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非洲行:遇到的第一个困难-签证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1:06 新华网

  新华网雅温得9月22日电(记者王宏达)以前“签证难”的问题好像仅仅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身上,这次“新华社记者非洲行”采访组在办理去西非国家采访的签证时,也同样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一是找使馆难。内罗毕没有专门的使馆区,各国的使馆都是自己找地,买房子,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有的国家使馆深藏在居民区,有的寄居在写字楼,让人无从寻找。
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电话簿询问,再就是找去过该国的人询问。而这次在办理签证去找喀麦隆使馆时,用以上的办法都查不到,后来联系到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司机,他告诉我们也可能是由法国使馆代管。我兴冲冲地到法国使馆一问,的确有一些国家由法国代管,但很遗憾不包括喀麦隆。在非洲,由于资金匮乏和一些政治原因,很多国家在国外设立使馆的数量十分有限,喀麦隆就属这种情况。若想得到签证就得到设有喀麦隆使馆的邻国埃塞俄比亚办理。来回机票钱多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于是,赶紧向新华社驻喀麦隆记者陆遥求助,陆遥及时为我在雅温得办理落地签的手续。

  二是对出现的各种困难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办理赴加纳的签证时,就对我的忍耐力进行了一次考验。我拿着准备好的材料,兴冲冲地来到内罗毕市中心的一家写字楼内的加纳使馆签证处,兴致立即被各种规定扫去了一大半。一般情况下2张照片就足够的在这里却要求提供4张照片;邀请信要求原件;自己复印申请表格4份;出示往返机票等等。待我准备好了这堆材料,赶回加纳驻肯尼亚使馆时,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该写字楼昨夜失火,大火彻底烧毁了加纳使馆隔壁的卢旺达使馆,加纳使馆也因此放假一周。本来时间不多的我只能告诫自己别着急,甚至还得暗自庆幸这次不是去卢旺达,否则护照和申请材料都毁于大火那麻烦可就大了。除了等目的国使馆的工作安排,还要等人。在这次办理赴尼日利亚的签证时,正赶上签证官巴歇尔休假,一切要等他休假结束上班后处理。好在这位老兄在我们出发当天回来上班了,我们立即把他堵在了办公室,在距离飞机起飞还有4个小时的时候,我们终于拿到了赴尼日利亚的签证。总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提醒自己要有耐心,因为这是在非洲。

  三 记者申请签证困难更大。一本著名的旅行指南在介绍西非旅行时,第一句话就告诫读者“在申请签证时,请不要透露你的职业,尤其不要说你是一名记者。”你不得不佩服该书作者的先见之明,在办理去西非的签证时,记者身份确实要带来麻烦。

  各国使馆都明确告诉我们,必须把材料寄回国内,由其国内的相关部门审批后同意采访才可发放签证。以往的经验告诉我那简直不可能成功。以前认识的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的签证官则友好地提醒我们,让我们申请过境签证,这样虽然不能在当地长时间停留采访,但总算可以成行,否则他也爱莫能助了。实际上,在签证问题上,这些国家对中国记者是相对客气的了。一位西方媒体的记者就向我抱怨过,他们办签证就必须要把材料报回目的国报批才行。尼日利亚使馆的签证官巴歇尔私下告诉我,对记者的审批主要是针对有些不友好的媒体,它们的个别记者曾经作出过不负责的报道,大大损害了非洲国家的形象。他同时认为中国新华社的报道真实、客观,中国记者的工作是出色的。

  手续复杂、效率低是非洲国家办理签证的通病。今年7月在冈比亚召开的非洲国家联盟部长级会议上,来自非洲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认为签证问题已经大大影响了非洲地区人员往来和贸易发展,与会代表就加快“实行非洲国家签证互免”达成共识,并准备制定方案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看来,“非洲护照”到来的日子不会太远,希望那时出行非洲时办理签证不再困难。(完)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