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教你做生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3:16 青年参考

  作者ElisabethEaves

  编译缪小析

  

  西方企业对华投资正日益增长。在不久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美国的CEO们说中国是他们访问次数第二多的国家, 仅次于英国。

  但你准备好了吗?

  由于前往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如今在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具备国际标准的饭店,道路和机场的状况也大大 改善。但是,出门旅行变得方便了,遭遇文化冲突和犯下经商错误的可能仍很大。

  因而,我们请一些“中国通”来为大家提供作为过来人的忠告。

  选择哪本指南书

  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几乎没有有关中国的信息。而现在各种咨询书籍铺天盖地,但你可能不知道选择哪一本。

  《洋妞在北京》的作者、美国人蕾切尔·德沃斯金为我们推荐了两本书。她认为史景迁所著《改变中国:在华西方顾 问》,是一本“很棒的商务指南”。她还推荐詹姆斯·麦格雷戈的《与龙共舞:10亿客户的商机与挑战》。

  给中国人“面子”

  避免尴尬——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别人。

  地区分析师索伦·彼得森说,“面子”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避免爆发冲突,保全别人的尊 严。无论是旅行还是会议室谈判,都应该考虑到面子问题。

  “如果你说得委婉点,或谁撒了个无伤大雅的谎。”他说,“这就没事,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但如果一定把事情说得 那么直白,反而把大家都弄得灰头土脸。”

  别急着插话

  著有无数有关在华从商的书籍和文章的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肯尼斯·利伯索尔说,中国人习惯在谈话中略微保 留沉默。他说:“你问了一个问题后,就要暂时停顿一下,要比跟美国人谈话时的停顿稍久一些。”如果你急于填补这个空缺 ,你反而会听不到对方可能说出的最有趣的事。

  要有自己的翻译

  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利伯索尔说,私人翻译的价值“与翻译没多大关系,而是告诉你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据 我个人的经验,我参加的会谈中很少没有被误译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一个中国谈判代表在会谈结束时说,“我们必 须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你可能只得到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事实上,这个表述意味着拒绝。

  饭桌上不谈政治

  对台湾、“文革”等话题高谈阔论,不会让你变得受欢迎。如果一定要谈,你可以跟中国人聊聊他们5000年的历 史。

  用双手接名片

  为什么?名片代表本人,所以你应该表示尊重。这意味着别把名片弄皱、丢掉或看也不看就急匆匆地塞进口袋里。

  别鞠躬

  这是中国人从前的习俗,现在在邻国也相当普遍。但中国人基本上摒弃了这种做法,特别是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

  记得妈妈从小跟你说过的

  某些道理是普遍的。礼貌待人。有什么吃什么,不必吃得很多,但要吃得有热情。正如蕾切尔·德沃斯金所说:“如 果你待人耐心诚恳,你就能在中国走得更远。”(美国《福布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