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决策体系探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6:59 环球人物 | |||||||||
尽管本刊记者对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希尔进行破例长时间的专访,但在我们看来,这次采访并非能了解美国对华政策之全部。因为希尔在更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执行者,而非决策人。 美对华外交决策,是一个由总统主导、多个主体参与的过程。其中,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会”)、国务院和国防部,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根据“自上而下”的原
国安会会议的参加者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家情报局长以及财政部长等人,其决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安会因而被视为美国外交系统的“神经中枢”。目前,负责召集国安会会议的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而具体负责对华事务的官员则是总统特别助理、负责东亚事务的资深主任韦德宁。 由赖斯执掌的国务院,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国务院设有国务卿、常务副国务卿、副国务卿、助理国务卿及助理国务卿帮办等职。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最近成为中美战略对话的美方代表之一。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夫·希尔,主要负责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对华政策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发言权。负责中国大陆、台湾和蒙古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今年7月刚刚走马上任,是处理对华具体事务的官员。 国防部是美国主张对华强硬的最重要部门,也是对布什制定对华军事和安全政策最具影响力的部门。它设有常务副国防部长、助理国防部长和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国防部不久前增设了一名主管亚太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目前,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劳利斯,被认为最有可能出任该职。 美国其他直接参与对华决策的部门,还包括副总统办公室、中央情报局、能源部和财政部等。此外,总统还会主动与参众两院的议长和资深议员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近年来,由于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美国商务部、农业部以及总统贸易办公室,在对华决策过程中也获得了较大的发言权。 以美国对华“利益攸关方”政策的出台为例。2005年中期,美国国内再次展开对华政策“大辩论”。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务院要求白宫明确其对华政策的基调。布什总统遂作出指示:美中关系“复杂”、“重要”,“需要稳定”。根据这一指示,赖斯授权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拟定促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政策草案。该草案在得到国安会、副总统办公室和其他政府部门的认可后,由佐利克于2005年9月21日正式在演讲中提出。今年年初,美国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中国军力报告”,都先后引用“利益攸关方”这一说法。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美国总统,其对华外交决策的风格各不相同。布什总统上台后,一改前总统克林顿对华外交决策时事必躬亲的做法,更倾向于“抓大放小”:即总统确定大政方针,具体的“细节问题”交给国安会和国务院来处理。此外,相关部门领导人与总统关系的远近,直接决定其进行决策时影响力的大小。例如,赖斯因与布什总统关系密切,在对华政策上的发言权,明显大于其前任鲍威尔。(记者 柯布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