。在墨西哥,劳尔结识了阿根廷革命者切•格瓦拉,并将其介绍给菲德尔。1956年11月25日夜,在菲德尔率领下,劳尔与其他80多人乘“格拉玛”号游艇回国,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

  古巴的第二领袖

  戎马生涯使劳尔具有鲜明的军人性格。他经历过革命战争的烈火锤炼,行动果断,坚定,敢作敢为。

  作为菲德尔的助手,劳尔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威望并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他很少抛头露面,经常在默默地耕耘,为菲德尔分忧解难。为此,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不及菲德尔。身为国家第二把手,劳尔从不高高在上,他待人诚恳,和蔼可亲,十分平易近人。

  长期以来,劳尔一直是古巴党、政、军的第二把手。在古共“一大”至“五大”上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书记,同时担任古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革命武装力量部部长,是古巴军队中唯一的大将。他与菲德尔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菲德尔统领古巴革命的航船,主管意识形态和外交工作,劳尔作为副手主要负责军队建设和各省工作,并参与领导经济工作。兄弟二人同舟共济,配合默契。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吕骏整理

  古巴能否平稳过渡?

  古巴是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且地处在山姆大叔的眼皮底下。菲德尔.卡斯特罗病倒,古巴政治体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吗?古巴与美国的关系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吗?通过分析一下相关因素,我们似乎可以猜测:古巴在这两个方面会有些变化,但不会有突然的和根本性的变化。

  劳尔掌控下能平稳发展

  作为接班人的劳尔与哥哥菲德尔有着共同的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而做出的共同付出。早在1959年初,在谈到劳尔的时候,菲德尔就这样讲过:“我选择他并非因为他是我弟弟,而是因为我以名誉担保,如果明天我在这场斗争中死去,我认为他的能力足以接替我。”

  不过,劳尔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他作风务实,为人做事比较低调,长期负责经济工作,近些年来主张在农业方面实行自由市场制度,尝试着在全国进行小范围的市场经济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使劳尔在掌握了实权之后,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政治做出些许调整,社会仍能稳定地发展。

  美国干扰无果古巴政局无忧

  至于外部力量对古巴政治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流亡到美国的古巴人,二是美国对古巴采取的敌视政策。实际上,古巴自从1961年倒向苏联一边、宣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就始终面临着来自这两方面的干扰和威胁。但同时古巴人从来也没有屈服于美国。相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古巴人之所以能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坚定地拥戴卡斯特罗,是与来自美国的这种外部压力分不开的。因此,美国及在美国的古巴流亡者不会对古巴政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推行改革古巴适应发展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其一,古巴已开始有步骤地推行改革措施。在经济上,打破了平均主义,积极地开始多边贸易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这些不仅有效地帮助古巴摆脱了困境,而且促进了古巴的社会主义发展。其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古关系有了较大的缓和。所有这些都是有助于后卡斯特罗时代古巴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孔寒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上强硬经济谋改革劳尔与改革

  劳尔一生追随菲德尔,比兄长更早地拥抱社会主义。外界认为他在政治上立场强硬,但在经济问题上头脑灵活。外界认为,他实际上更注重实效,他将带领着古巴人民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

  政治:积极寻求和解

  美国《时代》杂志网站一篇文章以“为什么劳尔•卡斯特罗将成为改革者”为题,介绍了这位可能的古巴政权继承人。

  文章开篇举了一个颇有深意的例子:2002年,当布什政府将数百名“基地”组织嫌疑人押往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关押时,华盛顿的政客们普遍认为菲德尔•卡斯特罗又会借机向美国“发飙”了,但是他却没有。一些老牌古巴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正是劳尔力劝哥哥保持冷静。劳尔甚至公开向记者表示,如果关塔那摩监狱的犯人跑了,古巴安全部队可以协助美军搜捕。这一表态让许多观察人士挠头。

  经济:效仿中国模式

  劳尔早就被称作“务实的卡斯特罗”。一些观察家认为,他会给古巴带来对抗性较小,更具开放意识的统治。

  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对古巴慷慨的经济援助消失后,许多古巴人面临饥荒的危险,是劳尔说服了哥哥重新开放私营农贸市场,并把它当作提高农业生产的一种刺激手段。他当时坚持认为:“豆子比步枪更重要。”

  现在,古巴已处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去年,古巴接待了超过220万名游客。旅游业已经取代制糖业,成为外汇的最重要来源。有媒体认为,古巴从苏联解体中吸取了经验,而在“后卡斯特罗时代”,劳尔将领导古巴效仿“中国模式”,抓经济改革。

  劳尔与中国1997年曾到访重庆

  早在革命斗争时期,劳尔就带领游击队领导人读过毛泽东著作,研究中国革命的战略和游击战争的问题,学唱中国革命歌曲。

  1997年11月16日,劳尔开始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访问。以前劳尔从未到过中国。格瓦拉曾把在中国的见闻给他介绍过,那时他就产生了到中国看一看的想法,随着世界风云的变幻,他的这一愿望许久未能实现。菲德尔•卡斯特罗1995年的中国之行,所见所闻对劳尔产生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在访华期间,劳尔参观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和西安等地,所到之处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据说,古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避免意外,菲德尔与劳尔不得在同一个场合同时露面。2004年6月4日,在劳尔73岁大寿之际,中国驻古巴使馆为其举行生日晚宴。出人意料的是,菲德尔与劳尔同时出现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菲德尔喜欢中国的桂花陈酒,劳尔则喜欢中国的茅台酒。晚宴接近尾声时,劳尔还兴致勃勃地唱起了《东方红》。结束后,劳尔风趣地说,“我发现有几位古巴人还不会唱这首歌。这次可以原谅,但下次再不会唱的话,将被取消同大使聚会的资格。

  劳尔与家庭战火中找到真爱

  在生活中,劳尔是一个喜欢热闹、爱开玩笑的典型古巴人。劳尔与现任古巴妇女联合会主席比尔玛•埃斯平堪称“革命伉俪”。由于古巴官方从未正式介绍过菲德尔的家庭,外电经常将埃斯平形容为古巴的“第一夫人”。

  在反独裁的革命斗争中,劳尔结识了游击队女指挥官埃斯平。埃斯平出身望族,一直过着殷实的生活。为追求全民族的解放和自由,她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埃斯平1956年参加卡斯特罗的地下组织,1958年加入劳尔在圣地亚哥附近山中的游击队。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将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相爱了。两个战友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共同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劳尔于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与埃斯平结婚。

  从1960年起埃斯平一直担任古巴妇联主席至今,目前还担任古共中央委员、古巴国务委员会委员等职,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杰出的妇女政治领袖,并被授予诸多国际奖。

  劳尔与埃斯平共有4个子女,8个孙子。夫妇俩至今恩爱如初,劳尔2005年出访中国的行程就因为夫人身体欠佳而临时缩短。

  在生活中,正像他本人所说的,他是一个喜欢热闹、爱开玩笑的典型的古巴人。劳尔喜欢和孙子在一起玩耍,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周日与全家聚在一起共进午餐已成为他多年的习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