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普利策季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15:57 新民周刊

  无论从应然还是实然层面,财经类媒体似乎都难与财团或其他商业机构脱离干系。

  撰稿/展 江

  “好莱坞有奥斯卡,百老汇有托尼,而在新闻界(特指纸质媒体),每年4月有普利策。”

  北京时间4月17日,第91届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

  在本届的14个新闻奖项中,沿用了16年(1991-2006)的“独家报道奖”改为“地方报道奖”。最大的赢家当数《华尔街日报》,一家独中两元:“为公众利益服务奖”和“国际报道奖”。从报道题材来看,负面新闻仍是主角,其实这也是历届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现象正印证了美国新闻界的“乌鸦文化”。而今年榜单中找不到伊拉克的影子,显然其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已经下降。本届榜单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5位获奖个人中,女性占据了7个名额,名副其实撑起了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半边天。

  在新闻奖中,“为公众利益服务奖”是普利策当年最为看重的奖项,其奖励形式也与众不同。其他13个奖的获得者除证书外还会得到1万美元奖金,而该奖获得的是一枚金质奖章。现行的对该奖的定义是:“报社通过运用其新闻资源和新闻报道(包括社论、

漫画、摄影图片和在线资源等)所提供的值得称赞的杰出的公共服务”。今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将此奖授予《华尔街日报》的理由是:“它对企业高管的股票期权回溯操作进行了富于创造力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促成了政府调查、高管罢黜和美国企业界全面整顿的结果。”这也是道琼斯公司主办的《华尔街日报》首次赢得此项普利策新闻奖。

  毋庸置疑,作为一家专业的财经类媒体,《华尔街日报》的作为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此类媒体的成见,同时也在全球同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无论从应然还是实然层面,财经类媒体似乎都难与财团或其他商业机构脱离干系;另一方面,公众一般认为只有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之类综合性的大报才能真正做到客观中立,担当起监督财阀的责任。而《华尔街日报》却用实践表明,财经类媒体同样可以铁面无私地监督商业和金融业。诚如其报社编辑主任保罗·斯蒂格在致同仁的备忘录中写的:新闻机构的最高使命就是揭露商界的弊病以便社会对症下药;对股票期权日期回溯这一企业沉疴的披露就是一个典型的写照。期望其他财经类媒体也能以此为勉。

  此外,《华尔街日报》凭借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的报道夺得国际报道奖。获奖的报道为《不当房奴——中国中产阶级的心声》、《中国汽车业发展令决策层喜忧参半》、《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西藏感受经济发展脉动》、《地方大兴土木 中央难上加难》、《“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等。这些文章全方位、多层面审视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中国资本扩张所带来的从社会不公到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报道,向世界揭示了发展经济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

  本届奖项设置有所变动,即独家报道奖换成了地方报道奖。这一变化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内涵。

  普利策奖委员会表示,此举是为了奖励那些关注普通个体和地方新闻的报道,也借此鼓励地方以及较小媒体的报道热情,促进它们的发展。的确,国内外大事是需要关注的,但更多的读者想要了解的是身边事、社区事,想要知晓像自己一样的普通个体的故事。事实上,这样的报道更能体现报纸的服务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地方报道尤其是社区报道将成为报纸的生命线。《迈阿密先驱报》记者戴比·森珀凭借对迈阿密住房供给机构内部的浪费、偏袒和失察的报道摘得本奖。

  其实在本届榜单中,有4个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个体。获得突发性新闻报道奖的《俄勒冈人报》关注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命运。詹姆斯·金一家四口外出过感恩节,返程路上突遇暴风雪被困俄勒冈山脉。母亲用乳汁挽救两个年幼的女儿(一名4岁,一名7个月),3人在被困9天后获救。而艰难跋涉十多公里求助的父亲却因饥寒交迫终遭不幸。《俄勒冈人报》连续关注此事件达20天,发表了9篇相关报道。

  突发性新闻摄影奖授予了美联社记者奥戴德·巴利尔蒂,他将镜头对准的是一位普通的犹太妇女,图片讲述了这名妇女因反对拆除约旦河西岸非法犹太定居点而只身对抗以色列安全部队的故事,展现了撤除非法犹太定居点时的冲突与情感。另一项摄影奖即特写摄影奖授予了《萨克拉门托蜜蜂报》,该报女记者勒妮·C.拜尔用镜头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如何用自己的爱、坚韧和耐心鼓励儿子对抗癌症的感人故事,题目为“儿子,活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