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怀念献身非洲的同胞们:人间重伤别 此情最悠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6:56 新华网

  新华网达累斯萨拉姆10月17日电(记者义高潮)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和赞比亚的姆皮卡,各有一处绿树掩映、芳草萋萋的中国专家公墓,永久长眠着自1967年至今为援助非洲而因公殉职的87位中国同胞,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仅24岁。

  勘察水文遭蜂蜇

  中国专家公墓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南24公里处,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从其附近通过,公墓内安葬着69位援助坦桑尼亚国家建设而殉职的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其中47位在修建坦赞铁路时牺牲。

  长眠在这里的水利专家张敏才,是第一位牺牲的中国援坦专家。他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带领技术人员四处考察测绘水文情况。不论是向非洲老农调查水情,或向非洲青年传授技术知识,他都是满腔热情。同他一道工作过的坦桑尼亚朋友赞扬他“有一颗热爱人民、尊敬人民的心”。

  1967年10月,张敏才在坦桑尼亚东部鲁伏河下游河谷的灌木丛中进行勘探时,遭到了铺天盖地的野蜂叮咬,全身中毒。当他被当地居民抬回住地时,已经周身浮肿、神志不清。

  为了挽救这位中国专家的生命,坦中两国医生和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废寝忘食,连续进行了四天四夜的抢救。坦桑尼亚政府

卫生部和医院提供了一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许多医生、护士和病人知道他是为坦桑尼亚的建设而负伤时十分感动,都密切关心他的病情,竭尽全力进行抢救。

  周恩来总理获悉后,立即从北京派遣医疗专家乘飞机到达累斯萨拉姆参与抢救。但张敏才终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年仅35岁。当他的骨灰被送往墓地时,几百名坦桑尼亚民众自发组成长长的送葬队伍,他们都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非洲人民最好的朋友。

  恪尽职守家难归

  坦赞铁路于1968年5月开始勘探,1970年10月开始动工,1975年6月建成通车。期间,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高峰期间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他们在食品短缺、气候炎热、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提前高质量地建成这条举世闻名的友谊之路。

  担任隧道工程队队长的李景普1970年受命来到坦桑尼亚后,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身先士卒。他给远在国内的家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对无法陪伴在即将分娩的妻子身边深表歉意,并叮咛妻子注意身体,代他好好照顾孩子。

  谁知这封家书竟然成为烈士的绝笔。李景普在转赴新工地时,所乘坐的吉普车整个冲进一辆巨型卡车的底盘下面,他的身体被撞进驾驶室的汽车引擎紧紧地挤压在座椅上,不幸遇难。他是坦赞铁路建设期间因公殉职的中方最高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时年44岁。

  中国援坦赞铁路专家小组组长杜坚介绍说,为修建坦赞铁路牺牲的烈士约有30%死在工地,40%死于

交通事故,30%被恶性疟疾等疾病夺去了生命。

  长眠在达累斯萨拉姆中国专家公墓的除了殉职的坦赞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外,还有中国援助坦桑尼亚穆巴拉里农场、姆索尔瓦农场、基围那煤矿、多多马军营区等建设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为坦桑尼亚工业、农业、国防设施等各领域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魂归大海寄哀思

  在修建坦赞铁路中,中方共有6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47人埋葬于坦桑尼亚、17人安葬于赞比亚,还有一人牺牲在中国赴坦桑尼亚的客轮上。

  1973年4月,中国

铁道部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的李新民乘坐“建华”号远洋客轮离开广州前往达累斯萨拉姆,但在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当时,客轮即将驶入国际海域,经商中国国内有关部门,所有乘坐“建华”号的坦赞铁路建设者和全体船员整齐地聚集在甲板上,神情肃穆地为李新民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仪式。

  人间重伤别,此情最悠长。青山埋忠骨,英名永流传。每年清明,中国驻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都会为长眠他乡的烈士扫墓,寄托哀思。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凭吊援坦专家公墓时深情地说:“岁月流逝,他们在这里已经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但是,祖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祖国人民和坦赞两国人民感谢他们为中非友谊做出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