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杂志第三次停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4:12 新世纪周刊

  史迪文

  这是美国《生活》杂志第三次停刊,这一次败局似乎已经无可挽回一次,《生活》(Life)失去了希望。

  2007年3月26日,美国时代集团(TimeInc.)宣布,这本创办于1936年的杂志将于4月份正式停 刊。

  虽然这是该刊历史上第三次宣布同样的消息,但在眼下,败局似乎已经无可挽回——《生活》将他们庞大而珍贵的图 片资源全部放上了互联网,供依然难以割舍的读者们免费下载。

  时代集团正在忙着为旗下的招牌刊物《时代》周刊进行一系列的改版工作,以迎合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需求。他们指责 美国报业的衰败导致了《生活》的没落,以致于在2004年10月,这份杂志变成了随带报纸发行的增刊。

  “虽然消费者们依然保持着他们对于《生活》的激情。但由于报业的萎缩和增刊广告前景的黯淡,读者的积极反馈也 无法让《生活》以每周增刊的形式获得更多投资。”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时代集团这样解释。

  在美国的增刊市场中,三大竞争者分别是《游行》(Parade)、《美国周末》(USAWeekend)和《 生活》。它们分别夹在400、612、103种报纸中,发行量分别是3200万、2300万、1300万册。今年第一 季度,这三份增刊不约而同地遭遇负增长,三者的收入分别下跌了1%、12%和10%。

  《游行》的总裁兼出版人兰迪·西格尔(RandySiegel)认为,时代集团错误地将《生活》的问题归咎于 报业。报业确实存在问题,西格尔说,而且他们的广告收入也在上月经历了下跌,但是“《生活》的失败却是一个特例”。他 认同《生活》的编辑策略,但也指出,这份杂志抛弃了那些曾经支持过杂志增刊的老牌广告主,比如说食品或纤体产品,“《 生活》的决策者们竟认为自己应该更注重高档品牌广告”。

  《美国周末》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西亚·布拉德(MarciaL.Bullard)认为,《生活》同时进入了 太多新的市场领域,使得原本因为纸张和印刷而居高不下的成本又被渠道费用所拖累。“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时间用于进行 尝试,但是他们的广告收入始终无法维持生计。”布拉德说。

  《生活》杂志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可是现在,20页左右的内容中大部分都是名人访谈和家居小窍门。在 最光辉的岁月里,《生活》采编团队占据了时代—生活大厦的五个楼层,而时至今日,他们只能蜷缩在楼层的一角。

  终于,这种不堪的局面在今年4月20日彻底画上句号。

  《生活》的起源

  1936年,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Luce)用9.2万美元买下了已经入不敷出的《生活》杂志。他就 是想要这样一个刊名,至于订户名单和其他无形资产,时代集团都一转手卖给了其他出版商。带着用图片而非文字讲故事的坚 定信念,卢斯在1936年11月23日启动了这份全新意义上的《生活》。

  这已经是他创办的第三本杂志了,之前的两本分别是1923年创刊的《时代》周刊和1930年创刊的《财富》周 刊。新的《生活》第一次为美国带来了图片报道(photojournalism)的概念,图片所得到的空间和地位第一 次和文字平起平坐。在亨利·卢斯出版的第一期《生活》中,著名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Eisen staedt)的相片占据了五个版面。

  当第一期《生活》杂志出现在报刊亭上的时候,美国正在大萧条的深渊中挣扎,整个世界正在缓缓地走向战争的泥潭 —阿道夫·希特勒正牢牢掌控着德国国内的形势,弗朗西斯科·佛郎哥的军队兵临马德里城下,贝尼托·墨索里尼刚刚入侵了 埃塞俄比亚。但亨利·卢斯完全不在乎这些世界事务,将美国的福特堡大坝放上了首期封面。

  《生活》杂志在当时首开先河,为了给50页的大图让路,文字统统被大幅压缩。杂志的发行量随后迅速飙升,从首 期的38万册涨到四个月后的单周100万册,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预期。效仿者立刻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比如说最终于 1971年关门的《展望》(Look)杂志。

  战争成就媒体。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了二战,而《生活》也无法置身事外。带着强烈的亲美情绪,他们将遍布 二战战场各个角落的精彩瞬间带回美国本土。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地摄影师当时 就效力于《生活》。1944年6月6日,卡帕孤身参与了诺曼底的第一波抢滩登陆,发回了大量来自最前线的图片。

  但当时的暗房技术失误毁坏了卡帕的部分底片。而在正式出版的杂志上,《生活》杂志声称这些登陆图片模糊不清是 因为卡帕的双手当时在颤抖。卡帕随即否认了这点,并且在他经久不衰的回忆录《焦点不太准》中用这件事情幽了《生活》一 默。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生活》杂志因为旗下顶尖的作者而备受业界尊敬。1952年,他们刊发了欧内斯特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的作品《老人与海》,成为经典。随后,他们又与海明威约定了一篇关于斗牛 的4000字短文。1959年,海明威在访问西班牙之后发回了10000字的文章。1985年,经过合理删节之后,这 些文字被重印出版,短篇小说的标题是“危险夏日”(TheDangerousSummer)。

  1953年2月,在离任后不久,杜鲁门总统(HarryS.Truman)宣布《生活》杂志将会全面代理他的 回忆录。因为他看到,在《生活》杂志上发表回忆录,代表了极大的荣耀。当然,凭借当时不菲的实力,《生活》也为杜鲁门 提供了杂志业的最高稿酬标准。

  但是随着电视传媒的兴盛,《生活》的读者群遭遇了萎缩。1959年12月,这份杂志的报刊亭售价从25美分降 到了19美分,希望能够把读者拉回来。改版,成为《生活》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

  动荡与衰退

  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中,《生活》杂志都被电影明星图片、约翰·肯尼迪家族、越战和登月计划所包围。当时最为 典型的报道就是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和理查德·伯顿(RichardBurton)之间 的罗曼史。记者理查德·梅里曼(RichardMeryman)跟随泰勒在世界各地辗转,并发出了那篇因“我不只要浪 漫,我还要结婚”而成名的6000字第一人称报道。

  但是,尽管《生活》拿下了各种各样的杂志奖项,并且在1969年成功报道了美国的登月计划,但是他们的发行量 却始终令人伤透脑筋。1971年1月,《生活》宣布将发行量从850万份缩减至700万份,以弥补广告收入的减少。整 整一年之后,《生活》又将发行量下调至550万份。当时的《生活》虽然并不亏损,但是成本上涨的速度却远远超过了利润 。

  1972年12月8日,《生活》首次宣告停刊。从1973年到1978年,10本《生活特别报道》(Life SpecialReports)陆续发行,发行量都在50万至100万之间,每本的售价最高为2美元。

  1978年,《生活》重新以一份月刊的形式出现,而刊物标志也在此时被做了轻微的改动——虽然依然是读者们熟 悉的红色方块和白色字体,但是新标志的字母之间靠得更近,而打底的红色块体积也略为减小——这个版本的标志一直用到了 1993年。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生活》都是一本中规中矩但也还算成功的新闻期刊。

  但是好景不长。1993年2月,《生活》宣布将会从7月份开始在小纸张上进行印刷,历史上《生活》首次与姐妹 刊《财富》印刷在同样尺寸的纸张上。这也标志着原始版本的《生活》标志将被重新采用。同时,《生活》宣布将广告价格下 调35%,以提高对广告主的吸引力,而该杂志发行量也将从170万份削减为150万份。

  在1999年,《生活》杂志连续出版了《千禧年100事件》(100MostImportantEvents oftheMillennium)和《千禧年100人物》(100Most

  ImportantPeopleoftheMillennium)两本特刊,做足了走向新世纪的势头,但在2 000年3月,时代集团还是宣布从5月份开始,这本风光一时的杂志将不再规律出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悲痛的一天。 ”当时的主编唐·洛根(DonLogan)说。

  那些并未退订《生活》杂志的订户在2001年1月收到了一本特别制作的、与早期《生活》杂志同样开本的“年度 图片”特刊,只是封面上的标志是“时代”而已。这令许多老读者欣喜异常。在这段时间内,《生活》出版了一系列供报刊亭 销售的特别杂志—用较厚的纸张印刷,看起来更像是一本本平装书。

  从2004年10月开始,《生活》第二次复出了。这一次,它的身份是周五报纸增刊,随60种报纸夹带发行,发 行量约为1200万册。与新《生活》结成发行伙伴的报纸有《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洛杉矶时报》、《芝加 哥论坛报》等。

  这个版本的《生活》杂志使用了最传统的标志,但是杂志标语却从经典时期的“看生活,看世界”(ToseeLi fe;seetheworld)变成了“全美国的周末杂志”(America’sWeekendMagazine)。 在2007年4月20日第三次停刊之前,这本杂志的宽度是24厘米,高度是29厘米,采用光纸印刷,每期20页左右, 内容乏善可陈,风光早已不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