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明白英国是如何致富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10:05 青年参考

  博客主人HughPitt::编译Joy

  英国是个岛国,天然资源没有其他大陆国家丰富,来自英国的全球知名品牌也不多,大部分日常用品都是从外国进口 的,超市里大部分鲜蔬果也来自西班牙和肯尼亚这些温暖的国家,进口的东西似乎比出口多。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奇怪,英国究 竟是如何致富的?

  我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却得不到答案,他们只说,金融业和咨询业帮英国赚了钱。几个从国外移民来的朋友说, 说得难听一点,英国的财富是靠老祖宗一两百年前在世界各地占据殖民地、掠夺别人的资源累积而来的。

  但这些说法不能说服我,因为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非常萧条,直到国有企业私人化后,才逐渐好转。

  存疑了很久,我终于在最近英国广播公司2台制作的电视节目“WhatmakesBritainrich?”( 英国如何致富?)中,获得了解答。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英国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一万亿英镑,位居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之后 ,排名世界第五。和1955年的GDP200亿英镑相比,50年中,GDP足足增长了50倍。这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 我们可从这张“圆饼图”,得知2005年英国各产业在这一万亿英镑的“GDP大饼”中,分别贡献了多少。

  

  

房地产/建筑业:贡献16%

  最近7年来,英国房地产持续上涨的幅度惊人,有些地区甚至涨了3倍,单是2006年,英国平均

房价就上涨了9.9 %,比基本利率5%高出许多,难怪英国人都说买房比租房划算。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除了经济持续增长和利率在低档徘徊 外,还归功于大量的外国移民创造的需求,不动产投资法规的“松绑”——允许外国资金投资英国不动产。

  

  农渔牧:贡献1%

  像大部分工业国家的成长历史一样,英国在50年前,农渔牧业还占有5%的经济产出比例,现在只剩下1%。但是 ,在高生产效能的经营下,英国农业可用不到2%的劳动力,供应全英国60%的食品需求。

  

  采矿/石油/天然气:贡献2%

  伦敦之所以被称为“雾都”,并不是气候的问题,而是伦敦工厂烧煤产生的烟雾,它们笼罩着伦敦市区,使伦敦有了 如此“浪漫”的别称。由此可知,英国的矿业曾多么辉煌和兴盛。

  

  水/电/天然气:贡献2%

  自法规“松绑”后,除了核能和国防相关产业之外,英国其他产业都向外国投资开放,与民生相关的公共产业也不例 外。伦敦地区的电力公司EDF就是法国公司。有部分英国学者指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危害公众的利益,毕竟,外国商人只 想赚钱,不会长期投资、确保水电供应质量的。

  

  交通/电信:贡献5%

  英国发达的铁路运输网,曾带动工业发展,但自铁路民营化后,十几家铁路公司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遭人诟病。近 几年,伦敦的地铁票价年年上涨,2007年上半年就涨了33%,实在叫人吃不消。

  

  制造业:贡献13%

  50年前,制造业还占全英国经济产出的36%,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工厂相继关闭或外移,现在制造业的比重 已大幅降至13%。

  期间曾造成大量失业人潮和社会问题,但是在看似萧条的上世纪80年代,新经济的模式却悄然形成,原来雇用大量 劳工的制造业,转型为以知识经济为主、专注于研发、设计和提供技术专利的高附加值的行业。

  

  媒体/出版/软件:贡献9%

  同样属于知识经济的一环,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可别小看这个产业,文化事业也能赚大钱,风靡全 球的《哈利·波特》就是最好的范例。英国的足球品牌也是世界知名,伴随媒体无国界的传播,足球比赛的门票收入占整体营 收的41%,电视转播收益占35%,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占24%。

  

  零售/批发:贡献12%

  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进口为主。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人力成本,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做法,应该也算是一种“后殖民 主义”的表现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英国人的平均收入很高,可是,一般连锁品牌的衣服售价却和其他地方的价格相差不 远。这让英国人降低了生活开销。

  

  旅游/餐厅/健身:贡献5%

  这些是属于个人服务类的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创造了180万个工作机会。

  医疗保健/教育:贡献13%

  这些政府支出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工薪族缴的所得税约占25%,比起德国的36%和奥地利的34%,并不算太高 。但如果再加上商品附加的营业税和烟酒税等间接税约15%,英国的工薪族平均要缴个人收入的40%给政府。而外国移民 工作者,虽然缴了大笔所得税和保健费用,却无法和英国公民一样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包括失业补助、养老金等),这样的 “外劳政策”应该对英国政府的财政有很大帮助。

  

  私人医疗/教育:贡献5%

  如果不喜欢公立的

医院和学校,你也可选择私人医疗和教育服务。

  

  金融:贡献17%

  包括银行、退休基金、避险基金、相关会计和法律咨询服务业,除了集中在伦敦的西堤区外,15年前由伦敦东南二 区的旧码头区再造的金丝雀码头(CanaryWharf),现在也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吸引了超过500家银行和8万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业精英,也间接创造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

  未来的英国,仍将继续朝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着眼于高科技、创意产业和金融服务业,预计未来这3个产业的产出 将占英国整体经济的一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