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什:新闻界的恐怖分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09:51 南方人物周刊

  他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孜孜不倦地把军方和政界的丑闻披露给公众

  于英红

  “赫什是美国新闻界为数不多从事侦探性报道的记者”,西摩·赫什的朋友默里·瓦阿斯说。“他常常像狼一样嚎叫着,深入到世界的最黑暗处,尽可能地睁大眼睛,以看清肮脏的人性。”美国《沙龙》杂志说。

  这些评价一点也不夸张。

  在纽约上流社会,西摩·赫什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凭着记者敏锐的嗅觉、执拗的正直和广泛的人脉,以美联社、《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等知名媒体作平台,孜孜不倦地“扒粪”,把军方和政界的丑闻披露给公众,缔造了新闻史上一个福尔摩斯式记者的传奇。

  美国要对伊朗开打?

  西摩·赫什最新的杰作,是在3月4日出版的《纽约客》中透露,五角大楼已成立了一个特别任务小组,制定轰炸伊朗的应急计划。只要美国总统布什一声令下,特别任务小组将在24小时内执行轰炸任务。

  这是他近年极力要提醒公众的一项工作:美国政府在酝酿对伊朗用兵。

  两年前的1月,他宣称美国正在伊朗展开秘密行动,识别打击目标。2006年4月他报道说美国正考虑使用小型核武器摧毁伊朗的地下铀浓缩设施。当年11月,他又称美国中情局根本没有伊朗开展秘密核武计划的证据。

  有人猜测:赫什的斗志跟他成长于上世纪40年代的反战氛围中有关,但他声称他的家庭从不过问政治,他的反战信念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工作训练。

  1937年4月赫什生于芝加哥一个犹太家庭,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59年进入城市新闻局当记者,1961年与人合办报纸,因经营不善很快关门。接着他去了美联社,在被派驻华盛顿期间,展现出狂热的新闻激情,1966年被提拔为专跑五角大楼的记者——这个岗位让他在军方积累了大量人脉。

  3年后,他一举成名。赫什从五角大楼的消息人士获知,一名越战军官因为杀害平民将被送上军事法庭。他马上找到羁押中的军官,弄清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1968年3月16日,美军一个连队进入越南广义省的美莱村,开始了持续几个小时的大屠杀,整个村子109名村民无一幸免。

  1969年11月12日,他在《圣路易报》发文《在美莱:我们发疯了》揭发了这场大屠杀。第二天36家媒体争相转载,引起大规模反战游行,最终导致美国从越南撤军。赫什说,他只不过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变得和纳粹一样凶残。

  随后他找到参与屠杀的其他士兵,在《圣路易报》上刊登了他们的故事。最后结集成书《美莱四号:对一场大屠杀和其后果的报道》,赢得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报道奖。

  1972年,借助美莱报道,西摩·赫什进入《纽约时报》。在工作中他不但坚定了新闻理念,还积累了广泛人脉。他说和官员共进午餐时,听的全是资深说谎家的言辞,他们总以尸体数量来衡量军事业绩。“这使我越来越反对战争。”同时他发现军方内部有不愿意直面记者的“良心人士”,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便频频与他们联系,有了可靠的消息来源。

  揭露虐囚门事件

  1974年11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波特·史提瓦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第四权理论,强调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新闻媒体是作为政府三权(行政权、立法权与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在美国,第四种权力不仅凝聚了制宪先贤的政治智慧,更是若干像赫什一样代表社会良心的媒体和媒体人不断抗争的体现。

  在赫什看来,高层政要为了政治前途总要对公众有所隐瞒,从肯尼迪到小布什的历届总统都没能逃脱他的慧眼。继1976年法国人皮埃尔·阿考斯和瑞士人皮埃尔·朗契尼克合著《病夫治国》揭露肯尼迪患有严重疾病后,1997年赫什推出《坎姆勒特宫的阴暗面》,告诉国人他们喜爱的总统竟然招妓、暗杀,还与黑手党有染。

  2004年,他披露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入侵

伊拉克,绕过中情局正常的情报分析,寻找“莫须有”罪名。此后又发表系列文章揭露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凭借对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的出色报道,他第五次摘得乔治·波尔克新闻工作者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获奖次数最多的个人。

  他还揪出丑闻背后指使者拉姆斯菲尔德。为此赫什被军方看成是“新闻界中的恐怖分子”,甚至有人威胁说,要在取证标准较低的英国以诽谤罪起诉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