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美军营救被南联盟击落的隐形战机飞行员全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8:16 青年参考

  拯救中校泽尔科

  ——美军营救被南联盟击落的隐形战机飞行员全过程

  德雷尔·惠特科姆是美国空军职业军人兼军史作家,曾出版了《贝特21营救行动》和《沙漠风暴大营救》两本书。 今年12月,美国《空军》杂志推出了其最新力作——《他们
救回“维加31”的那晚》,文章详细描述了营救当年被南联盟 防空军击落的F-117隐形战机飞行员泽尔科中校的全过程,其中许多涉及绝密行动的细节是首度公布,同时也让世人第一 次了解了美军营救自己人的行动程序。

  [美]德雷尔·惠特科姆/文邱永峥/编译

  1月夜坠落在敌后小镇

  1999年3月27日,北约入侵南联盟的“联合力量行动”展开后的第四天夜里,美国空军中校泽尔科在将精确制 导炸弹掷向贝尔格莱德近郊的目标之后,开始调转F-117隐形战机的机头,准备返回

意大利北部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

  泽尔科驾驶F-117往西北方向全速返航。突然,机上的预警雷达不祥地闪烁了起来:南联盟的防空导弹盯上他了 !与其他战斗机不同的是,拥有高隐身性能的F-117比较笨拙,因此当预警雷达发出警告之后,泽尔科只有眼睁睁地看着 南联盟的导弹袭来。

  导弹击中战机时发出的刺眼光芒,逼得他本能地闭上眼,同时,泽尔科感觉到战机先是抖了一下,接着就开始翻滚起 来。

  正在给其他几架战机加油的KC-135空中加油机的机长麦克·布罗尼上尉,目睹了泽尔科被击中刹那的情景:“ 突然间,我看到一连串的空中爆炸,然后是一声巨响!”

  当泽尔科意识到坠毁的命运无可挽回之后,他探身摸了一把,按下了弹射座椅的按扭。驾驶舱与机身瞬间分离,带着 泽尔科射向冰冷的夜空。

  当泽尔科向地面坠去的时候,他闪过一个奇特的念头:“我妈妈肯定会很不高兴的。”

  降落伞和救生衣在预定高度准时打开,泽尔科赶紧检查降落伞,结果吃惊地发现,橙白相间的伞具在这样的月夜很是 抢眼,灯火通明的贝尔格莱德就在他的右侧,他本能地分析出:敌军已经接到命令,开始全力搜捕他。

  击落F-117隐形战机又能俘掳到飞行员的宣传价值,真是太大了,因为美国的隐形战机在这之前简直是不可战胜 的

神话。而这个神话现在已经破灭了。泽尔科能做的就是不要被敌人俘虏。泽尔科看了看表:当地时间20时45分,等着他 的将是一个漫漫长夜。

  泽尔科打开求救无线电信号,他的飞行呼号是“维加31”:“危急,危急,危急,我是‘维加31’!”

  空中加油机“弗兰克36”最先听到了泽尔科的呼救信号,而在不远处空中盘旋的北约预警机E-3也捕捉到了泽尔 科的呼叫。

  预警机上的英国军官弗兰克·格拉姆和其他机组成员立即检索“维加31”的资料,以了解它的具体机型,以及所执 行的任务。很快,“维加31”遇上大麻烦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战区。

  泽尔科又发出了第二次呼救:“我已经跳离飞机,”他顿了顿继续呼叫,“‘维加31’已经坠毁,现在发射的是紧 急信号。”

  想到南联盟军队可能也在侦听无线电信号,泽尔科3秒钟后就赶紧关闭了无线电。泽尔科冒险发报非常重要,因为时 间就是生命,他知道盟军的营救行动很快就会展开。

  泽尔科继续向地面坠去,此时,他距离贝尔格莱德仅40公里。

  在距地面约1500米高度,泽尔科穿过一片云团后,赫然发现卢马镇南边有一片空阔的庄稼地,此时,地面公路上 有许多汽车,他非常担心有人看到他的降落伞。泽尔科调整了一下降落伞控制柄,将降落方向调到距离一条南北纵向铁路不到 50米外的野地里。

  

  2默默回忆自救程序

  泽尔科着陆后,藏起降落伞和救生衣,迅速观察了一下公路:没什么动静!他赶紧向落地刹那间发现的一处隐身地奔 去。伏下身后,他马上抓起那里肥沃的黑土,往脸上、脖子上猛抹。

  幸运的是,泽尔科穿了好几件衣服,并且还在贴心的地方掖了一面美国国旗,这都让他在寒夜中保存了体温。

  泽尔科冷静下来,仔细回想教官们教的自救程序,当时逃生演习的情景与现在几乎完全一样。他断定敌方已经知道他 跳伞,并且很快就会派出大规模的搜索队,所以他下一步的举措是战友搜救行动成败的关键。他身上带着好几种救生装备—— 除了无线电外,还有全球定位系统,数种信号发射装置,以及一支9毫米口径的手枪。

  战区内就有搜救部队——在战争爆发前,美军在意大利的布林迪西机场部署了3个特种战中队,后来第720特种战 术大队的伞降中队也进驻增援。上述各部配属联合特种战第2特遣队,其直升机听命意大利北部盟军空战中心的召唤,随时执 行战斗救援任务。

  驻欧洲美国空军第16航空队司令兼盟军空军司令部司令米切尔·肖特中将,非常重视战斗救援,他走马上任后立即 将敌后营救行动列为首要任务之一。为了缩短搜救反应时间,肖特中将在战争爆发前就悄悄地将数架救援直升机部署到克罗地 亚的图兹拉,密令它们保持全面警戒状态。

  在泽尔科的战机起飞之前,第2特遣队就已经各就各位,随时做好营救准备。这支特遣队由詹姆斯L·卡多索上尉和 约翰·格拉斯上尉一起驾驶的一架MH-53M直升机、肖恩·卡梅隆上尉和马克·戴雷驾驶的MH-53J直升机及查德P ·弗兰克上尉和马特·格拉沃上尉驾驶的MH-60G直升机组成。第55特种战中队中队长史蒂文J·兰肖中校亲率一架固 定翼飞机任救援现场指挥。

  救援队刚刚飞抵图兹拉,就接到了一架F-117被击落的消息。

  他们接到的情报是,“维加31”在诺维塞德镇附近被击落。兰肖中校据此制定了营救行动计划。3架直升机即将编 队出航,每架都载有全套的医疗设备,并且搭载有时刻准备与敌方交战的陆军特种战队员。

  当救援机组马上要起飞的时候,美国有线新闻网播出了F-117残骸熊熊燃烧的场面,画面是塞尔维亚新闻社提供 的。这情景让图兹拉的救援队伍感到阵阵寒意。

  此时,泽尔科正在卢马镇的暗夜里等着救援队伍的到来。

  

  3救援机组争分夺秒

  根据美军战时搜救行动条例的规定,敌后搜救队伍将由直升机和A-10“雷电”攻击机组成。A-10同时扮演指 挥与控制,以及近战支援双重角色。

  本次行动为救援直升机保驾护航的,是第81战斗机中队的A-10攻击机。该部常驻德国空军基地,参战前刚刚调 到阿维亚诺空军基地。当晚值班的两架A-10分别是约翰·克雷驾驶的“桑迪30”和约翰·奥布莱恩驾驶的“桑迪31” 。同时在战区上空安全高度盘旋的还有EC-130E空中指挥与控制机。指挥与控制机上的机组成员伍华德上尉发现,大量 的南联盟军队正在泽尔科跳伞所在地区域集结,他们显然正准备展开大规模的搜捕,救援队动作要快,否则就可能被对方抢先 。

  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作战中心接到泽尔科被击落消息时,值班的指挥官菲尔·哈恩少校立即决定,让A-10赶往飞行 员跳伞地区上空,确定飞行员是否还活着,以免救援直升机被拖入陷阱。“桑迪30”和“桑迪31”很快就飞抵泽尔科跳伞 地上空,试图与泽尔科取得联络。

  与此同时,哈恩少校与驻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的F-16战斗机部队碰头,建议他们应该轰炸某些目标,以转移敌方的 注意力,掩护救援行动。哈恩少校命令“桑迪41”和“桑迪42”在“桑迪30”和“桑迪31”起飞后一小时内起飞,它 们的任务是护送救援直升机营救飞行员,并掩护它们撤离现场;30分钟后,“桑迪51”和“桑迪52”起飞,它们负责接 替最先飞抵救援现场的“桑迪30”和“桑迪31”,保证与泽尔科的联络不会间断。

  哈恩少校还精确地预测了直升机与A-10攻击机空中会合的时间。

  忙中出错的是,哈恩少校是以当地时间来计算行动全程的,而救援现场指挥兰肖中校以为是标准时间,结果有一个小 时的时差。在发现这一失误后,兰肖赶紧下令救援队伍加快速度,终于在塞尔维亚边境上空与A-10攻击机会合。

  

  4发出密码精确定位

  泽尔科听到身边的动静,他尽可能一动不动。稍后,他轻轻取出全球定位仪,读出了自己所在的准确方位,然后以密 码的方式将它发给正在上空盘旋的EC-130。

  EC-130上,伍华德上尉解读出密码,军士长立即在地图上找出了泽尔科的准确位置,结果发现泽尔科是在卢马 镇以南数公里处,而不是开始认为的另一个镇附近。

  此时,克雷上尉和他的僚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进入了塞尔维亚空域,克雷上尉试图与泽尔科取得无线电声音联络 ,以确认是他本人在使用无线电,而不是南联盟防空军设下的陷阱。这时,克雷接到了预警机发过来的泽尔科的新方位,他赶 紧重新定位泽尔科的准确位置。克雷接着赶紧呼叫直升机救援指挥官兰肖。为了节省油料,兰肖已经冒险将直升机停在一片野 地里。

  新方位使得兰肖此前制定的救援计划无法派上用场,他得赶紧设计一个新计划。此时,所有直升机和战机的油料都已 经到达极限,预警机上的一名军官开始在附近空域疯狂搜寻加油机。

  最终,直升机终于从一架MC-130P加油机上获得了油料补给。加完油后,整个机群重返泽尔科坠机点上空。此 时的任务安排是:直升机救人,“桑迪41”和“桑迪42”掩护直升机,“桑迪30”和“桑迪31”准备随时打击地面的 南联盟军队。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