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倍关于慰安妇问题观点遭遇国际讨伐(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04:29 新京报
2006年4月18日,一名前慰安妇身着婚纱拭泪。台湾籍慰安妇圆梦婚纱活动当天在台湾深坑世新会馆举行。台湾籍前慰安妇目前仅存28人,平均年龄84岁 2005年8月,日本民众手举前慰安妇照片,在日本国会大厦前举行抗议活动 2006年3月,首尔,前慰安妇在日本大使馆前举行示威活动,遭到警察阻拦 3月21日,首尔日本大使馆前,几名韩国妇女手举“泣血”图画,抗议日政要否认强征慰安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1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有关当年日军强迫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缺少证据。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也正在推动一项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议案。作为日本新首相的表态立即遭到了盟国政界、媒体的大肆抨击,这在战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史上是很少见的事件。此前,美国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一向很“宽容”。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日本政府的历史观问题遭到东亚国家以外更多国家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和“批评”,其中甚至还有日本的盟国、准盟国。在日本政要妄言“强征慰安妇无证据”前后,美国、加拿大国会正推动要求日政府道歉的议案出议案,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政府政要纷纷表达不满,美国、德国主流媒体更大篇幅作“反日报道”。与此相应,刚刚上台不久的安倍也罕见的在一个月内就“慰安妇问题”三次道歉。东亚的历史问题为何突然变成了更大范围内的国际问题,美国为何对盟友如此不留情,困扰东亚多年的历史问题能否找到新的出路? 日本保守势力是否会因更大的国际压力在历史观上有所改变? 美政界罕见批判日政府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无证据显示日军曾强征慰安妇”以后,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先后发表社论,以各自正式立场的方式对安倍及日本政府的历史观严加批判。 媒体集体发难 3月6日,《纽约时报》首先向安倍发难。该报社论指责“试图歪曲历史事实只会损害日本的名誉”。社论最后还劝诫安倍“摆脱耻辱历史的第一步是首先承认历史”。 《华盛顿邮报》则在3月24日发表措辞严厉的社论。社论批评安倍晋三热衷于朝鲜绑架日本人的问题,却在日本自己犯下的战争罪行上含糊其词。这篇名为“安倍晋三含糊其词”的社论批评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完全承认慰安妇在战争中遭受的虐待,也没有支付过任何赔偿,“这真是糟糕透了”!社论还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日本首相,认为安倍晋三有关“慰安妇无强制证据”的言论是对民主社会的玷污。 3月31日,尽管安倍已经迫于压力道歉,但《纽约时报》依然不依不饶,再次发表抨击安倍言论的文章,并在国际新闻栏目中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对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见义明的专访。吉见在专访中认为,慰安妇是“由日军主导创设、维持并扩大的系统,是侵犯人权的行为”。《纽约时报》文章进而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清醒了。 政府措辞严厉 慰安妇问题在美国并非只是在舆论界发酵,美国政府也罕见的对日本历史观问题正式表态,且措辞严厉。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汤姆·凯西在3月2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本政府应该承认过去犯下的重大罪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有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慰安妇问题。”4月5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埃尼·法莱奥马维加也表示,美国议员们已经意识到慰安妇问题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很敏感,但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应该用真诚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有些日本领导人却对此不予承认,这是不能接受的。 舆论、国会乃至政府对日本历史观问题集中“关注”,美国国家档案局日前公布的一份中情局档案,似乎也同这一少见的关注有着微妙的联系。 美国国家档案局最近公布了新解密中情局档案,美国情报部门曾在冷战初期雇佣了日本战犯充当“反共”间谍,但这些战犯大多是在特工的幌子下从事右翼活动。《非正义的发家:日本公司是如何使用美国战俘来实现战后财富的》一书的作者赫尔姆斯对此称:“这些文件披露了美国是如何纵容日本人的,以便使日本成为我们的一个盟友。”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多尔则指出:“当我们谈论日本新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在今天卷土重来的时候,背后有着深厚的根基,而美国则难逃干系。” “纠偏”意味深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袁鹏称,美国有意无意地旧事重提,对安倍敲打的意味很明显。 揭露旧情报档案,无疑让安倍更加被动,这对促使安倍承认日本曾经犯下的历史错误是有利的。分析人士指出,在安倍上台以后,日本政治保守化趋势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一向对日本历史问题态度暧昧,但也与日本政治保守化趋势难逃历史干系的美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立场逐渐明朗,多少有“纠偏”的意味在其中。 不过,观察人士也指出,这种纠偏也有着复杂的动因。一方面,民主党入主美国国会后,对全球“人权问题”的关注力度加强促使安倍难逃来自盟友的责难。 另一方面,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保守态度,一直是恶化其与邻国关系的定时炸弹。 虽然美国并不希望日本与东亚国家走得太近,但走向相反的极端也并不符合美国利益,“和而不融,斗而不破”是美国最理想的东亚地区力量格局。而日本如果在保守主义理念下走得太远,狭隘民族主义过度伸张,必然损害这一东亚格局。因此,当安倍4月3日晚主动给布什打电话,再次就慰安妇问题道歉的时候,布什意味深长地回应说,“如今的日本已经不是二战时的日本。”分析人士指出,布什这句话背后还应该有一句潜台词:“当今的日本不能再成为二战时的日本”。想来安倍也能够体会这一弦外“警醒”之音。 除了上述战略上的考虑,美国对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敲打还有较为现实的原因。观察人士指出,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第一盟友,美国自然应当成为日本外交的核心。但安倍上台以来的外交举动,却并未如其前任一般忠实地体现这一核心,自去年9月上台以来,安倍先后访问了中韩、东南亚、欧洲,而对美国的访问则被推迟到了今年4月底。在日本新版的外交蓝皮书中,日本甚至将本国对东欧、中亚、南亚的战略外交与日美同盟相提并论。安倍是日本保守势力的代表,但同时也是一个机敏的现实主义者。尽管日本在较长时期内还会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轴,但自安倍上台后,同盟之余的“自主意识”也逐渐凸现出来。这显然并非美国乐意的趋势。 袁鹏认为,最近安倍的“疏美外交”是促使美国各界有意无意对他指责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最近日本政界对美国出兵伊拉克政策进行非议,也让美国政界对日本不快,因此对安倍的“毛病”抓住不放也颇有警告的意味。 此外,袁鹏还认为,美国面临大选年,亚裔等少数族裔在美国选举中的选票也不可小觑,美国一些政治家看在选票的面子上也不能对安倍的表态太过忽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