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几内亚:贫穷无法掩饰美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12:20 新华网

  新华网科纳克里10月20日电(记者王露露 王宏达)几内亚的城市都很难用“繁华”一词形容,这个被大西洋环抱,一年四季经受着海风的国家,其大半风情,都在土俗风物和自然生态中蕴藏。

  法国旅游指南推介几内亚,称其为“集西非特征于一身的国家”。

  1958年9月22日,戴高乐总统来到几内亚,宣布结束法国对几内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10天后的10月2日,几内亚便宣告独立成立了共和国。

  然而,93年孔戴总统修改宪法,将两届连任的总统任期改为无限任期以来,几内亚便一直遭受欧盟的经济制裁,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滞后等系列问题,使得几内亚仍然排在非洲最贫困国家的行列。

  其实,看一个国家的潜力,拥挤的城市不是标志。几内亚的风采,在科纳克里之外。走到科巴的山区农村,走到西部的几内亚湾,就能发现几内亚不愧是众多记者所描述的“蕴藏丰厚的土俗和激情的土地”。

  几内亚的山地原野,更多保留了自然界的整体魂魄,遮天蔽日的绿色植被,全然单纯朗丽,其开阔的气韵,让人莫名地精神健旺。山地间隐秘的村舍和棕榈叶搭建的草棚,全部采用纯净的自然色,到处是人迹和图像的收敛。只有女人艳丽服饰的色彩,在山地跳跃,使得原始状态的山野一下子盘活起来。

  几内亚的国旗也骄傲地昭示着国家的魅力,红黄绿三种色彩组合的意义是:劳动者的牺牲、阳光和绿色植物。一年四季充沛的阳光,让男人长的健硕,女人生的婀娜。简洁的衣裙,让女人一年365天中,都能展示美丽的肢体,直接而鲜艳地站在世俗面前。

  几内亚科巴拉里附近的海湾,千百年波涛的击打,形成了繁忙而风情的渔村。密密层层的桅杆上飘扬起的几内亚国旗,好象整个海域几百年来都在为几内亚的名字而存在,为这个名字而欢呼。靠晒盐和卖鱼为生的女人在市场间穿梭,碧海蓝天之间,显示着女性特有的娴雅和勤劳。而发达的商市却没有给海域留下污染的痕迹。

  法国探险家圣德尔瓦,形容几内亚是“河的国度”,他喜欢那里“无限延伸的海岸以及由光线、飞鸟和水组成的居息地”。他说:“几内亚的土俗风物是诗意的”。

  科巴拉里一个村民的话颇令人思考。他说,中国农场的出现,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农耕方式,并让他们吃上了大米,鸡蛋和鸡肉。可以想像当地百姓10年前的生活状况。但是,物质水平的高低并不决定人的环保意识,即便是这样一个并不太富庶的村落,村民也没有为了谋取山野景象,而搭建各种骚扰自然的建筑,而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山野朴素的本质。

  几内亚中部的拉贝山区,还一直保留着当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时住过的一所房子,房子老旧,但一直有当地农民看守。房子没有任何标志或指示性牌子,不为旅游,不为盈利,只为怀念。是贫是富并不经心,只想守住那一段与中国有关的历史。

  当地人的环保和固守历史的意识,有赖于内心的纯净和信念。真正的信念并不憧憬胜利,而是相信生活,相信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责任。责任是一个人身份的基点。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全球177个国家综合发展排名中, 几内亚列156位,但同时又把几内亚称为“一个绿色的、具备生态旅游环境的国家”。

  几内亚商业部商业和竞争司司长默罕默德.萨伊德.佛法纳说,几内亚有丰富的动物和海洋资源,这是开发狩猎和海上运动的法宝。他认为,“现在关键是急需外商的进入,以合理开发这些资源。”

  一个国家的亮点,不是富庶的物质生活,而是公民的教养和素质,一个国家公民在精神和举止习惯上的衰退,远比大规模的经济衰退更让人震惊。从这个层面上讲,几内亚是富足的。

  在几内亚执行国际人道救援的法国医生加布旅埃说:“法国人最喜欢三样东西,阳光,大海和帆船,几内亚拥有这一切。”他认为,其它国家应该来几内亚积极寻求合作开发旅游资源,让几内亚的生态魅力发挥到极致。

  进入几内亚的山地和海洋,才称得上真正进入了几内亚人的生活。几内亚国民遵循“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中国古代山水哲学,形成了西非独特的山地和海洋文明,并成为一种应时和锐进的品质,推进社会不断进步。

  几内亚人民平衡于山水之间,因此,这里的人们,从小到老,都有着静定的心态,此种心态,让他们变得自信,因为自信而美丽。美丽不仅在山水之间,还流荡在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

  广义上讲,几内亚虽还不富庶, 但自然生态加上勤劳、正义和团结,这片土地便立即有了神采。

  勤劳、正义和团结,是几内亚国徽底部饰带上的箴言。(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