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十年布莱尔时代遗产:外交三大败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17:34 外滩画报

  “布莱尔主义”不存在

  一波布莱尔时代的墓志铭、颂歌和挽辞正在向我们涌来。他的时代急需定义,需要定义的词汇就是如今经常被提到的“布莱尔主义”(Blairism)。

  其实布莱尔主义并不存在,以前也从未存在过。“主义”的含义是一整套连贯的思想体系,一种可以将某一计划向一个特定方向推动的意识形态。而布莱尔和多数英国首相一样,只是见招拆招、碰到什么处理什么,一路吹吹打打直到最后的离职。

  这倒不是说布莱尔和布朗手下的英国缺少一盏指路明灯,只不过这盏灯叫做“撒切尔主义”。英国政坛根深蒂固的两极分化和新闻媒体的“双光眼镜”模糊了这一现实,因为一切都被截然划分成在朝和在野两大阵营。于是布莱尔主义不能等同于撒切尔主义,因为两人一个是工党,一个是保守党。简单地说,这10年的英国政治一直被错误地描述了。

  早在1990年代初,“双布”就皈依了撒切尔主义,他们撕毁了工党关于调高所得税、恢复工会权利、将公用事业重新国有化、医疗系统不许私人染指、争取核裁军的承诺。布莱尔从未批评过撒切尔,事实上他相当崇拜她,在1997年大选前还曾在《太阳报》上炫耀她对自己的夸奖。后来他在对外政策上经常征求她的意见,最突出的是与每届白宫主人都挨得很近。他承认与布什交情很好,在欧洲也一向偏爱右翼领导人。

  与此同时,布朗什么都没有重新收归国有,反而将一切会动的东西都私有化了,其结果之一是伦敦金融城财富的一飞冲天。在面临与欧洲或美国结盟、更新三叉戟核导弹、伦敦地铁私有化等真正的考验时,布莱尔每次都选择了撒切尔主义的正统路线。

  辞典专家只能为布莱尔主义寻找其他定义。其中之一可能是1993至1997年他夺取权力的方式:劫持工党,并使之成为服务于其魅力领导方式的选举机器。他对工党的篡夺就像拿破仑对法国革命的篡夺一样。这是他最风光的时刻,但不能算意识形态的创新。

  另一个定义是对他执政风格的描述:在政治上永远放开眼光,永远保持迷人,从不采取党派斗争立场,但这些只是公关手段而不是实质性的东西。

  布莱尔主义一词反映出用概念的紧身衣来套用政治的渴望,但这只是英国式古老政治造成的用词不当;布莱尔任期的意识形态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上台之时)而不是1997年。(编译自《卫报》,作者Simon Jenkins)

  布莱尔的外交三大败笔

  编译自《卫报》,作者Timothy Garton Ash

  正式宣布即将离任的托尼?布莱尔在英国很不受欢迎,在国外却颇受尊敬。YouGov的最新调查显示,只有22%的英国人觉得他可以信任,59%的人认为他没有提高英国的国际地位。问题是:59%的外国人是否同意这一点?

  两周前我请布莱尔对其10年对外政策列出一张资产负债表。他表示,布莱尔主义在对外政策上的精华是自由派干涉主义(liberal interventionism),即结合英国的软硬实力,加强与美国和欧盟的同盟,以应对我们时代的超国家挑战。

  对此的反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本否定自由派干涉主义:外国人自相残杀关我们什么事呢?欧式软实力应体现在对任何地方都不加干涉,通过不动一根手指保持我们双手的干净。另外,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与美国或欧洲(分别为左、右翼反布者的立场)走得太近。

  另一种是用布莱尔设定的目标来评判他的表现。如果你和我一样,相信旨在防止种族清洗或其他大规模不人道行为的真正自由派干涉主义,那么布莱尔的最大功绩首推科索沃。他带头发起的国际行动制止了针对阿尔巴尼亚族的屠杀,我们也没有把随后的占领搞得一团糟;塞、阿族军阀都在海牙受起诉。

  英国与美、欧的关系都比1997年改善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议会自治,以及北爱两大死对头的联合执政都应该算他的成就;由于经济相对强劲,英国在欧洲和世界都变得更强大了,福利制度改革也部分完成。

  那些仍然心存狐疑的人不妨自问:以下国家到底哪个比过去好了,是布莱尔执政10年后的英国,还是希拉克执政12年的法国、施罗德执政8年后的德国,或者小布什执政7年后的美国?

  而在负债一边,最大的赤字是:

伊拉克。布莱尔坚称历史会给出定论,但我们已经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伊拉克是一场灾难。我们参战缺乏正当的理由和授权,没有估计到可能后果,局势变得比萨达姆时代还不如,数十万 人丧生或致残,终点根本看不到??这是自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以来,英国最大的对外政策灾难。

  伊拉克还暴露了布莱尔外交的另一弱点:试图通过在华盛顿权力走廊的私下活动影响美国的政策,对公众的异议则一味回避。单凭英国一家已无法左右这个超级大国,尤其是在华盛顿将英国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的情况下。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大到它不得不洗耳恭听的朋友,这个朋友只能是一个强大、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

  这又引出了布莱尔对外政策的第三大败笔:欧盟想发出一致的声音,英、德、法都必须全心投入。然而英国的欧洲政策极大地受制于我们的“欧洲怀疑派”媒体,布莱尔从来不敢向并非经过选举产生的报界老板和总编叫板,原因是新工党对他们过于依赖。但愿戈登布朗能正确地吸取隔壁邻居的教训。(英国首相府和财相府分别位于唐宁街10号和11号——编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