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我维和部队营地遭炮弹击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01:06 重庆青年报

  6日,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发言人称,一枚真主党发射的迫击炮弹击中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3名中国维和士兵受轻伤。

  发言人称中国维和部队驻扎在距离黎以边境10公里地区,当时以军正和真主党在附近交火,这枚炮弹击中了营地的指挥部,受伤人员已经得到治疗,他们情况稳定,目前不会疏散。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6日说,中方对3名中国维和人员在黎巴嫩受伤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并向黎以双方提出交涉。

  另据报道,当地时间6日晨,正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访问的李肇星外长应约就联合国安理会审议黎以冲突事件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话。

  李肇星表示,安理会应尽快采取行动,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中方希望联合国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联合国维和人员的安全。

  关注黎以局势 战报

  黎南部遭到最猛烈攻击

  黎巴嫩南部地区5日遭到自冲突爆发以来以军最猛烈的攻击,以军飞机当天轰炸了贝鲁特南郊,造成至少3人丧生。

  据黎巴嫩军方统计,以军当天对黎巴嫩南部、特别是苏尔地区附近发动了大约250次空袭,并从海上和陆地向该地区发射了约4000枚炮弹。黎军方称,这是自黎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的最猛烈的攻击。

  黎巴嫩最高救援机构5日在贝鲁特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以色列对黎巴嫩24天的袭击轰炸已造成黎境内至少967人死亡、3293人受伤。

  6日,黎巴嫩真主党向以境内北部地区发射一枚火箭弹,造成至少10人死亡,20多人受伤。以色列安全官员称真主党的火箭弹直接命中了人群,他同时表示这是黎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方面遭到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次袭击。被炸死的10名以色列人中有9人是以军预备役部队士兵。

  关注黎以局势 调停

  黎拒绝美法停火决议草案

  5日,黎巴嫩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表示,黎巴嫩不同意联合国安理会有关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的决议草案,并要求对部分内容做出修改。该决议草案呼吁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全面停止暴力”,但允许以色列在受到袭击时可予以反击。

  联合国安理会5日对美国和法国当天提出的有关黎以冲突的决议草案进行了首轮磋商。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继续推动政治解决黎以冲突。

  美国和法国5日公布了双方达成一致的有关黎以冲突的安理会决议草案,呼吁冲突各方“全面停止敌对行动”。草案强调,“必须从这场危机的起因上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无条件释放被俘以色列士兵”,同时鼓励努力解决被以色列关押的黎巴嫩人的问题。

  草案为实现永久性停火和达成持久的政治解决方案设定了一系列条件:划定包括有争议地区在内的黎巴嫩国际边界;制订安全方案以防止敌对行动再起;按照联合国有关决议解除黎境内所有民兵组织的武装;在黎部署多国部队等。

  以军突袭 抓走巴国会议长

  以色列国防军6日凌晨对巴勒斯坦发动了突袭,并且将巴勒斯坦国会议长杜艾克从官邸中逮捕。

  巴勒斯坦国会议长办公室的官员称,6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出动20余辆装甲车包围了国会议长阿兹·杜艾克的官邸,并且将他强行逮捕。杜艾克是以色列军方自6月29日以来逮捕的最高级别的哈马斯官员。

  此前,以色列国防军已经逮捕了哈马斯内阁的8名官员,其中包括巴勒斯坦国会副议长哈桑·赫雷谢。但哈桑·赫雷谢并没遭到以色列政府的起诉,在7月31日正式获释。

  巴勒斯坦总理哈尼亚在杜艾克被捕后发表的一份声明说,“以色列国防军逮捕杜艾克,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民选政府犯下的另外一起强盗罪行。国际社会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干预,以便使杜艾克与其他被捕官员早日从监狱中获释”。

  在过去24小时内,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1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40多人受伤。以色列地面和空中部队5日清晨侵入加沙南部的拉法地区,以军坦克一度进入这一地区的中心地带。

  以色列国防军随后发表声明称,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那些伺机从拉法地区向以色列发射土制火箭弹的巴武装人员。以军将继续打击“恐怖分子”,并采取措施避免伤及平民。声明还要求巴勒斯坦平民远离冲突地带。以军目前仍在加沙地带实施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反复进占加沙地带,并不断动用战机和大炮对该地区进行轰炸。但以军的行动没能阻止巴武装人员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

  综合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