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911事件侵蚀布莱尔留给英国和新工党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3:34 第一财经日报

  布莱尔主政之下,英国经济获得了连续近10年的增长。然而,对于这点,英国人对布莱尔的称赞非常吝啬,他们更多地将功劳归于财政大臣布朗的管理,还有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改革。“9·11”正在侵蚀布莱尔留给英国和新工党的“遗产”

  布莱尔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中东,让这份“遗产”更加有诱惑力和说服力。可惜的是,“9·11”和中东泥潭让这份“遗产”正在迅速贬值,可能沦为推翻布莱尔的第一张骨牌

  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周遭遇的劝退与5年前的“9·11”,有着必然的联系。1997年,布莱尔获得英国大选胜利,成为本世纪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布莱尔主政之下,英国经济获得了连续近10年的增长。然而,对于这点,英国人对布莱尔的称赞非常吝啬,他们更多地将功劳归于财政大臣布朗的管理,还有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改革。“9·11”正在侵蚀布莱尔留给英国和新工党的“遗产”。

  越来越多的政治评论把英国本土遭受到的恐怖袭击,比如“7·7”伦敦地铁爆炸和刚刚结束的希思罗机场阴谋,归咎于布莱尔外交政策。

  劝退潮背后的

伊拉克战争泥潭

  英国民众已经表露出对布莱尔的厌倦心理。他继续留任也让工党担心自己会在2009年的大选失利。9月底,英国工党年会将在曼彻斯特举行。布莱尔的去留再度成为党内焦点。9月1日,布莱尔再次受到党内布朗支持者和工会势力的挑战,要求他尽快宣布自己辞职的时间。9月6日,8名工党内阁位成员宣布辞职,以抗议布莱尔的领导。到7日,布莱尔被迫“承诺”自己将在明年夏天辞职。与此同时,布莱尔与布朗的联合已经破裂。

  布莱尔与布朗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工党”形象。布莱尔和布朗结盟参加1997年选举,取得胜利。布莱尔曾经承诺,将来把工党的领导权交给布朗,这也意味着布朗将继任首相。然而,布莱尔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日期。

  2003年底,布朗在公开场合表露了自己的不满,一度引起媒体关注。2005年英国大选,布莱尔和布朗再度联手,取得大选胜利,但是布朗依然没有得到明确承诺。2006年5月的地方议会选举,保守党在年仅39岁的领袖卡麦隆领导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席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布莱尔领导的工党颓势尽显,总共失去了314个席位。于是工党内部再次出现要求布莱尔将首相位置,转交给布朗的呼声。

  此次劝退风波,表面上是两个人的首相之争,实际上是工党内部不同派系的角力。这场角力的背景是布莱尔的政策效果和领导能力大幅度下降,工党需要新的面孔和力量。

  布莱尔施政之下,外交的成绩最糟糕。“9·11”让布莱尔和布什走到了一起,2003年伊拉克战争将他们彻底捆绑在了一起。今年5月,布莱尔在伊朗核危机上与美国站在一起,不惜换掉反对武力干涉伊朗的外交大臣斯特劳。

  在英国国内,伊拉克战争打断了工党和英国社会的蜜月,使得工党一直面临着两项最大的批评。一项是发生在2003年的凯利博士自杀事件,另一项是伊拉克战争决策合法性问题。尤其是后者,在今年5月,英国政府首席律师格登斯密披露了伊拉克战争决策出炉过程,引起了英国公众和反战分子又一轮质疑和抗议。

  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上,紧随美国的立场,使得几乎所有的工党领袖,包括财政大臣布朗、前外交大臣斯特劳,失去了道德上的制高点。这大大削弱了工党在下一场大选中的吸引力。

  新干涉主义的困境

  如果说伊拉克战争是布莱尔政治生涯最大的败笔,那么布莱尔的中东及中亚政策是有可能成为他政治生涯的“弹坑”。英国介入阿富汗地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2年,驻阿富汗英军死亡3人,2004年英军死亡为零,2006年,英军进驻阿富汗南部地区,到目前为止,死亡人数迅速上升35人。

  在以黎冲突中,布莱尔虽然抢到了以黎问题的第一排,却是在替布什挡刀。在本次劝退风波之前,批评布莱尔的以黎政策是英国主要媒体的焦点话题。阿富汗、伊拉克加上黎巴嫩,正连成布莱尔外交政策一串“弹坑”,成为他首相生涯最大的污点。

  事实上,布莱尔一贯的外交政策并非如现在所见到的这么糟糕。是伊拉克战争将布莱尔与布什的声望降至各自最低点,以至于媒体提前宣告了两人的谢幕。这样捆绑式地唱衰两个人,恰恰忽略了布莱尔一直以来的外交独立性。

  英国《经济学人》把布莱尔的“跟随外交”,称为新干涉主义。这条路线其实颇具理想主义色彩,它把英国外交从冷战之后单纯的国家利益,上升到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的高度。这个高度,布莱尔在“9·11”之前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都中得到过检验。同时,新干涉主义隐含了英国政治的经典风格:积极干涉,保持影响,保持低调。

  “9·11”却让这条路线在反恐的世界战争中独特性和理想主义的光芒黯然失色。虽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外交纠纷中,英国是一名成竹在胸、下手干脆的高手,但是美国更像一个一味挑衅的牛仔,以自我中心。美国外交的自我利益中心,常常在英美关系中扮演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角色。

  “9·11”之后,布莱尔选择了更加积极地与布什合作,借助美国实力,拓展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这是非常聪明的选择。然而,随后的伊拉克战争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如果说,新工党是布莱尔为英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么新干涉主义是布莱尔留给英国的“外交遗产”。

  布莱尔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中东,让这份“遗产”更加有诱惑力和说服力。可惜的是,“9·11”和中东泥潭让这份“遗产”正在迅速贬值,可能沦为推翻布莱尔的第一张骨牌。(曾飚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