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异乡收获希望 赞比亚华人农场经营者的故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2:38 新华网 | |||||||||
新华网卢萨卡10月18日电(记者石寿河)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赞比亚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吸引着众多有胆识的中国人前来投资创业,农业是其中的热门领域。目前,赞比亚全国共有数十家由华人经营的农场,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当属中肯农场。 艰苦创业
对中肯农场经营者王驰、李莉夫妇充满艰难和曲折的创业经历,记者早有所闻。十几年前,原在北京农业大学教书的王驰满怀激情和憧憬,应聘来到赞比亚经营农场。为了支持丈夫,李莉毅然放弃国内的护士工作,一同来到非洲。 1994年,夫妇两人转至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的中肯农场。他们带领几名中方员工和100多名当地雇员,经过几年辛勤劳作,在3500公顷的农场里开辟出近千公顷良田,种植的农作物部分销往当地市场,其余用来发展畜牧养殖业。 日前,记者驱车离开卢萨卡北行30公里,又在一条满是灌木的土路上颠簸前行了18公里,才来到中肯农场。李莉回忆说,就在这条路上,自己曾3次遭遇抢劫,有一次甚至被歹徒用枪顶住,所幸有惊无险。怕归怕,她依旧如往常一样奔波往返于农场和市区之间,运送货物、洽谈生意。 李莉说,农场地处偏远,没有自来水,初来时不知道当地井水细菌严重超标,结果饮用后开始呕吐、发烧,住进了医院。她笑着表示,经过长期磨炼,自己原先“娇贵”的肠胃也皮实了许多,如今不管喝什么样的水都没有问题。 王驰、李莉最初带来200只鸡苗,因为没有鸡舍,就放在卧室里精心喂养。第一批肉鸡上市前夕,夫妇两人与农场工人一起连夜宰杀,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此类工作,用开水给鸡脱毛的效果很不理想。王驰便打着手电翻查资料,终于掌握了最佳水温和时间。 事业有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中肯农场已发展成拥有两个分场,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当地雇员达200多人。农场养鸡12万只、牛1000头、肉猪近2000头,销售的鸡蛋占赞比亚10%的市场份额。 凭借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中肯农场获得由赞比亚国家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笔上百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圆形喷灌设备,将这一先进设施首次引入华人经营的农场,也进一步提升了在赞比亚农业生产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将“中肯”品牌“做大、做强”是李莉和王驰共同的经营理念。他们认为,如果农场不追求规模效益,迟早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潮吞没,失去立足之地。 李莉说,中国政府应引导在赞比亚的中小农业投资者进行联合,共同提升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鼓励有实力的国营大型企业、集团前来赞比亚投资农业,改变目前投资者数量虽多,但规模小且比较分散的局面。 扎根非洲 就在农场初具规模、事业蒸蒸日上时,不幸降临在这个曾经美满幸福的家庭。2005年2月的一个晚上,王驰驾车前往机场途中遭遇车祸,抢救无效,带着遗憾离开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心爱的事业。 李莉回忆说,王驰在临终前一直说想要回家。她深知,丈夫念念不忘的“家”,就是他们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那片土地。为完成丈夫的遗愿,这名坚强的女性擦干泪水,毅然留在异国他乡,独自承担起继续经营农场的重担。 李莉远在北京的父母年事已高,但十几年来,李莉却没有回过一次家。她常说,农场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她,而自己在这里也有太多难以割舍的回忆。 窗外,可以看到不远处王驰的墓地。墓旁是朋友们栽种的松柏,金灿灿的菊花开得正艳。李莉说,王驰生前最爱在傍晚时分站在那块高地上,看牛群归栏。(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