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施莱辛格:参与历史的历史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17:39 外滩画报

  2 月28 日晚, 当代美国最有名,可能也是最有争议的历史学者小阿瑟·施莱辛格因心脏病发作在纽约去世,终年89岁。我们总是喜欢阅读他的作品,总能从他对事件的记述中感受到他的激情。

  阿瑟是为数极少的能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学者之一。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文/ 洪立

  看过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的人应该都知道施莱辛格的大名—书中共有17 处提及( 笔者在电子版上搜索的结果),大部分是引述他的记载。可以这么说: 对任何一个想深入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美国人来说,施莱辛格的著作都是必读书。

  再往前推100 年的杰克逊时期(1829-1837 年) 也是。刻画美国第一个民主党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杰克逊时代》正是施莱辛格的成名作。他20 岁出头时( 美国参战前) 写的这本书拖到1945 年才付梓,第二年便获得普利策历史类作品奖,而且至今仍是这一题材的权威史书。

  与一般学者的超然、清高不同,施莱辛格热衷于政治,借此实践他的自由主义理想。1947 年他首次涉入政坛,与罗斯福夫人埃利诺、参议员休伯特·汉弗莱、哈佛经济学者约翰·加尔布雷思等共同创办了著名的自由派组织“美国民主行动”(Americans for Democratic Action)。1952 年和1956年他两度向哈佛告假,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艾德莱·史蒂文森充当顾问兼演讲稿写手。史蒂文森两次都败给艾森豪威尔,1960 年施莱辛格改为约翰·肯尼迪助选。

  施莱辛格和肯尼迪不仅同龄,而且都毕业于哈佛。就在施莱辛格首获普利策奖、当上哈佛助教的那一年,肯尼迪也刚刚当选众议员。肯尼迪的小弟、现任参议员的爱德华·肯尼迪回忆说“: 我哥哥杰克( 约翰的昵称) 从史蒂文森那里继承了阿瑟·施莱辛格,此后近半个世纪中,他成为我们家一个很受喜爱的成员⋯⋯阿瑟的书《选肯尼迪或尼克松真的有区别?》( 对肯尼迪的竞选) 起了很大作用—或许是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他,杰克不可能提出‘新边疆’理论。”

  1961 年1 月9 日,即将就职的肯尼迪亲自到施莱辛格家中,请他出任自己的特别助理。施莱辛格慨然应允,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学者无法拒绝的邀请—去目睹决策的制定过程”。

  施莱辛格与同样执教哈佛的加尔布雷思等一班知识精英共同组成白宫智囊团,他经常被称作肯尼迪的“宫廷学者”或“宫廷史官”,尽管并未进入真正的核心圈子。当时有助理问肯尼迪:请施莱辛格来,是不是想让他为“本朝”修史? 肯尼迪说: 这个我会自己写,“但阿瑟大概也会写他自己的书,而让他来白宫亲眼看实际发生的事,比让他从《纽约时报》或《时代》间接了解对我们更有利”。

  1963 年11 月22 日肯尼迪遇刺,在继任者约翰逊手下无事可做的施莱辛格于1964 年1 月辞职重返学术界。他根据自己的白宫经历写下了《一千天: 约翰·肯尼迪在白宫》一书,1966 年再获普利策奖( 传记类作品)和美国国家图书奖。1966 年他被纽约城市大学聘为教授,一直干到1995年退休。

  1968 年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施莱辛格再次为他效力,可惜罗伯特又倒在刺客枪下,使施莱辛格第二次尝到心碎的痛苦。10 年后他的《罗伯特·肯尼迪和他的时代》一书再获国家图书奖。对肯尼迪兄弟施莱辛格有一句妙评:“约翰·肯尼迪是个漂亮地装扮成浪漫派的现实主义者,罗伯特·肯尼迪则是个固执地装扮成现实派的浪漫主义者。”

  离开风口浪尖的施莱辛格继续为自由主义呐喊。他在1973 年出的《帝王式总统》一书中指责尼克松对行政权力的极度扩张,他2004 年出的最后一本书《战争与美国总统》批评小布什的反恐政策“混乱惊人”。2005 年9 月他为《金融时报》撰文,描写他如何奉劝布什宣布胜利,然后撤出伊拉克的一段“梦中”电话交谈。

  2006 年4 月,他在《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题为“布什的( 倒数)1000 天”的文章,抨击布什不该对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战争。他指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都没有对苏联这样做,肯尼迪在人类历史最危险的关头—古巴导弹危机中也拒绝军方建议,不肯率先动武。

  文章写道:“布什可能利用他的最后1000 天发动第三场布什战争: 继阿富汗战争( 正当) 和伊拉克战争( 基于臆想和自欺欺人) 之后的伊朗战争( 同样基于臆想和自欺欺人)。对一个民主国家来说,最危险的就是这种建立在总统主张的预防性战争基础上的外交政策。”

  施莱辛格1917 年10 月15 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一个历史世家:父亲后来任哈佛历史系主任,母亲是“美国历史之父”乔治·班克罗夫特的直系后裔。他从小爱看文史名著,小学两次跳级,15 岁中学毕业。全家人用1年时间周游世界后,16 岁的他进了哈佛,21岁就出了第一本书并受好评。二战期间他在中情局的前身工作,28 岁当上哈佛助教( 起初每次上课前都紧张得呕吐,后来他的课却成为历史系的“人气王”),36 岁成为哈佛教授。罗斯福的新政对他影响最大,他毕生以“新政自由派”自居。“历史实际上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争论,这就是为什么它如此有趣的原因。”

  施莱辛格认为,历史学不光是一门社会科学,还应该是一门让人手不释卷的文学; 他的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写作时他下笔神速,一天能写5000 个字,一生共撰、编著作20 多部,1957 年至1960 年出的三卷本畅销书《罗斯福时代》被认为是他的最大成就。

  永远戴一副半圆框角质眼镜、一辈子都打蝴蝶结的施莱辛格也为很多报刊写稿,包括《生活》、《纽约书评》、《电视指南》和《雪茄爱好者》等等,并长期为《华尔街日报》写评论。他喜欢沙龙、派对、马丁尼酒、文艺和电影( 常写影评且当过戛纳电影节评委),毫无架子、谈吐风趣且交游甚广,与《华盛顿邮报》发行人格雷厄姆家族、作家杜鲁门·卡波特都关系密切。

  作为肯尼迪的圈内人,施莱辛格受过不少批评: 为猪湾入侵辩护; 只字不提肯尼迪的“红杏出墙”⋯⋯《林肯传》作者戈尔·维达尔称《一千天》为“政治小说”; 有人形容他“这只美国历史的雄狮已变成为肯尼迪开脱的羔羊”。(《杰克逊时代》也没有提及杰克逊对印第安人的血腥驱逐)

  对此他解释说:“我相信我对肯尼迪兄弟的好感确实影响了我的判断,但我对杰克逊和林肯的好感同样也会影响我的判断。要支持或反对一些人,你不一定非要亲自认识他们不可。”

  过度卷入党派政治也是施莱辛格最受非议的一点,例如1973 年他曾力主弹劾尼克松,25 年后却激烈反对弹劾克林顿。他的看法是:“我总是将学术生活与学术界所说的‘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当一名关心国事的公民,并不妨碍一个人成为一个好的历史学者。”

  不过,晚年的他也有点后悔自己对时事关注太多,导致留下的历史著作还不够:《罗斯福时代》尚未收尾,自己的回忆录也只出了上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2007.03.15第224期《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