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满族弓箭制作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2:03 青年参考 | |||||||||
GeoffreyYork/文 汪新华/编译
当杨福喜步入紫禁城时,这位硕果仅存的满族弓箭制作人,仍能看见昔日骁勇善战的满族人的古老语言符号,但他不 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一看到那些符号,我就感到难受、无助。”杨福喜说,“认识满文的人已经很少了。没有老师教这个课 ,我们怎么去学呢?” 不过,虽然本民族的语言几乎已经死亡,但这位一脸胡子的50岁工匠,仍传承着制作弓箭这门满族手艺。在父亲今 年去世后,杨先生成了懂得弓箭制作手艺的最后一名满族人。弓箭这种武器曾在17世纪帮助满族勇士跨马横扫整个中国东北 ,并在北京夺取政权,缔造了清王朝。 杨先生的祖先10代都制造弓箭。在清朝,数以百计的工匠从事弓箭制作。“清朝鼎盛时期,每一个满族男孩都要学 习用弓箭和骑马。”他说。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制作弓箭再也不是一门赚钱行当了。过去30年里,杨先生在化工厂当过工人并开过出租 车,最终于1998年决定与父亲一道做弓箭。 他们的工作间设在位于北京东面的一条狭窄胡同尽头的一个小店铺里,他们在那里用水牛角、竹子、牛筋、桦树皮和 蛇皮制作弓箭。 直到2004年,他们一年还只能卖出三四张弓,而每张弓需要几个月的工作。两年前,一名中国学者与杨先生一起 待了数月之久,研究他造弓箭的技术和传统。随后,中国媒体报道了杨先生的故事,很快订单纷至沓来。“现在的问题是,我 没法做出足够的弓箭来满足需求。”他说。 杨先生眼下收了两名学徒。他还希望把这门手艺教给他19岁的儿子。“我儿子对做弓箭很有兴趣,但他有时耐不住 苦。”杨先生说,“做弓箭是代代相传的手艺。一旦失传,就太可惜了。我想尽我所能去保护这门手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