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CBS主播布莱德利:从贫民窟走出的电视明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 |||||||||
-本刊记者 徐琳玲 综合报道 11月9日,著名美国黑人记者埃德·布莱德利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终年65岁。从此以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中,再也看不到这位戴着标志性耳环、一口花白络腮胡子的黑人大叔的身影。
CBS有的是美国最一流的记者、主持人,这个长着“寿星头”的布莱德利被公认为“聪明、平稳、很酷”。臻于完美的采访技巧使他获得了无数行业内的奖项,其中包括4次George Foster Peabody奖和19次艾美奖。布莱德利是早年突破CBS新闻部黑白种族限制的黑人记者,连布什总统都称赞他是“我们时代最有成就的记者之一”。 布莱德利具有一流记者的素质,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1941年,布莱德利出生于费城西部一个贫民区,幼年时父母离异,他由母亲格拉迪斯一人抚养长大。因为常常在街头打架,人们都叫他“小蛮子布莱德利”。 尽管家境贫寒,格拉迪斯倒是个志气很高的女人。为了养活儿子,她同时打着好几份工。她对儿子寄予厚望。“我们很穷,但我母亲不这么看。她那时在费城的‘豪和哈达特’饭馆工作,每天,她在那里工作的样子,总像是在自己家里干活,快乐、尽职。” 因为担心儿子变成街头小混混,格拉迪斯费尽心思为他寻找离开贫民区的机会。布莱德利9岁的时候,格拉迪斯把他送到一家天主教寄宿学校。一天,学校里的一位修女对小布莱德利说:“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从契尼州立大学毕业后,布莱德利做了老师。他喜欢上爵士乐,同时在费城广播台兼职做音乐节目主持人。每天晚上,空中飘荡着布莱德利的声音——“晚上好,欢迎来到现代音乐之声,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小爵士乐宝贝埃德·布莱德利!” 后来,布莱德利去了纽约,在WCBS电台做地方报道。4年中,这个黑人小伙变得越来越酷,越来越有型。“他开始带钱包了——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流行男人带钱包。他穿上了木拖鞋,他还有件闪闪发光的天鹅绒夹克外套。我们每次见到他都‘哇’地一声惊叫。”老朋友玛丽一回忆这段光景就乐可不支。 1971年,布莱德利跑到巴黎旅行。钱花光后,他在CBS驻巴黎办事处找了一份工作。1年后,布莱德利主动要求去越南西贡做战地记者。在越南,从火灾到西贡陷落,从战士吸毒问题到难民潮,布莱德利什么都报道。在搭档眼里,布莱德利真是酷死了,从没有看到他在战火中流露一丝恐惧。 一次,一块榴散弹在布莱德利的眉骨上炸开一个口子。当时,只有一名越南实习医生来给他打针。“针头很粗,像是兽医给马用的那种。这个家伙很笨,在他头上东扎西扎。埃德痛得脸上满是泪水。” 没有流露出害怕,并不意味着布莱德利心中没有恐惧。“在战场上,你眼睁睁看到,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一个个死去,一个个负伤。一天,当我在稻田里穿行,忽然遭遇一群越共士兵。他们就从我身边穿过,一边说着话,竟然没看到我。我吓呆了。我就祷告说,‘求您了上帝,让我活下去吧。我以后再也不这么干了。’” 西贡陷落时,布莱德利是最后一批离开的美国人。 越战报道结束后,作为奖励,CBS高层把一个非常风光的工作给了布莱德利——负责报道1976年的美国大选。当白宫记者一向被认为是这一行最光鲜的工作,总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之前这项工作全由清一色的白人担任,布莱德利是第一个黑人白宫电视新闻记者。 布莱德利并不快乐,他讨厌每天被限制在白宫的新闻室里,讨厌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地工作。“每天,我去白宫。除非总统去什么地方,否则我哪里都不用去。” 机会终于来了,1981年,王牌主持人丹·拉瑟离开《60分钟》,布莱德利接替了他的空缺。在新岗位上,布莱德利干得有声有色。他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做过许多令人难忘的采访,其中包括对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以及炸毁了俄克拉何马市政府大楼的嫌犯迈克维的采访。 2003年是布莱德利记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年,因为关于脑癌病人的报道以及对罗马天主教会内性虐待的报道,他在当年一举夺得3座艾美奖,同时还获全美黑人记者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有人曾问布莱德利的上司霍华德·斯特瑞爵士:“你认为,和其他记者比,埃德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他对报道投入了感情,同时不丧失客观立场。他是个真正感情丰富的记者,有同情和关心他人的能力,特别是那些处于弱势的人。”斯特瑞的评价很中肯。 在越南时,布莱德利深入到那些在美国撤军后乘船逃难的难民当中。看到精疲力竭的难民在海中挣扎,布莱德利跳进大海,把人救到岸上。当时共有23000名逃难者流落到孤岛上,很多人都托埃德帮他们邮寄写给美国亲戚的信。 每当布莱德利回到当年居住过的费城贫民区,回想从前的生活,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人生境遇已经真正改变了。“在我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照片,我常常站在那里想:‘你会相信吗?一个来自西费利的小蛮子布莱德利,他站在了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站过的开伯尔山口,也许就是站在同一个地方,欣赏同样的风景。真神奇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