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专题 > 正文

专家解读安倍上台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3:08 中国日报网站

  环球在线消息:新官上任三把火。安倍晋三,这位在日本国民心中颇有魅力的政坛新星上台后将会点燃什么样的火把?这些火对中日关系将会有何种影响?中国日报网站特别选取了中国民众最关心的话题,邀请几位对日本研究颇有造诣的业界著名专家,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角度全面解读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政治:亚洲外交VS高层互访

  “近期内,中日关系会面临一个转机。但安倍也会考虑围绕日本的外交战略,与澳大利亚、印度、东盟甚至中亚地区国家建立起一种联合态势。”

  ——刘江永(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问题一直都是中日关系中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公众眼中,安倍内阁是否继续前人的强硬态度,或者是否将采取措施补救日趋冷淡的中日关系,才是本轮日本政府换届的最大看点。

  问题一:亚洲外交是否会成为安倍政府的政策重点?这一政策调整将如何影响中日关系、日美关系?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以下简称金):

  我认为修补“从美、轻亚”的“跛脚外交”将是安倍出任首相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纠偏”的意义上,亚洲外交的确将成为安倍外交的重点之一。但是,改善与中国关系也是安倍政府外交的重中之重。美国既不想看到日本“脱美”,也不愿看到日本在亚洲孤立,近期内它还是乐于看到日本改善与邻国关系的。所以,中日关系会面临一个转机。中国会审慎地区别日本欲发挥更大国际作用的正常要求和破坏地区稳定、制造紧张局势的异常举动,对前者进行合理对应,对后者加以必要防范。但就目前趋势看,中国的对日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以下简称刘):

  日本首先还是会加强巩固和美国的关系;其次是修复和亚洲近邻的关系,主要是中国和韩国;再次要考虑如何加强和俄罗斯关系。另外,安倍也会考虑围绕日本的外交战略,与澳大利亚、印度、东盟甚至中亚地区国家建立起一种联合态势。

  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梁):

  安倍提出过“战略性的亚洲外交”。他要加强日美同盟,但同时也表示出要改善中日、日韩关系。但是总的来看,与小泉内阁相比,他的做法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中日关系也不太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善。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朱):

  从安倍目前涉及中国政策的讲话来看,日本新政府在策略上将致力于推进同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争取日本外交在对美关系与对亚洲关系上实现某种平衡。因为这有助于为安倍新政府树立起外交声望,展示新首相的外交才能。因此,一定程度上,亚洲外交将成为安倍政府的政策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外交只有一个重点。安倍政府将仍然坚持日本外交中的“美国重点”,在进一步增强日美安保同盟、协调东京-华盛顿在区域与全球问题上的基本政策以及密切日美磋商与对话管道。在对美政策上,安倍将肯定继承“小泉路线”。日美关系胜利而中日关系不顺利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

  问题二:日本是否会谋求在其主导下的远东合作机制?中国的利益是否会因此受到冲击?

  金:

  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的地区战略将依然是“挟美制亚”,“协美抑中”。在美国容许的范围内,日本将继续力图掌握东亚地区主导权,对中国保持战略优势。但日本塑造地区秩序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日益受到美国的制约、中国和周边各国崛起的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推动。中日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利益与相互矛盾同在,其合作与摩擦都有可能发展,关键在于中日两国能否共同控制和管理矛盾,发展共同利益。

  刘:

  从日本外交现状来看,谋求在其主导下的远东合作机制的想法目前还是难以实现。对于日本而言,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如何摆脱在亚洲的孤立,恢复日本和中韩没有高层互访的不正常状态,这是日本外交的当务之急。另外,从安倍的外交言论来看,日本还是希望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与周边国家形成一种合作的态势。

  梁:

  安倍声称要在亚太地区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战略对话。虽然安倍没有明确表示这样的战略对话目的是针对中国,但是他以共同价值观为旗号,本身就将中国排除在外。日本的政策非常矛盾,一方面说需要改善中日关系,一方面又采取措施将中国隔离,所以我的感觉是,现在说中日关系从根本上改善还为时尚早。安倍表示出来的更多只是一种愿望,还没有落实到具体方面来。

  朱:

  日本单方面主导东亚合作进程的可能性不太。但针对目前东亚合作的势头,日本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利益要求会变得进一步突出。例如,日本支持扩大和吸收区域外成员的“东亚共同体”方案。中日在这一方面的争论肯定是存在的,但合作应该是主流。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实质性发展离开了中日合作事实上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但目前中日之间“政冷”的格局对在区域合作中北京与东京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一种削弱。

  问题三:日本新政府会采取何种具体措施重启停滞的中日高层会面?

  金:

  安倍已经在呼吁恢复日中首脑会谈。但目前他还没有就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做出明确表态,并暗示将进行“私人参拜”。可以说,安倍当选首相后改变“模糊”战术、就停止“参拜”做出明确表态,是中日首脑互访的基本前提。如果安倍继续保持“模糊”,甚至明年再次“参拜”,那么中日政治关系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刘:

  恢复中日高层会面的基本条件就是今年年内安倍不以任何借口、方式,在任何时间参拜靖国神社,这样日本与中韩的高层会面就不会有政治障碍,从而可以进行多边场合的会晤,进而实现双方领导人互访。要推动这一会面重启,摆在安倍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清除参拜靖国神社这个政治障碍。

  梁:

  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应该是双方高层会谈的前提条件。只要靖国神社问题缓解,中日高层会谈就有可能恢复。双方见面的形式,很可能在第三国、周边场合上实行会面,今年11月的APEC会议可能就是一个机会,双方可能正在进行着外交努力。但是即使首脑会晤得到恢复,鉴于中日之间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两国的关系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人上台而得到本质性的进展。首脑互访的意义在于可以缓和一下气氛,之后双方就可能心平气和地谈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朱:

  安倍的主要幕僚已在9月14日明确表示,安倍接任日本新首相之后,要将谋求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晤作为外交的重要工作。对于日本的这一表态,中方已经表达了谨慎的欢迎。我相信中国政府对于安倍政府提出的争取与中方领导人尽快进行高层会晤的提议将采取善意的回应。然而,在安倍首相未能就“靖国神社参拜”问题给予中方以明确答复之前,实现首脑互访式的高峰会晤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只要安培首相不再明确提出他的靖国神社参拜方针,中日双方最高首脑在今年多边国际场合实现会晤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所以,现在的关键点是日方如何能够为实现首脑会晤创造实实在在的条件和氛围。

  问题四:安倍是否会继续其前任的参拜之旅?

  金:

  安倍已提出如当选首相将“不会正式参拜”,但却暗示坚持“私人参拜”。待其当选后,这一态度是否会发生转变,我们还需要进行观察。

  刘:

  从日本国内来看,不存在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就下台的政治可能性。实际上,在小泉连续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舆论和很多公众都对这件事持否定态度。美国也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所以,未来日本首相再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必将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谴责。这样的结果既不符合日美关系的巩固,也不符合日本的亚洲外交战略。我个人感觉,至少在2007年国内选举前,安倍不应该给其政治对手留下太多口实,因此,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对安倍反而是有利的。

  梁:

  安倍的态度很暧昧,没有很明确地表示是否继续参拜。我认为参拜问题上日本会有局部改进,比如会有一些技术性处理,安倍不会像小泉政权一样赤裸裸地进行参拜。但这个问题的本质不会变化,日本的做法也不会让中国完全满意。明年夏天会进行参议院选举,安倍只有通过了这个选举的考验,自民党总裁的位置才会比较稳定。因此为了在国民以及自民党内树立形象,他不愿意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引发争端,所以在明年夏天之前,他基本不会参拜。

  朱:

  暂时不会,但不意味着将来“不会“。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安倍不应该象小泉那样完全漠视中方要求停止靖国神社参拜的正当要求,不能继续罔顾中日友好关系中“相互尊重”这一基础。

  问题五:日本新政府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立场会不会有所改变?

  金:

  在这一问题上,安倍内阁将基本上遵守迄今为止日本历届首相和内阁做出的各种承诺和表态。然而,安倍首相“参拜”、日本政府部门审议通过右翼教科书、阁僚“失言”等问题仍有可能发生。

  刘:

  11年来,历届日本首相都承认前首相村山富士关于历史问题的讲话是日本政府的正式辩解。村山富士讲话的基本精神就是承认由于国策失误,日本在历史上进行了对外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对此日本政府表示深切的反省和歉意。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开表态实际上已经澄清了日本的立场,但关键问题在于,安倍执政后是否会继续坚持村山富士的讲话精神。另外,在实际做法上,日本政府又在背地里另搞一套。所以,日本能否真正反省历史问题还是要划上一个问号。

  梁:

  我认为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即使安倍内阁会在靖国神社等问题上有技术性处理,但这都是形式上的。如果要求他从本质上,感情上以及政治理念上完全改变态度,是绝对不可能的。安倍在他最近出的新书《建设一个美丽的国家》中表明了他的政治理念,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应该的,为本国战死的人纪念有什么不对呢?他的感情就是这样,你很难让他有改变,而且他们认为外国人没有权力来干涉本国的事情。

  朱:

  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当新政府可能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态度柔和一些,但在原则性问题上,新政府将会和小泉政府一样强硬。对此,我们应该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问题六:安倍内阁是否会调整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这对海峡两岸的态势会有何种影响?

  金:

  安倍个人历来倾向于亲台派,近来日本与台湾关系也在悄然升级。如果安倍出任首相后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违背中日政治共识的举行,势必使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倒退。在这一点上,目前安倍同样采取着“模糊”战术。

  刘: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表面的公开立场还是承认中日联合声明精神,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实际上,日本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暗中仍有来往。日本和台湾当局间交流的层次有所上升,从经贸领域已渐渐发展到安全领域。但由于当前台海局势正在谋求和解,岛内“倒扁”声浪渐强;美国又忙于中东地区事务,不希望看到台海局势紧张并导致自己卷入其中。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日本支持台独是不能得逞的。

  梁:

  日本新内阁在台湾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其做法也不会让中国太满意。日本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态度,即明确与台湾问题没有关系,不会干涉,只是在遇到问题时与美国站在一起。从安倍个人来看,他从政治上还是与台湾有一定的亲密感,他虽然不会明确地说支持台湾独立,或者明确地干涉两岸关系,但是也绝对不会在台湾问题上让中国高兴。只要两岸关系不紧张,中美在此问题上没有大的分歧,台湾问题就不会成为中日关系的大问题。

  朱:

  我想日本新政府还是会继续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日本官方的一贯立场,那就是日本承认并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特别是针对目前台湾岛内“倒扁”风潮,安倍即使对台湾有什么“想法”,也将会等到“倒扁”有了一定“结果”之后。如果陈水扁赖到2008年,那么,以目前台湾当局的斑斑劣迹,我相信安倍政府也会克制对台湾的“同情”和“好感”,等到台湾新政府上台之后再有相应政策打算。目前的台湾政局之下,日台关系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在自然走低。

  经济:政冷经热VS

能源竞争

  “安倍提出的‘政经分离’,包含着为‘参拜’留后路的意图,是十分危险的。”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尽管中日政治关系的出镜率显得比其他的方面高得多,但两国经贸往来与能源竞争仍然吸引了无数世人瞩目。“后小泉”时代的日本经济将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新图景,中日经济关系又将何去何从,无疑是人们探讨的焦点。

  问题一:安倍上台后,中日经济关系预期将有何种新变化?“政冷经热”的局面是否有所变化?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以下简称金):

  中日经济关系有望继续得到较好发展。但是,如果以“参拜”问题为核心的“政冷”局面继续下去,则势必使中日经济关系相对落后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如果安倍全盘继承小泉路线,则中日“政冷经热”局面就将继续。安倍所说的“政经分离”,包含着为“参拜”留后路的意图,是十分危险的。同时,中日文化、体育等交流应在促进政治关系改善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以下简称刘):

  总的来说,如果中日两国高层政治往来能够恢复,双方贸易关系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中日双方在能源、司法及教育个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主要问题在于如何突破政治关系的瓶颈。今后两年,两国会迎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因此,假设这两年中日政治关系能够改善,两国经贸关系将迎来更快的增长速度。但2008年以后日本会中止对华日元贷款,在政府资金合作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人民币兑日元目前处于升值状态,这会加大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成本,也会影响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梁):

  安倍提出的政策在中日关系中要“政经分离”。一方面他觉得中日的政治关系不是短期能解决的,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对日本的经济又是有益的事情,所以他希望中日之间政治关系再不好,也不要影响到经济,但事实上这个想法是矛盾的。目前,中日经济关系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或者说与以前相比已经恶化了。如果长期政治关系僵化,肯定会影响经济,日本的投资、与中国的贸易摩擦都会产生问题。体现出来就是,绝对意义上两国的贸易额等在增加,但是相对意义上却在下降。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朱):

  中日经贸合作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两国贸易往来继续延续了发展的势头。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复苏贡献巨大。安倍新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会采取可能打击两国经贸关系的举动。从安倍近期一系列讲话来看,所谓继续推动日中关系“两个轮子走路”是其对华政策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是不谋求在“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两国有冲突问题上的尽快妥协,坚持日本在争议问题上的基本主张,不急于改变“政冷经热”的关系状况。因此,我的看法是安倍新政府上台后两国关系中的“政冷经热”状况还会继续维持下去。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政冷经热”问题,而是如何避免和方式中日关系继续恶化的问题。

  问题二:日本海外能源战略是否会有新作为?此番变化会与中国能源外交的方向和趋势产生更多冲突?

  金:

  中日能源竞争的“零和”性质已经日益引起两国各界的关注,以合作缓解对立的设想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小泉执政后的最初阶段也启用了温和派人物二阶俊博为主管东海问题的经产相。如果安倍能坚持这一方向,则中日有望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就目前看,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

  刘:

  我认为安倍当选首相后将会十分重视能源问题,并会在日本内阁设立情报机构,通过情报综合来判断和抉择其海外能源战略。目前,中日两国在石油能源上已经从过去的互通有无转向在国际市场进行竞争的微妙关系。在海外能源开采上,日本实际上跟中国处在竞争态势。将来会不会采取合作态势还有待观察。另外,中日两国在能源问题上的利益又是相互交织的,一方面中国能源供应充足也有利于日本在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缅双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例如在新能源、节能方面。这一方面日本领先于中国,如果双方能进行合作,这将是两国关系改善的亮点。

  梁:

  日本国内能源已经具备比较稳定的供应渠道,对世界能源市场的需求不如中国强烈。日本在海外与中国的能源竞争主要是出于战略的考虑,而并不是出于迫切需要能源的目的。东海问题也是如此。日本方面只是觉得如果现在听之任之,在未来可能就会被中国占先。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已经原则上同意共同开发,虽然在具体实施细则,如划界、投资和分配份额等方面都会有争议,但是至少在原则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朱:

  日本的海外能源政策整体的变化不会太大,争取能源多样化来源、建立能源合作关系和保障能源运输安全是这一战略的三大支柱。但日本目前对来自中国的能源竞争的压力感觉非常明显。和中国开展能源合作、特别是海外能源开采、运输、甚至加工合作符合日本的利益,但东京目前对这点非常没有信心。所以,安倍政府的海外能源政策应该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这一战略的走向将会影响到未来日本的整个战略与外交。

  军事:先发制人VS军事交流

  “‘先发制人’打击战略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抛开美国,日本不可能单独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毕竟是一个核大国。”

  ——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安倍其人是修改和平宪法,成立自卫“军”的支持者,入主日本新政府后,安倍是否会将他之前的热切呼吁付诸实践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中日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必将使军事动态成为两国最敏感的话题。

  问题一:安倍上台后,日本是否会引入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这样做对中国战略安全将有何影响?

  金熙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以下简称金):

  迄今为止,日本一些政要不断提出要引入“先发制人”战略,但都未能实现。这涉及到日本修宪、制定相关法律、改变“专守防卫”方针等诸多方面。安倍其人实际上是这些进程的推动论者,但他在任内能够实现多少立法和政策调整,还要看其政治能力、国内支持以及国际舆论等因素。中国对日本一些势力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推动军事大国化的动向十分关注。但这一进程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对此中国应进行适当、合理的准备和反应。

  刘江永(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以下简称刘):

  日本声称引入这样的战略实际上与朝鲜半岛问题有紧密关联:一方面是对朝鲜进行威慑;另一方面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一旦日本拥有进攻性武器,也是受朝鲜威胁而迫不得已的举动。实际上,日本已经具备了实施先发制人打击战略的能力,但能否应用要看政治环境的变化,如果日本修宪后允许在海外扩张军事能力,那么先发制人战略不仅在能力上,也会在现实中得到法律的支持。不过我认为安倍的首要政治目标还是巩固其政权。

  梁云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梁):

  日本不会带头进行海外打击,它肯定还是跟在美国后面。在美国允许的范围内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向海外派兵打击恐怖分子,或者防范朝鲜,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它不可能在美国没有行动的情况下单独行动,他的目标也不会朝向中国。因此,“先发制人”的打击战略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抛开美国,日本不可能单独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中国毕竟是一个核大国。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以下简称朱):

  安倍内阁暂时没有将“先发制人”在日本法制化的可能性。在9月1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前一天,依然是小泉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宣布了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措施。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局势客观上在进一步恶化。如果未来朝核问题引发东亚新的地区安全局势的紧张和动荡,日本防务政策的“普通国家化”转型将加速,甚至会走上大规模重新武装的道路。对中国来说,这应该是我们的忧虑所在。

  问题二:中日军事交流机制的前景如何?

  金:

  安倍能否消除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将是影响中日军事交流前景的最大变数。在此以外,中日双方将继续推动正常的、必要的军事交流。

  刘:

  目前的中日军方交往仍处在较低的事务性层面,而且没有中断。但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不仅影响到首脑互访,也势必会影响到中日军方的相互交往。中日两国在互信问题上仍存在疑虑,例如日本对中国有战略误判,即认同“中国威胁论”;中国某些媒体也认为日本在复活军国主义。所以,中日双方还在该问题上加强沟通。我相信,今后如果政治关系改善,中日双方在军事方面的交往将会加强。而且,随着双方政治关系改善和实际需要,中日军事交流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梁:

  军事交流的前景关键取决于政治关系。如果政治上实现了首脑会谈,那么军事部门的交流肯定会加强,比如国防部长与防卫厅长官进行互访,双方互派学员到对方国防大学学习。而且,从2002年就开始准备的两国军舰互访也有可能实现。当然这是象征性的,两个交战过的国家的军舰进入了相互的水域,这个并没有实质意义,但是可以象征两国的军队在友好地交往,对两国的关系也会有积极作用。

  朱:

  希望能打破目前的停滞局面,至少实现两国军舰的互访。两国军事动态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日本修宪的问题。安倍是修宪的狂热支持者,他的任期如果延续到3年以上,修宪甚至可能在他手中完成。从近几年美日军事同盟的强化来看,行使集体自卫权已是日本自卫队准备好的力量使用原则,只是还需要修宪来完成法律授权工作。但修宪、集体自卫权并不简单意味着日本扩张军事影响、或者必然走上大规模扩军的道路。自卫队海外派遣更只是一种松动原有自卫队体制的“由头”罢了。日本现在已经完成了通过自卫队海外派遣突出所谓日本的国际贡献来松动自卫队体制的目的,自卫队海外派遣已经不需要我们那么关注了。未来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安倍政府是否会利用朝鲜因素采取实质性追求攻击性、或者威慑性军事能力的问题。 (作者:王晶 袁雪)

  相关专题: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