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100多年前,一支中国移民越过天山进入中亚,形成了今天的“东干”族,他们迄今还使用我国西北方言。记者最近在探访一个东干村时惊讶地发现——东干人把总统称为“皇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7:58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孙长栋

  引子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有个很有名的大集市,叫做奥什巴扎。旅居在此的中国人,对这个集市都感觉很亲切。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一些中国特有的蔬菜,而且卖菜的虽
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但买卖双方却能够用汉语交流。因为卖菜的基本都是“东干”族人,是100多年前来自中国的一个民族。

  米粮番里闻乡音

  10月15日上午,记者陪同国家民委的一个代表团,驱车前往距离比什凯克约30公里的一个东干族聚居地——米粮番。从这个地名上我们就已觉到亲切。经请教一位东干族学者我们得知,实际这里应该叫“米粮川”,但是由于当地吉族和俄罗斯族居民发不出“川”这个音,于是就叫成了“米粮番”。

  车驶过坎特镇往左一拐,一片优美的景色映入眼帘:在路左边流水淙淙的引水渠旁,密密实实的芦苇像一面墙一样遮住了视线;右边一直延展到远处山脚下一大片开阔地,梳理得平平整整,几个东干人正在收割玉米。看来,叫“米粮川”真是名有其实。

  吉尔吉斯国家科学院东干研究所所长伊马佐夫是当地著名的东干学者。据他介绍,目前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共生活着10余万东干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平原或河谷。这与历史密切相关。已经年近七十的伊马佐夫用纯正的东干语——100多年前的中国西北方言,向记者详述了东干族的历史与现在。

  伊马佐夫表示,东干人是原来生活在中国陕西、宁夏和甘肃东部的回民。“东干”是外族(包括俄罗斯人和中亚各族)赋予他们的称呼,意思是“东部甘肃”或“东边来的人”。

  1862年清朝同治年间,回民领袖白彦虎发动回民起义,清廷派将军左宗棠大举镇压,其中一支起义军翻越天山,逃亡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比什凯克、托克马克等地。当时的沙俄政府没有拒绝这支来自中国的队伍。因为这些中国人吃苦耐劳,擅长农耕,可以平衡当地以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为了充分发挥这支流亡队伍的作用,沙俄政府让他们自己挑选居住地。

  于是,在绵延1000多公里的楚河两岸等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东干人开荒种地,顽强地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种植水稻、小麦、蔬菜,栽培果园,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经过——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及其周边的米粮川、“火星”村、“米丘林”村、亚历山大罗夫卡,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江布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安集延、费尔干纳等东干人聚居地,都建起了——个个美丽的家园。

  (本报比什凯克10月23日电)

  字母拼出中国话

  在交谈中,伊马佐夫所长不时迸出的一些中国古代汉语词汇让记者很感兴趣。

  “我们这里经济情况不好,去中国开会都是中国给出盘缠……”

  “等一等,你刚才是说‘盘缠’?”记者打断了伊马佐夫的话。

  知道记者对东干语中的古汉语感兴趣,伊马佐夫随便就说出了一串类似的词汇:“衙门”、“大人”、“衙役”、“学堂”、“使唤”、“路数”、“营生”,这是东干人每天都要说的词。在语词上,他们仍保留清朝时的古老说法。他们称总统为“皇上”或“皇帝”,称商店为“铺子”,称银行为“钱庄子”,称货币为“贴子”,称朋友为“联手”,称理发师为“待诏”,把“签名”叫“画押”,把结过婚的妇女叫“婆娘”,等等。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为了保留自己的语言,东干人竟然独创了一种新的记录汉语的手段。我以前以为,方块字是记录汉语的唯一承载体。但与伊马佐夫交谈后我才知道,汉语在这里还有另一种记载方式——东干文,一种用俄语字母拼写出来的中国西北方言。由于当时迁徙来的东干人多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长期与中国隔绝,汉字在这里已被遗忘。但这支从中国迁来的群体在族内相互交流时,使用的仍然是依靠祖辈传承的中国西北地区方言。为了保留自己的语言,东干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开发出了自己的文字——用俄文字母拼写出的中国西北方言。

  正是由于有了自己的文字,东干人的语言和文化很好地留存下来,甚至发展出东干文学。在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东干语文学作品,这进一步成为今天其语言的语法规范。若是一个陕西人遇上东干人,他们可以非常轻松地进行语言交流。东干研究所的另一个学者朱马子·马儿对记者讲起,不久前他第一次去银川参加学术会议,向当地人问路,当地人说普通话,他听不懂;但当地人讲起方言时,他一下子找到知音了:“这不就是我们的‘老话’嘛!”

  结婚也要闹洞房

  虽然已在中亚生活了120余年,但东干人仍保留着许多源自中国的民俗风情。例如,东干人演奏扬琴、二胡、三弦子和响板等具有汉民族传统特色的乐器,能扎出蜈蚣、龙、蜻蜓、蝴蝶等复杂的风筝。甚至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古老传说、《三国演义》等小说在东干人当中也广为流传。东干人在建造自己的清真寺时,严格地遵循清朝时的宗教建筑风格,在飞檐上雕刻中国传统的龙、凤、狮子等动物,以传统的红、绿、黄三种颜色为清真寺的主要色调。黄色则是清朝皇帝的颜色,代表着权力,所以东干人至今仍视黄色为尊贵的象征。

  最能体现中国古老民俗的是东干人的婚礼。男女谈婚论嫁时,男方先要打发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征得女方父母的同意;然后男方要下聘礼订婚;结婚当晚客人走后青年男女还要闹洞房。据民俗学家考证,中国清代北方的结婚仪式就是这样。东干新娘的衣着打扮更令人赞叹不已——穿上它,那简直就是清代妇女的翻版。新娘一大早就要起床,要梳起样式复杂的清代妇女的发式——“燕子头”。新娘还要身着带有精美绣花的大红丝袍,脚穿大红色的绣花鞋,戴上银发簪、珊瑚项链、银胸饰、银梳子、银镯子等各种华美饰品。东干新娘虽然没有大红盖头,但手中却仍然拿着红色的绣花丝帕。这种我们现在只能在古装电视剧中才能看到的服饰,今天在东干族内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架起中吉友谊桥

  车驶进米粮番,我们立刻感受到了东干人生活的富足和勤劳。在马路两旁,方方正正的院落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院子里崭新的砖房前或堆着玉米,或堆着南瓜,一派秋收景象。我们的车停在一个小卖部前买水,老大爷从院子里走出来,热情地跟我们唠起了家常。老大爷有两个儿子,都在做生意,都曾去中国搞过经贸。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关系日趋升温。东干人在其中则自然地成为了中亚与中国之间交往的先锋和桥梁。据伊马佐夫介绍,目前东干族与中国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中亚各国独立以后,东干人运用历史、文化等渊源和语言的优势,率先开展起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现如今,在比什凯克大大小小的中国公司和企业里,工作着为数不少的东干人。我在比什凯克的中国商场里买东西,一不留心就误把东干人当成国人,其中一次甚至还错把东干雇员看成是中国老板的妻子,闹了笑话。由此一斑也可窥见,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东干人已经成为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在采访结束告别时,伊马佐夫所长真诚地向记者表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正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巩固,这是我最乐见的事情。希望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世代友好下去,这是我们的最大愿望。”

  在奥什巴扎大集市里的东干妇女和东干小伙子。

  东干新娘

  参加婚礼的东干姑娘

  记者(中)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东干研究所所长伊马佐夫(左)、东干学者朱马子·马儿(右)合影。杨相红摄

  照片除署名外均孙长栋摄

  

100多年前,一支中国移民越过天山进入中亚,形成了今天的“东干”族,他们迄今还使用我国西北方言。记者最近在探访一个东干村时惊讶地发现——东干人把总统称为“皇上”
100多年前,一支中国移民越过天山进入中亚,形成了今天的“东干”族,他们迄今还使用我国西北方言。记者最近在探访一个东干村时惊讶地发现——东干人把总统称为“皇上”
100多年前,一支中国移民越过天山进入中亚,形成了今天的“东干”族,他们迄今还使用我国西北方言。记者最近在探访一个东干村时惊讶地发现——东干人把总统称为“皇上”
100多年前,一支中国移民越过天山进入中亚,形成了今天的“东干”族,他们迄今还使用我国西北方言。记者最近在探访一个东干村时惊讶地发现——东干人把总统称为“皇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