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值得关注的动向 中国前驻欧盟大使 丁原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09:00 解放日报

  11月7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不少媒体指出,曼德尔森此行实际上是当面向中方“推介”欧方在对华新政策文件,尤其是关于贸易与投资问题的文件中提出的立场和主张。

  欧盟委员会于10月24日发表了题为《欧盟—中国:更加紧密的伙伴,不断增强的责任》的对华新政策文件;同时还专门就欧盟对华贸易与投资政策发表题为《竞争与伙伴关系
》的文件。同3年前发表的《日趋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相比,欧盟对华新政策文件无论是总的基调还是具体内容都有不小的变动。新文件在承认欧盟需同中国“保持伙伴关系”,欧中“都从贸易和经济伙伴关系中受益”,“双方需要合作”的同时,以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的名义,对中方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要求,有些是超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的。这份新政策文件还透露出一些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的动向。

  一,中欧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见诸于共同文件;而且这一决定是欧方在其上一份政策文件中首先提出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提法在新政策文件中不见了。欧方是有意回避还是无意疏失不得而知。

  二,新文件在支持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名义下,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文件声称“促进民主、人权和共同价值观是欧盟政策的基本原则,对(欧中)双边关系也至关重要”,欧中合作“必须能反映欧盟的原则和价值观”,等等。中欧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把互利的中欧合作与不同的价值观联系起来,要求合作必须反映欧盟一方的原则和价值观,这是促进合作还是促退?

  三,中欧开展了互利的经贸合作,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经贸摩擦。虽然在新文件中,欧盟仍然倾向于通过对话和磋商来解决贸易摩擦,但却将责任归咎于中方,称“中国当前的增长模式是欧中贸易显著不平衡的根源”。

  四,对于中方关切的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两大问题,新文件不仅没有重申履行已作出的承诺,而且立场进一步后退。对于前者,新文件在表示“同意继续努力”的同时,竟然将与这一问题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权状况、改善(台海)两岸关系、提高(中国)军费开支透明度联系起来。这是毫无道理的,也是中方坚决不能同意的。至于后者,对华新政策文件中根本没有提及,只是在关于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中,在“保护欧盟利益”项下说什么“现在在反倾销调查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条件尚未满足”,双方正在合作“以创造条件早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难看出,欧方至今没有公正合理解决中方关切问题的意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集中最多发达国家的联合体。经过双方的努力,欧盟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鼓舞下,中欧之间在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坚持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原则下,进一步密切双方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符合中欧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希望同欧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扰,继续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