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胡锦涛出访越南等四国专题 > 正文

第三视点:日本媒体曲解中日峰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9:00 金羊网-新快报

  ●新闻背景

  中日两国领导人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两度会面,标志着自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明显回温。一些日本媒体纷纷就此发表文章称,这意味着中方放弃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策略,而改为所谓的“利益外交”。

  放下“感情”强调“利益”?

  11月19日,日本《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每日新闻》等大报均发表文章。《读卖新闻》的文章认为,10月安倍访华时,胡锦涛主席改变以往偏重历史问题的路线,目前更进一步使对日关系从“感情外交”中摆脱出来。《每日新闻》的文章认为,胡锦涛17日在APEC峰会演讲时强调,出于“建立日中之间战略互惠关系”的目的,也为了稳定正面临诸多矛盾的国内局面,中国急于在经济、贸易等领域强化与日本的关系。

  最值得注意的是《产经新闻》的评论。该报评论认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直都是中国对日本的固定训话,但在这次会谈中却一下子消失了,而事实上安倍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做出丝毫让步,于是就更让人肯定,中国经过政治加工的这张历史牌已派不上用场。

  微妙期需要悉心呵护

  上述日本媒体评论对中日此次峰会的定性,若不说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明显的曲解。众所周知,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给

中日关系造成了很大损害。安倍上任一周后就访问中国,虽然没有如中国原先期待的对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做出承诺,但对于中国来说,无论安倍过去的倾向如何,至少从作为日本首相这一点来说,他还是白纸一张,因此中方也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和隆重的仪式来接待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放弃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策略,而改为所谓的“利益外交”。

  换言之,安倍目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的是“模糊策略”。这种“模糊策略”只要一天不走向清晰,中日在历史和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平衡就能维持一天;与此同时,在这种平衡之下,中日可能就历史问题展开共同研究,同时过去因历史问题而受到毒化的民间气氛也可以得到修复,从而着力拓展中日的战略互惠关系。但问题的逻辑十分清楚:只要安倍的“模糊策略”有朝一日走向清晰,中日目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无论安倍承诺不参拜或参拜,都会在日本国内引起右翼势力反弹,或在亚洲邻国再次招致抗议。

  因此,中日关系虽然一个多月来柳暗花明,但实际上却非常脆弱,处于一个“谨慎探索,小心磨合”的微妙期。(邱震海)

  (子琦/编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