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欧围绕气候角力 默克尔布莱尔对布什又拉又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02:43 东方网 (来源:新闻晨报)
气候变化问题是本次峰会的最重要议题之一。主席国德国在决议草案中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建议,但建议遭到了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根本性反对”。峰会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出人意料地抛出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为了敦促美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上达成应对全球变暖的实质性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日前对美国总统布什采取了“又拉又压”的政策:一方面肯定其近期的气候提议,另一方面期待布什政府做出进一步的具体承诺。 欧盟欲当“环保先锋” 德国一直在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进行不懈的努力,并且呼吁欧盟充当“环保先锋”。在今年3月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说服欧盟各国同意到2020年欧盟单方面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再削减20%,并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提高到20%。 八国峰会召开前夕,在德国汉堡召开的亚欧外长会议上,来自包括中、日、韩等45个亚欧国家的外长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支持今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为在《京都议定书》2012年失效前签订新的环保协议开启新一轮国际谈判。 德国在为本次八国峰会提出的决议草案中,不仅要求各国认可并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还建议设立目标:在本世纪末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并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降低50%。 但德国的方案不仅需要获得欧盟和亚洲国家的认可,如何与美国达成协议更成为德国“气候外交”的关键所在。然而,美国政府公开表示,美国“根本性反对”德国提出的决议草案,美国与德国的立场有“相当的距离”。 布什政府“另起炉灶”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布什政府与欧盟之间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强调推动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但排斥所谓的“目标和时间表”,其理由是不能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正因如此,美国一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并且在此次八国峰会前夕拒绝德国提交的决议草案。 也许是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布什上月31日出人意料地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根据布什的计划,美国将邀请全球十几个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从今年秋天开始举行一系列会议,并争取在2008年底前共同设立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不过,关于新的排放标准,布什只字未提。 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政府在此时抛出这一计划主要有三个目的:其一,表明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美国是“带头人”,华盛顿不容许欧洲人主导这一议题;其二,避免美国在八国集团峰会上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以占据“制高点”;其三,布什将于2009年初离任,其意图是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拖到2008年底,然后再把“皮球”踢给继任者。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否认布什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发表新的立场是对德国的“挑衅”。她表示,每个国家都可以提出有效的建议,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由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没有谈判的余地”。 气候问题背后的角力 近些年来,各国不断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气候变化不仅成为重要的政治话题,更是大国角力的重要领域。每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其中当然包括德国。 德国环境部长加布里尔上月30日表示,德国的环保技术产业在2005年已经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4%,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6%。德国将成为环保产业的出口大国。加布里尔说,德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归功于各个研究机构,也要感谢德国“最佳设置的政治框架”。 除了想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新的优势外,作为欧盟主席国的德国还一直呼吁要提高欧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在欧盟目前与美国的种种较量中,环保和气候问题与关塔那摩监狱问题以及美国计划在东欧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相比,敏感性较低,民众在这一问题上又比较支持政府,因此其成为欧盟提高国际地位的一个突破口。 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强烈希望本次峰会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布莱尔领导的英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英国国内民众普遍认为,政府的决策为极端势力煽动反英情绪提供了借口,破坏了英国安全,还导致了英国外交地位下降。为了在国内的党派竞争中和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主动,布莱尔政府急需扭转外交政策方向。打“气候安全”这张牌显然有利于改变英国外交“跟着美国跑”的形象。 八国集团峰会即将拉开帷幕,各国似乎还没有妥协的意向。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称,将会与美国“抗争到最后一分钟”。(来源:新闻晨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