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长鞭:从水兵被抓看今日英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1:44 外滩画报
帝国的长鞭:从水兵被抓看今日英军
从水兵被抓看今日英军

  从福克兰群岛到波斯湾

  英国上周遭到一个前附庸国的羞辱,这件事正好发生在福克兰战争爆发2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1982年4月7日,在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编注)遭到入侵5天之后,玛格丽特?撒切尔政府将这个南大西洋偏远群岛的周围海域宣布为禁区,示意将用武力重新夺回。

  对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来说,这一巧合让人很不舒服,它使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的战争胜利(这是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之后英国的首次出兵)与自己遭遇的军事困难(特别是在伊拉克)形成反差。

  更糟的是,自信极有说服力的布莱尔已经脱离了民众。上周YouGov为《每日电讯报》进行的调查显示,61%的回应者认为英国当年夺回福克兰是正确的,而72%的人认为英国不应草率卷入与己无关的冲突。英国民众希望撤回英军——不仅从直接导致这次事件的伊拉克,而且也包括阿富汗。

  当然,与多数国家的民众一样,英国人也喜欢成功,尊敬自己军队的英勇表现。同一调查发现,多数民众仍赞成英国参与维和行动,只要可以产生效果。

  不管是否正确,福克兰战争留给英国人的记忆是一次定义明确甚至是高尚的军事行动,它恰好发生在1980年代初的全国复兴期。一个颇有争议的小报标题捕捉了英国人急需自我感觉更好的心态:1982年5月2日英国潜艇击沉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号后,《太阳报》登出了“GOTCHA!”(逮着你了)的大标题。此事共造成300多名阿根廷人丧生。

  布莱尔为英国民众提供了更崇高的道义理由:先是进行人道主义干预,后来是出于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的需要。他将英国带入阿富汗、伊拉克、塞拉利昂和巴尔干战争,在塞拉利昂成功了,阿富汗仍前景未卜。他还派兵到波黑和科索沃维和。

  今年1月12日,布莱尔登上海军的最新舰船“阿尔比恩”号(HMS Albion,不列颠的雅称,亦译“海神之子”——编注),提出在后“9?11”的世界中,“硬实力”的投射对英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根据1998年发表的战略防务评估报告,英国将斥资140亿英镑(280亿美元)用于改善展开海外远征行动能力。但在布莱尔任内,英军的活跃程度已远远超出军方的预想,陆军尤其伸展过度,海军也被迫降低一些舰艇的战备状态,以便将人员和装备集中于执行一线任务的舰艇。

  不过,英国仍对军事投下重资。“台风”战斗机即将服役;新一代军舰正在推出;计划动工的还有两艘大型航空母舰。英国的军事投射能力很快将超过1960年代末以来的任何时期——当时经济危机迫使工党首相哈罗德?威尔逊让多数军舰退役,并从苏伊士以东撤回英军。

  举个例子:“阿尔比恩”号是英国第一艘船坞登陆平台(Landing Platform Dock),可停泊在动乱区域的近海并派出高速两栖登陆艇。相形之下,在福克兰战争中,英军只能搭乘“堪培拉”号客轮前往南大西洋,并征用了不少商船。特混舰队的旗舰“竞技神号”(HMS Hermes)航母由于不适合与苏联潜艇作战,战前已接近退役。

  在经济连续15年增长之后,今天的英国有钱购买在1980年代初只敢在梦中想象的军事硬件,而且有一个自信大胆的理想主义首相,但上周在伊朗发生的事件突显了一点:如果缺少周到的考虑和对细节(尤其是可以由良好的情报工作提供的细节)的关注,哪怕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军事硬件,也不足以保卫一个国家不受那些对它心存旧怨者侵犯。

  英国树上没有黄丝带

  编译自《卫报》,作者Jonathan Freedland

  3月下旬15名英国水兵和陆战队员被抓后没几天,我接到一个以色列记者打来的电话,他对英国媒体的反应大惑不解:被俘英国士兵的照片为什么没有登在各报头版?为什么电视台没有派人围住这些军人家属的住房?(在人们得知被扣者中有一名女兵之后,她的头像才到处涌现。)

  这位同行提醒我,在以色列,哪怕只有一个士兵被俘也会成为头条新闻,全国会一天24小时等待着他的最新消息。而直到我们交谈的那一天,这15名失踪士兵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份英国报纸的头版上。

  我解释说,或者这是因为与以色列不同,英国没有一支义务役军队,我们不把男女军人当作是大家共同的儿女,而是将他们视为一些不顾风险选择了这份职业的专业人员。

  然而在同样实行志愿兵役制的美国,一旦有一个军人被抓,不出几小时全国的树木、衣领和

汽车保险杠就会纷纷冒出黄丝带,要求对方放人。

  这在英国几乎看不到。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伊战的支持率正处于空前低谷,很多英国人认为皇家海军根本不该到那里去。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仍是一个比美国更尚武的国家。至少自“9?11”之后,美国公众舆论对大规模出兵的支持就相当勉强,局势一恶化便要求撤军,1993年的索马里就是一例;而我们允许布莱尔先后派兵到科索沃、塞拉利昂和阿富汗,几乎没有嘟囔过一声抗议。

  被俘军人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他们在电视上露面时,都一致承认进入伊朗水域。右翼将此视作英国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有名的脊梁骨的证据,左翼则认为这说明驻伊英军的士气已低落到一推即倒的地步。

  更接近事实的可能是:这些人只是在动用自我保护的常识。而比低士气更明显的是英军指挥官近乎无能的傲慢——既未能意识到在距伊朗如此近的水域航行的风险,也未有察觉正在全速冲向英国船只的伊朗舰艇。然而,以上这些都不妨碍左右翼从此事中各取所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