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核”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3:47 重庆晨报

  2006年最震撼的声音莫过于10月9日朝鲜咸镜北道丰溪里附近地下的轰响,朝鲜宣布成功完成了首次地下核试验。随着这声爆响,整个世界震动了;随着这声爆响,核扩散的乌云清晰地腾现在了世人的面前;随着这声爆响,全球防止核扩散的任务比以往更为紧迫。

  在朝鲜核爆前,人类进行过2056次核试验,多数都不为人们所知。1945年,美国人在制止一场血腥战争的同时,解开了核武库大门的封印。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已经历
了17次核危机,人类总共制造了7万多件核武器,其中有4.5万件部署于冷战末期。铀235,牵动60亿人的神经,也成为大国角力的双刃剑,和平与核弹的幕后,有走钢丝的政治游戏,也有越来越浓的恐怖气息。

  核威慑下的多国游戏

  在朝鲜宣布首次核试验后的第3天,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决议措辞谨慎,在排除武力介入的可能性后,美国派系不得不考虑用什么为朝鲜核弹埋单。

  于美国而言,处理核问题如同打地鼠游戏般难以琢磨,美国人必须将眼光放得更远,接下来还有谁?对一个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国家,任何搅局者的核动作都会被认为挑衅,于是,搞核开发的朝鲜、搞铀浓缩的伊朗被一次次提为主角,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演起了3人戏。

  美国VS朝鲜一直扬言核打击

  朝鲜问题是典型的冷战遗产。半个多世纪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冷战双方为了各自的意识形态进行的一场热战。结果是朝鲜半岛被撕成两半,骨肉分离。战后,美国在韩国无限期驻军,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韩国实质上沦为美国的附属国。美国一度在韩国部署过1000多件不同类型的战术核武器,建有4个长矛地对地导弹发射场和144个奈基式Ⅱ型地对空导弹发射场。美国还曾多次对朝鲜进行核威胁。在1950、1953、1969、1975、1981年双方关系紧张时,美都曾扬言要对朝进行核打击。为此,朝鲜方面曾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美韩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发生剧变、前苏联解体,冷战宣布结束,但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和解却迟迟没有到来,当时曾有学者把朝鲜半岛称为“冷战的活化石”。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一改前总统克林顿的对朝接触政策,美朝关系恶化,朝韩官方对话也进入停滞状态。2002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小布什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国”,美朝关系更加紧张。同年9月,鉴于“9.11”事件的教训,美国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并在2002年以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对伊战争,并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的新帝国战略令世界震惊,也同样令朝鲜不安。核试验后,朝鲜外交发言人不止一次的提及,由于存在着美国的军事威胁,朝鲜必须发展自己的核遏制力。

  美国VS伊朗新冷战的战场

  当然,任何辩解都难逃避政治利益的驱使。在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公平原则遭到严重腐蚀。面对中东的石油,美国不需要理由便入侵伊拉克。这种做法令伊朗难免有顾虑,同样是美国的“邪恶轴心国”,“叛逆”的伊朗每走一步都被美国紧盯。在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事实后,伊朗的核举措却遭遇双重评判。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拥有武器级核设施,伊朗也一再声称其浓缩铀只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与朝鲜核问题不同的是,美国与俄罗斯的背后角力则是更加明显的表现。俄罗斯援建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将于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尤令人关注的是,俄罗斯高层表态,将向伊朗提供萨姆导弹部署在布什尔核电站四周,防止敌国进行攻击。此前,美国与以色列曾放言将对伊朗不停止浓缩铀予以军事打击。因此,伊朗核问题更带有21世纪冷战的味道。

  更多核潜在国

  蠢蠢欲动

  然而,3人戏的背后还隐藏着太多角色。朝鲜核爆所带来的疑惑远非我们去谈论它的爆炸当量一般简单。对于世界上的核潜在国而言,朝鲜的“吃螃蟹”效应带给他们启发与“胆量”,这是国际社会所不愿看到的。对于那些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的契约国而言,一纸之诺并非不可破,因为《核不扩散条约》本身暴露出来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弊端,无法说服人心。核扩散所带来的阴影绝非限于美国,到那时每个国家都会问自己:“邻居把核弹放在了哪里?”

  核扩散威胁大克制才能生存

  然而,这一切只是当代核危机的冰山一角。半个多世纪里,人类经历了17次核危机,每一次都离毁灭一步之遥。进入21世纪,核武器不再只为政府所有。前苏联武器管理不严,大批核原料甚至核武流失。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进入政府武器库,便很可能流落到了恐怖分子手里。对于经历了9•11的美国人而言,任何手段的袭击都不再是假设,基地组织曾声称已把核弹运到了美国境内,随时准备发动攻击,美国“谈核色变”也确有理由。

  因核而生,为核所困。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核弹威力停留在威慑范围,让人难以判断是不幸还是万幸。拿潘多拉盒子做武器本身就是危险的举动,但如果人人都抱着潘多拉盒子,我们唯一的生存信念,便是克制。本报记者廖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