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安倍晋三上台后中日关系走向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9:09 中国日报网站

  环球在线消息:日本首相选举即将开锣。安倍晋三,这位在日本国民心中颇有魅力的热门首相候选人,此次可谓已经胜券在握。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安倍上台后将会点燃什么样的火?这些火对中日关系将会有何种影响?中国日报网站就此采访了三位日本问题专家,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角度全面解读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政治:亚洲外交VS高层互访

  政治问题一直都是中日关系中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公众眼中,安倍内阁是否继续前任的强硬态度,或者是否将采取措施补救日趋冷淡的中日关系,才是本轮日本政府换届的最大看点。那么,亚洲外交是否会成为安倍政府的政策重点?这一政策调整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美日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金熙德认为,修补“从美、轻亚”的“跛脚外交”将是安倍出任首相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纠偏”的意义上,亚洲外交的确将成为安倍外交的重点之一。改善与中国关系更是安倍外交的重中之重。而美国既不想看到日本“脱美”,也不愿见到日本在亚洲孤立,近期内它还是乐于看到日本改善与邻国关系。所以,中日关系会面临一个转机。中国会审慎地区别日本欲发挥更大国际作用的正常要求和破坏地区稳定、制造紧张局势的异常举动,对前者进行合理对应,对后者加以必要防范。就目前趋势看,中国的对日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江永则表示,日本首先还是会加强巩固和美国的关系;其次是修复和亚洲近邻的关系,主要是中国和韩国;再次要考虑如何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另外,安倍还会考虑围绕日本的外交战略,与澳大利亚、印度、东盟甚至中亚地区国家建立起一种联合态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则指出,安倍提出了“战略性的亚洲外交”,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也表示出要改善日中、日韩关系。但总的来看,与小泉内阁相比,他的做法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不太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那么,日本是否会谋求在其主导下的东亚合作机制?中国的利益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

  金熙德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的地区战略将依然是“挟美制亚”,“协美抑中”。在美国容许的范围内,日本将继续力图掌握东亚地区主导权,对中国保持战略优势。但日本塑造地区秩序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日益受到美国的制约、中国和周边各国崛起的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推动。中日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利益与相互矛盾同在,其合作与摩擦都有可能发展,关键在于中日两国能否共同控制和管理矛盾,发展共同利益。

  刘江永则表示,从日本外交现状来看,谋求在其主导下的远东合作机制的想法目前还是难以实现。对于日本而言,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如何摆脱在亚洲的孤立,恢复日本和中韩没有高层互访的不正常状态,这是日本外交的当务之急。另外,从安倍的外交言论来看,日本还是希望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与周边国家形成一种合作的态势。

  梁云祥强调,安倍声称要在亚太地区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战略对话。虽然安倍没有明确表示这样的战略对话目的是针对中国,但是他以共同价值观为旗号,本身就将中国排除在外。日本的政策非常矛盾,一方面说需要改善中日关系,一方面又采取措施将中国隔离,所以我的感觉是,现在说中日关系从根本上改善还为时尚早。安倍表示出来的更多只是一种愿望,还没有落实到具体方面来。

  那么,日本新政府将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才能重启停滞的中日高层会面?刘江永认为,恢复中日高层会面的基本条件就是今年年内安倍不以任何借口、方式,不在任何时间参拜靖国神社,这样日本与中韩的高层会面就不会有政治障碍,从而可以在多边场合进行会晤,进而实现双方领导人互访。要推动这一会面重启,摆在安倍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清除参拜靖国神社这个政治障碍。

  梁云祥指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应该是双方高层会谈的前提条件。只要靖国神社问题缓解,中日高层会谈就有可能恢复。双方见面的形式,很可能会安排在第三国或周边场合,今年11月的APEC会议可能就是一个机会,双方可能正在进行着外交努力。但是即使首脑会晤得到恢复,鉴于中日之间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两国的关系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人上台而得到本质性的进展。首脑互访的意义在于可以缓和一下气氛,之后双方就可能心平气和地谈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金熙德表示,安倍已经在呼吁恢复日中首脑会谈,但目前他还没有就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做出明确表态,并暗示将进行“私人参拜”。可以说,安倍当选首相后改变“模糊”战术、就停止“参拜”做出明确表态,是中日首脑互访的基本前提。如果安倍继续保持“模糊”,甚至明年再次“参拜”,那么中日政治关系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那么,安倍是否会步前任后尘,继续参拜之旅?金熙德认为,安倍已提出如当选首相将“不会正式参拜”,但却暗示坚持“私人参拜”。待其当选后,这一态度是否会发生转变,我们还需要进行观察。

  而刘江永表示,从日本国内来看,不存在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就下台的政治可能性。实际上,在小泉连续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舆论和很多公众都对这件事持否定态度。美国也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所以,未来日本首相再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必将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谴责。这样的结果既不符合日美关系的巩固,也不符合日本的亚洲外交战略。我个人感觉,至少在2007年国内选举前,安倍不应该给其政治对手留下太多口实,因此,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对安倍反而是有利的。

  梁云祥也表示,在参拜问题上日本会有局部改进,比如会有一些技术性处理,安倍不会像小泉政权一样赤裸裸地进行参拜。但这个问题的本质不会变化,日本的做法也不会让中国完全满意。明年夏天会进行参议院选举,安倍只有通过了这个选举的考验,自民党总裁的位置才会比较稳定。因此为了在国民以及自民党内树立形象,他不愿意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引发争端,所以在明年夏天之前,他基本不会参拜。

  那么,日本新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会不会有所改变?金熙德认为,在这一问题上,安倍内阁将基本上遵守迄今为止日本历届首相和内阁做出的各种承诺和表态。然而,安倍首相“参拜”、日本政府部门审议通过右翼教科书、阁僚“失言”等问题仍有可能发生。

  刘江永表示,11年来,历届日本首相都承认前首相村山富士关于历史问题的讲话是日本政府的正式辩解。村山富士讲话的基本精神就是承认由于国策失误,日本在历史上进行了对外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对此日本政府表示深切的反省和歉意。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开表态实际上已经澄清了日本的立场,但关键问题在于,安倍执政后是否会继续坚持村山富士的讲话精神。另外,在实际做法上,日本政府又在背地里另搞一套。所以,日本能否真正反省历史问题还是要划上一个问号。

  梁云祥也认为,日本新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即使安倍内阁会在靖国神社等问题上有技术性处理,但这都是形式上的。如果要求他从本质上,感情上以及政治理念上完全改变态度,是绝对不可能的。安倍在他最近出的新书《建设一个美丽的国家》中表明了他的政治理念,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应该的,为本国战死的人纪念有什么不对呢?他的感情就是这样,你很难让他有改变,而且他们认为外国人没有权力来干涉本国国家的事情。

  那么安倍内阁是否会调整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这对海峡两岸的态势会有何种影响?金熙德表示,安倍个人历来倾向于亲台派,近来日本与台湾关系也在悄然升级。如果安倍出任首相后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违背中日政治共识的举动,势必使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在这一点上,目前安倍同样采取着“模糊”战术。

  刘江永指出,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表面的公开立场还是承认中日联合声明精神,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实际上,日本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暗中仍有来往。日本和台湾当局间交流的层次有所上升,从经贸领域已渐渐发展到安全领域。但由于当前台海局势正在谋求和解,岛内“倒扁”声浪渐强;美国又忙于中东地区事务,不希望看到台海局势紧张并导致自己卷入其中。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日本支持台独是不能得逞的。

  梁云祥认为,日本新内阁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其做法也不会让中国太满意。日本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态度,即明确与台湾没有关系,不会干涉,只是在遇到问题时与美国站在一起。从安倍个人来看,他从政治上还是与台湾有一定的亲密感,他虽然不会明确地说支持台湾独立,或者明确地干涉两岸关系,但是也绝对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中国高兴。只要两岸关系不紧张,中美在此问题上没有大的分歧,台湾问题就不会成为中日关系的大问题。

  ***经济:政冷经热VS

能源竞争

  尽管中日政治关系的出镜率显得比其他方面高得多,但两国经贸往来与能源竞争仍然吸引了无数世人瞩目。“后小泉”时代的日本经济将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新图景,中日经济关系又将何去何从,无疑是人们探讨的焦点。

  那么,安倍上台后,中日经济关系预期将有何种新变化?“政冷经热”的局面是否有所变化?金熙德认为,中日经济关系有望继续得到较好发展。但是,如果以“参拜”问题为核心的“政冷”局面继续下去,则势必使中日经济关系相对落后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如果安倍全盘继承小泉路线,则中日“政冷经热”局面就将继续。安倍所说的“政经分离”,包含着为“参拜”留后路的意图,是十分危险的。同时,中日文化、体育等交流应在促进政治关系改善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刘江永表示,总的来说,如果中日两国高层政治往来能够恢复,双方贸易关系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中日双方在能源、司法及教育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主要问题在于如何突破政治关系的瓶颈。今后两年,两国会迎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因此,假设这两年中日政治关系能够改善,两国经贸关系将迎来更快的增长速度。但2008年以后日本会中止对华日元贷款,在政府资金合作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人民币兑日元目前处于升值状态,这会加大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成本,也会影响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梁云祥认为,安倍提出的政策是在中日关系中要“政经分离”,一方面他觉得中日的政治关系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对日本的经济又是有益的事情,所以他希望中日之间政治关系再不好也不要影响到经济,但事实上这个想法是矛盾的。目前,中日经济关系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或者说与以前相比已经恶化了。如果长期政治关系僵化,肯定会影响经济,日本的投资、与中国的贸易摩擦都会产生问题。体现出来就是,两国的贸易额等绝对意义上在增加,但是相对意义上却在下降。

  那么,日本与中国在能源问题上会产生更多冲突吗?金熙德表示,中日能源竞争的“零和”性质已经日益引起两国各界的关注,以合作缓解对立的设想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小泉执政后的最初阶段也启用了温和派人物二阶俊博为主管东海问题的经产相。如果安倍能坚持这一方向,则中日有望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就目前看,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

  刘江永认为,安倍当选首相后将会十分重视能源问题,并会在日本内阁设立情报机构,通过情报综合来判断和抉择其海外能源战略。目前,中日两国在石油能源上已经从过去的互通有无转向在国际市场进行竞争的微妙关系。在海外能源开采上,日本实际上跟中国处在竞争态势,将来会不会采取合作态势还有待观察。另外,中日两国在能源问题上的利益又是相互交织的,一方面中国能源供应充足也有利于日本在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例如在新能源、节能方面。这一方面日本领先于中国,如果双方能进行合作,这将是两国关系改善的亮点。

  梁云祥指出,日本国内能源已经具备比较稳定的供应渠道,对世界能源市场的需求不如中国强烈。日本在海外与中国的能源竞争主要是出于战略的考虑,而并不是出于迫切需要能源的目的。东海问题也是如此。日本方面只是觉得如果现在听之任之,在未来可能就会被中国占先。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已经原则上同意共同开发,虽然在具体实施细则,如划界、投资和分配份额等方面都会有争议,但是至少在原则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军事:先发制人VS军事交流

  安倍其实是修改和平宪法、成立“自卫军”的支持者。入主日本首相府后,安倍是否会将他之前的热切呼吁付诸实践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中日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必将使军事动态成为两国最敏感的话题。那么,安倍上台后,日本是否会引入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这样做对中国战略安全将有何影响?

  金熙德认为,迄今为止,日本一些政要不断提出要引入“先发制人”战略,但都未能实现。这涉及到日本修宪、制定相关法律、改变“专守防卫”方针等诸多方面。安倍其人实际上是这些进程的推动者,但他在任内能够实现多少立法和政策调整,还要看其政治能力、国内支持以及国际舆论等因素。中国对日本一些势力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推动军事大国化的动向十分关注。但这一进程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对此中国应进行适当、合理的准备和反应。

  刘江永表示,日本声称引入这样的战略实际上与朝鲜半岛问题有紧密关联:一方面是对朝鲜进行威慑;另一方面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一旦日本拥有进攻性武器,也是受朝鲜威胁而迫不得已的举动。实际上,日本已经具备了实施先发制人打击战略的能力,但能否应用要看政治环境的变化,如果日本修宪后允许在海外扩张军事能力,那么先发制人战略不仅在能力上,也会在现实中得到法律的支持。不过我认为安倍的首要政治目标还是巩固其政权。

  梁云祥则认为,日本不会带头进行海外打击,它肯定还是跟在美国后面。在美国允许的范围内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向海外派兵打击恐怖分子,或者防范朝鲜,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它不可能在美国没有行动的情况下单独行动,它的目标也不会朝向中国。因此,“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抛开美国,日本不可能单独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毕竟是一个核大国。

  那么,中日军事交流机制的前景如何呢?金熙德认为,安倍能否消除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将是影响中日军事交流前景的最大变数。在此以外,中日双方将继续推动正常的、必要的军事交流。

  刘江永表示,目前的中日军方交往仍处在较低的事务性层面,而且没有中断。但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不仅影响到首脑互访,也势必会影响到中日军方的相互交往。中日两国在互信问题上仍存在疑虑,例如日本对中国有战略误判,即认同“中国威胁论”;中国某些媒体也认为日本在复活军国主义。所以,中日双方还应在该问题上加强沟通。我相信,今后如果政治关系改善,中日双方在军事方面的交往将会加强。而且,随着双方政治关系改善和实际需要,中日军事交流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梁云祥强调,军事交流的前景关键取决于政治关系。如果政治上实现了首脑会谈,那么军事部门的交流肯定会加强,比如国防部长与防卫厅长官进行互访,双方互派学员到对方国防大学学习。而且,从2002年就开始准备的两国军舰互访也有可能实现。当然这是象征性的,两个交战过的国家的军舰进入了相互的水域,这个并没有实质意义,但是可以象征两国的军队在友好地交往,对两国的关系也会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晶 袁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