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看中日经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08:30 国际先驱导报
与《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问世的2003年相比,今天中日经济互补论至少在日本经济产业界和舆论界已成主流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孙传钊发自日本 津上俊哉《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中文版去年12月问世时,引起了国内读书界的关注。实际上当此书2003年年底在日本初版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国内的一些讨论,因为译者李琳对津上俊哉进行采访对话的全文、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深川由起子用中文撰写的书评,都在中文网络上广泛传播。加上津上俊哉曾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为中国各界熟悉,所以,他驳斥“中国经济威胁论”,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就特别引人注目。他指出,如果日本不正视中国经济飞速进步的现实,只能日益衰退。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抓住这一机会,采取与中国共存共荣的国策,才是最好的出路。 经济互补论成主流 津上俊哉的共存共荣互补论经过3年岁月,在今天有没有过时?有没有成为日本产业界的主流意识?我们从日本出版界的动向可以管窥部分答案。 2005年关志雄撰写的关于日中经济互补论的著作《共存共荣的日中经济:互补论》(日本经济新闻社)引发日本关注之后,他的另外两本关于中国经济现状的著作《中国经济面对的两难问题》(筑摩书房)、《中国经济革命最终章》(日本经济新闻社)接连在日本图书市场上出现。同样持“互补论”观点的经济学者关志雄的活跃,暗示了与津上俊哉的《中国崛起:日本该做些什么?》一书问世的2003年相比,今天中日经济互补论至少在日本经济产业界和舆论界已经是大势所趋。 与津上俊哉曾同是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关志雄,出生在香港,与中国经济学界一直保持相当深入的交流。比如,2002年他翻译的樊纲的《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岩波书店)一书获得2003年度亚洲太平洋奖的特别奖;他的中文著作《做好中国自己的事——“中国威胁论”引发的思考》也在中国问世(商务印书馆)。 杞人忧天的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盛行也就是2001年至2002年间。当时,关志雄与津上俊哉同样,就在各种学术讨论场合宣传自己的观点,指出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只是有些人想把日本停滞10年的责任转嫁给中国,是一部分政治家和军界人士的杞人忧天。持此类观点的畅销书大多是因为观点极端而吸引读者。 在《共存共荣的日中经济:互补论》中,关志雄针对人们担心日本国内企业转移中国后国内产业“空洞化”指出,在高技术领域的产品还是在日本生产成本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依然保持技术的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与日本高技术产业呈互补关系。实际上,2003年以来,日本不仅在中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取得很大收益,而且对中国的出口也有增长。 当然,在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经济现状的时候,他也不回避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银行的坏账、财政赤字扩大、个人和地域的贫富差别的扩大,等等,认为这些问题是今后日中经济互补活动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志雄和津上俊哉一样,也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认为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都不能无视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搞好互补关系,是解读日中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