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者称1969年种族冲突事件是一场阴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14:27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 吕义国

  东南亚(旧称“南洋”)是海外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千百年来,海外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不仅在当地扎根发展,也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在今天的东南亚,族群和谐已是大势所趋,华人作为所在国的一个民族,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所在国的政治生活中。

  然而,东南亚华人也有不堪回首的辛酸血泪史。比如,在马来西亚1969年5月13日的“种族冲突事件”中,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华人,惨痛的往事也成了该国不愿提起的创伤。不过,最近有学者旧事重提,称另有真相,这立刻在该国激起轩然大波。

  新著挑战官方说法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官方一直把1969年5月13日的“暴动事件”定性为“种族冲突事件”。

  2007年5月13日,马来西亚著名学者柯嘉逊博士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其英文新著——《513: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以下简称“《513》”)对“513事件”提出了新的解释。

  书中的证据是英国伦敦西郊公共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柯嘉逊认为:“马来西亚1969年5月13日(以华人为受害者主体)的种族暴乱,绝非多元族群社会中自发的纯粹种族暴乱。有关的撤销保密的文件清楚表明,这场种族暴乱是有计划的行动。”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新鲜,该国民间一直有着类似的传言:

  “513事件”其实是巫统内部斗争所引发的政变,是一起由马来西亚统治集团内部精英悉心策划,旨在夺取第一任总理东姑·阿都·拉曼权力的阴谋。

  由非政府组织“马来西亚人民之声”所出版的《513》一书,首印数并不多,只有1000册,却在3天内就销售一空。

  因此,该书除了再版之外,还将在近期推出中文版和马来文版,随着读者面的扩大,相信该书所引起的争论短期内将很难平息。

  多名议员要求禁书

  马来西亚官方对此不敢怠慢,开始密切注意此事。

  先是有多名国会议员认为,该书目的在于误导不熟悉1969年“513种族冲突”的年轻一代,并试图挑起种族情绪,要求在禁止该书持续出版发行的同时,追究作者柯嘉逊“不实撰述”的法律责任。国安部的官员也介入了该书的调查工作。

  但是,马来西亚官方并没有采取收缴查禁行动,从而让该书第二次印刷的2000册书籍得以顺利发行。

  不过,官方在面对该书的挑战时,还是显得比较被动。

  一些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就呼吁政府成立“还原真相委员会”,趁当时的目击者尚健在,收集目击者的口供和看法,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有的学者还要求政府公开有关的一切官方文件,帮助还原历史真相。

  但是,马来西亚副总理纳吉在5月14日表示,没必要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513”事件,并说那是马来西亚历史中惨痛的一页,没必要重翻这一页历史。

  对此,在野党人士很不服气,他们公开声称,既然纳吉呼吁人民向前看,那么政府就更应该成立特别委员会并公开历史真相,才能让人民吸取教训,给历史一个交代。

  “华人成为主要受害者”

  关于“513”事件,官方数据显示:骚乱期间,有196人丧失生命,180人遭枪伤,259人被各种武器打伤。在暴乱过程中,有6000人无家可归,至少有211辆车被毁坏或损坏,而753所建筑物被大火烧毁或损坏。

  但是,柯嘉逊在书中指出,当时国际媒体记者所计算的死伤人数远远超过上述数据,实际的死亡人数应该更高,不过他们也无法确定准确的数字。柯嘉逊坦言:“当局刻意把受害者属于哪一种族的事实掩盖起来。但是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受害人是华人……死伤者的种族比例并没有公布,可是从我们在医院以及其他的消息来源得知,华裔死者远远多于其他死者,比例可能高达85比15。”

  另外,关于事件的起因,双方的解释也相去甚远。

  1969年马来西亚举行大选,执政联盟遭到自独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它甚至还可能失去一些州议会的控制权。

  马来西亚官方史书认为,当时该国的华人与印度人组织了在野党的游行庆祝活动,引起了马来族人的不满,这就是“513”事件的导火线。

  可是,柯嘉逊认为,在野党兴高采烈地庆祝,并不能成为暴徒们行凶的借口。反之,制造暴动的很可能是图谋推翻东姑夺权的巫统领导人。因为,巫统至高无上的权力受到威胁,如果挑起种族冲突,则能巩固马来人的主导地位。

  柯嘉逊还引用一位前人的话说:“‘513’事件并不是自发的。它是经过快速精心设计的。设计者的身份还无法准确地说出来。不论它如何发生,‘513’事件是针对东姑·阿都·拉曼的一项政变。虽然他继续担任总理兼主席,但他从此以后就大权旁落,仅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

  依照东姑·阿都·拉曼的说法,政变的主事人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副总理拉扎克(后来出任第二任总理,现任副总理纳吉的父亲)。

  档案也显示,在暴动发生不到一周,当时担任全国行动理事会主席一职的副总理拉扎克已大权在握。这也成了阴谋论者的一个“论据”。

  解密文件显示,“虽然还不清楚,5月13日晚的马来人游行集会多大程度上是由巫统的一些主要领袖组织的,但是我们肯定当晚的游行获得警方发给准证。有证据显示,当天成群结队的马来人从较远的地区来到吉隆坡,他们有的持有武器。在白天形势渐趋紧张,到了晚上就发生了马来人及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市中心以及东北方市郊就有很多死者了。许多房屋和车辆也被烧。”

  柯嘉逊:承认真相有益无害

  柯嘉逊的《513》为何引起东南亚华人关注,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513暴动”事件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遏止当时华人持续上升的政治势力与社会影响;

  第二,当时马来西亚军警势力中的皇家马来军团,对华人有明显歧视倾向与不当作为(如严格管制华人社区,纵容暴民攻击华人,甚至向华人商店开枪);

  第三,时任副总理的拉扎克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了神秘而不太光彩的角色,并试图在暴动发生后嫁祸马来西亚共产党,同时将华人势力推向共产党阵营,意图制造华人与马来西亚主流社会的对立。

  书中称,英国的秘密报告显示,暴动发生时马来西亚军人还趁火打劫。

  对这些说法,马来西亚当局一概否认,并认为如果纠缠于惨痛的往事,只会破坏来之不易的族群和谐。

  柯嘉逊表示,他并不想挑拨民族矛盾。他说:“我国(马来西亚)已独立了50年,虽要往前看,但也要承认历史真相,才有助于国家整合。”

  李光耀也支持阴谋论

  其实,除了英国的解密文件,支持柯嘉逊说法的人士还有不少。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就说:“513是巫统高层搞的,嫁祸给反对党。”巫统对此大为恼火,还一度扬言要告李光耀,但最后不了了之。

  1969年5月26日的《曼谷世界报》也认为:“90%的伤亡人士都是华人,证明马来人暴民实在太激烈,而明显是有目标的、被指示的。”《曼谷世界报》还表示,马来西亚种族歧视性政策才是暴动的罪魁祸首,并且相信暴动是经过策划,而大选后的胜选游行绝不是暴动诱因。

  当然,李光耀和《曼谷世界报》都有自己的政治倾向,李光耀在去年还指责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歧视华人,所以,真相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个问题上,柯嘉逊也很难保证他自己没有任何政治动机。柯嘉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于1987年被当局扣留445天,其“反对派色彩”与“在野身份”非常明显。柯嘉逊获释后,协助成立人民之声,随后参政并于1990年获选为国会议员。

  查禁容易被政敌利用

  更为微妙的是,《513》一书正逐渐成为在野势力挑战执政党——巫统精英集团的有力武器。

  已复出政坛的人民公正党顾问、前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也译作安华)也卷入其中。

  现年57岁的安瓦尔于1993年12月出任马来西亚副总理。因与时任总理马哈蒂尔矛盾不断激化,于1998年9月被开除出执政党,同年被捕入狱。安瓦尔现在正抓住一切机会攻击马来西亚当局,因此关于政府可能查禁《513》一书的传言,立刻成为安瓦尔新的靶子。由于马来西亚将在2008年举行大选,因此,执政党只能谨慎应对安瓦尔。

  据当地媒体5月18日透露,马来西亚国安部内部的消息来源说,国安部无意查禁《513》,并认为让这本书在市面上公开售卖,可以让人民从不同角度了解“513”事件。

  不过,《513》一书对马来西亚未来的政治生态与政党格局,尤其是明年的大选形势将有何影响,还有待观察。

  参 考 辞 典

  什么是“巫统”

  巫统是马来西亚“马来民族全国统一机构”的简称,成立于1946年。由于早期东南亚华人把马来民族称为“巫来由”人,因此当地华文报章借用“巫”字。

  自马来西亚独立后,巫统一直是该国的执政党,同时亦是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的领导党派。由于巫统在联盟里都占多数的议席,因此往往党主席即是总理。东姑·阿都·拉曼是巫统的第二任主席(1951年至1969年)。东姑的继任者是拉扎克。拉扎克之后是胡申翁,1981年,马哈蒂尔又接替了胡申翁。马哈蒂尔担任了22年的党主席及总理,于2003年退位,现任总理巴达维接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