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瑞士:大学费用很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17:28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蔡琦冬

  瑞士的小村子太小了,不可能每个村都办个学校,但是我们村有个小学校,周围四五个村子的小孩子都会来这里上小学,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小学的最后一年就要到另外一个距离我们这里6公里外的村子继续读,那里还有中学。

  学一技之长:

  瑞士教育的主流

  瑞士的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教育,一般为9年。通常情况下是儿童在六七岁时开始上小学一年级,接受强制性教育。在绝大多数州里,小学为6年,有4个州是5年,另有4个州是4年。

  到初中阶段,就开始按学生的智力分校或分班。对较差的学生,重点是巩固或提高知识层次,将来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对中等的学生,重点放在实际知识的传授,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对较好的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强调外语和自然科学,最后考取大学或其他高级学院。

  强制性教育之后,是否继续求学全要看学生及家长的意愿。有一小部分人不再升学,到法定年龄后便就业谋生。在继续求学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选择当学徒或上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以便日后从事一种实际操作性的职业。这实际上是瑞士教育体制中的主流,也是瑞士教育的最大特点。瑞士的中级技术人员实力非常雄厚,技术过硬,这也是保证瑞士技术品质的关键之一。

  还有一部分人继续上三年制的一般高中,毕业后或升入非综合大学的高等学院,或升入师范以及其他初级的专业学校,毕业后担任教师或从事其他工作。初中毕业生中的尖子,约占10%,经过考试可升入重点高中。这类学校主要为大学培养、输送学生。4年高中毕业后,经过考试如符合联邦标准,便可得到大学入学证书,无须入学考试就可升入大学。

  大学学费很低

  瑞士的大专院校数目不多,但教育水平普遍很高。瑞士的大学,都是由国家创办的。其中有两所是国立大学,其余的都属高等教育,但是瑞士人通常还是认为,综合性大学的水准要比专科院校高出一筹。瑞士10所综合大学的在校学生总数目前每年大约在75000人左右。各级教师共有6000余人。国立大学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而8所州立综合大学的经费主要由各州负担(每年16亿瑞士法朗),另由联邦资助40%,约6亿瑞士法朗。

  瑞士的大学学费在西方国家中算是很低的,学生每学期交大约400瑞士法朗的学费。但是,各种实际需要的消耗性物品,如化学试剂等,要由学生自己购置。每个大学生上完大学,联邦和州政府要在他身上补贴约3万瑞士法朗的教育经费。

  请假非常不容易

  其实在正式上小学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已经被要求进入强制性学前教育。瑞士的法语区学前教育共2年,从4岁开始。而在很多德语区是从5岁开始的。通常以每年10月为界线,达到年龄的小朋友会收到当地政府寄来的入学通知,没有特殊原因都要按时入学。就我们村的情况来说,学前1~2年级就是在村里的小学校就读的,不但跟其他正式的小学生在一起,从管理上来说也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缺课必须请假,只有一天就可以直接向班级老师请假,超过一天就要给村委会专门负责儿童教育的领导书面写信请假。假是请了,批准与否可就不一定了。我们家是经常满世界跑的,请假也是家常便饭。儿子虽然只有学前一年级,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已经不太高兴我们总这么频繁地请假了。可对于我们来说,还想趁着儿子还没有正式入学的两年时间再多跑跑呢,等到他真正入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也不敢再让他随便缺课了。

  听邻居说,到了正式小学,请假更是难上加难。有一次,她给女儿约了上午9点钟看牙医,跟学校请半天假,本想看过牙医顺路去买菜的,结果学校老师算算时间,告诉她:哪里都不要去,保证11点钟回来上最后一节课。还有更过分的,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一个一年级小学生,因为暑假全家出门旅行,她需要提前一天离校,跟学校请假没有被批准,想想暑假前的最后一天也没什么重要的,就擅自决定还是走了。结果度假归来等着她父母的居然是一张400法郎的罚款单!

  孩子喜欢的学校生活

  严格的是教育制度,到了班级里就是另外一番天地。我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从来就不喜欢去上学,总是想找借口装病不去上学。可是儿子从开始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每天盼着去学校。因为上学了,儿子也一下子长大了。要自己做好去学校的准备工作,吃饭,刷牙,穿衣服,整理书包,突然就什么都不用我操心了,我只需要不断地提醒他:到时间了,上学要迟到了……就连放假的时候他也是一天三遍地问:今天有学校吗?什么时候再去上学啊?

  他的班级老师多米尼克跟我提过好多次,如果我有兴趣随时欢迎我来班里参观。可是我一直没搞清楚这是客套还是真的,总觉得学校应该是挺严肃的,哪能随便进去乱串?后来听儿子说班里小朋友的妈妈或者爸爸跟他们一起上课了我才相信。听着儿子那羡慕的口气,我决定亲自探访一番。

  作为村子里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人,怎么也不能让人家小瞧了。小时候的儿歌都不记得了,搜肠刮肚,只想起来那首“上学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我要跟你一起上学校。11个小朋友围着我坐在地毯上,多米尼克显然非常高兴我的到来,又听说我要教小朋友们唱中国歌就更是乐得合不上嘴,我倒觉得是她自己想学首中国歌,因为除了法语,多米尼克还会说德语、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所以对她来说语言是很有诱惑力的。班上的小朋友们也有很多是双语家庭,除了法语,还有讲德语、意大利语、英语、葡萄牙语的,当然还有我们家这个讲中文的。多米尼克经常会唱各种语言的儿歌,或者让会说其他语言的小朋友讲他们另外的母语,教大家一些简单的词和句,使小朋友们对不同的语言产生兴趣,同时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想想我们这个只有700多人口的小村子,小孩子们却可以有这样国际化的学习环境真的很幸运。

  多米尼克从来不大声吆喝或训斥任何一个小朋友,她立下的规矩都被轻松自然地实现着。比如,开始上课了,怎么让一屋子小朋友安静下来?多米尼克有一个非洲小手鼓,她只需要坐下来,把小鼓夹在腿中间,打出一串节奏,孩子们就立刻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坐好安静下来。排队行走过程中打闹嬉戏大声说话怎么办?多米尼克另有一首儿歌,唱的是怎么轻轻走路怎么按大小排队,这首儿歌是要轻声唱的,配合着蹑手蹑脚的动作,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保持安静。所有的书都是按照自然、故事、游戏、美术等分门别类放在塑料箱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责任把读过的书放回原处,其他的孩子进行监督。我就亲眼看到有孩子放错了箱子,另外一个小女孩主动走过去帮他重新摆放,多米尼克也会抓住时机再强调一遍那些书是怎么按类别区分的。每天进校和离校的时候,多米尼克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教室门口,孩子们换好衣服进教室或离开的时候都会主动排着队跟多米尼克握手问好或道再见,礼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

  类似这样的小手段多米尼克还有很多,但是在纪律允许范围之内,孩子们是可以自由自在的。上课的时间除了由多米尼克给大家读书讲故事,学习各种自然知识,认识每个小朋友的名字,识字母数字月份星期,等等,更多的是画画做手工,发挥想象力,锻炼动手能力。

  春天到了,每个孩子得到一些种子和一个铝制的小罐子,大家自己动手栽种一小棵植物,不但如此,还要每次来上学的时候检查自己的植物是不是需要浇水,观察植物的成长。我到班里时儿子向我展示的第一样东西就是这些刚刚长出嫩叶的植物!可见孩子们的兴趣有多浓厚,成就感有多强!每个孩子还有一个硬壳的文件夹,他们要管理自己的文件。每次画的图画,都需要自己用数码器打上日期,打孔,装订,存档。我在儿子的文件夹里看到他的很多涂鸦,经常会有多米尼克细心的注解,比如当时为什么画了这个,图画中的小人都是谁,他们在说什么等。逢年过节,多米尼克还提前安排孩子们准备一些给家长的礼物,一幅镶了框的小水彩画,或者一首节日的歌曲。作为父母,看到孩子们的这些进步心里不知道有多快乐呢。

  学校有一个室内体育馆和室外篮球场地及沙坑、草坪、滑梯等设施,除了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也在放学后开放给村里人打球做运动,节假日的时候也是村里老百姓举办活动的几个场所之一。除此之外,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去上游泳课和滑雪课。业余还有各种兴趣班,管乐队,轮滑组之类的。用老公的话说,这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就连他自己都想重返校园了呢。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6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