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改名形成风气 部分名字因谐音产生歧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0:49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元涛 发自首尔

  在韩国,三顺这个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霞”或“三丫”,天然带着泥土和胡同的气息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汉城地铁盆塘线牡丹站内,我曾经发现墙上贴有一张告示,内容是说,因为9·11恐怖袭击,不得已取消了垃圾桶,多少会带来不便,请大家多多谅解。

  这本是政治正确的一件严肃的事,可有等地铁的闲人就利用韩语读音,开起了玩笑。“不得已”在韩语中可理解为“富德”,像一个男孩的名字;“多少”也可以说成“泰淑”,像一个女孩的名字。有人在“不得已”下批注道:“凭什么把我儿子的名字写在这儿?”又有人在“多少”下批注道:“怎么把我女儿的名字也写在这儿了?”于是,按他们的提示,整段话的意思就变成了这样:因为9·11恐怖袭击,有一个叫“富德”的家伙把垃圾桶给拿走了,结果一个叫“泰淑”的女孩子非常不方便,请大家多多谅解。我想,如果真的有人叫富德或泰淑,又不小心看到了这张告示,他们非得动起强烈的改名念头不可。

  名字谐音生歧义

  近年来韩国人流行改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一些人名字的谐音容易产生歧义。十多年前,韩国人如果想改名字非常困难,要家长亲自帮助申请,还要经过漫长的审核期,最后能不能批准也不一定。但现在户籍管理相关法律已经得到修改,改名字不再是难事了,因此一时间改名成风。

  我女儿刚来韩国不久,她懂的韩语很有限,可就读一所韩国学校后,第一天放学就记住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吉伍该。我们很惊奇,女儿却不以为然,说他不就是叫橡皮嘛。其实那孩子叫“智友”,用韩音一读就与“橡皮”接近了。我们马上警告女儿,叫人家名字时不能存了橡皮的心,否则引起矛盾来,那可叫国际纠纷。可暗地里,一想到这个孩子的名,我们也忍不住要偷笑。估计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要同这“橡皮”做斗争,一旦挺到十八岁,他改名的可能性简直是太大了。

  重名太多惹烦恼

  韩国人重名太多,这也是现在韩国人大批改名的一个原因。重名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韩文中一个音可以代表几个字,比如哲、铁即同音。况且他们女子好“花”,男子尚“洙”。夸张点说,大马路上可嗓子喊一声“哲洙”,会有半条街的男人回头,其中一半是哲洙,另一半不是父辈就是兄弟子侄中有人叫哲洙。

  因此,不少人成年以后,会强烈要求改名。而想彻底避免重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选用纯粹的韩语音而不用汉字词。比如现在很多人就起类似BADA这样的名字,你没法把这个名字写成八达,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法写成汉字词,这样重名的机会就少多了。

  改名理由何其多

  看过电视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的人,会对剧中这样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三顺与同学去郊游,半路哭着上了

出租车要回家。司机好心地问:“小姑娘,为什么哭啊?”三顺说:“因为同学们嘲笑我的名字。”司机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好哭的,你的名字还能怎么个难听法,只要不是叫三顺就行了。”结果,三顺呆了两秒,之后嚎啕大哭。在韩国,三顺这个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霞”或“三丫”,天然带着泥土和胡同的气息。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考大学的时候,名字还是“赵小霞”或“黄三丫”,那么在她毕业之前,一定会想方设法改掉吧。

  另外,在韩国算命是合法的行当,很多人长大后对父母给起的名字不满意,往往就会听从算命师的建议去改名,以求给自己带来冥冥中的好运。还有一些年纪大的女人,老了却还要改名字,那是因为她们生长在日据时代,名字太像日本人了,比如“代子”,“佳子”之类的,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日本妇女,她们不高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