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默多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布莱德的最大遗憾?应该就是当年没能把Myspace从默多克手中‘救’下。”7月13日夜,上海小雨纷飞,布莱德-格林斯潘(Brad Greenspan)合伙人Daniel Yeh告诉记者:“同样,布莱德担心道琼斯旗舰刊物《华尔街日报》会因默多克控股而丧失独立的新闻立场,这是他涉足道琼斯收购案的一个原因。”

  此前4月17日,媒体大亨默多克向道琼斯董事会发出书面收购提议:拟以每股60美元现金,或股票加现金方式收购道琼斯公司所有已发行股份。

  这一总出价约50亿美元的阔绰手笔随即在全球传媒圈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一场针对道琼斯的收购大战。

  格林斯潘是Myspace联合创始人,也是Myspace母公司Intermix Media最大股东。7月10日,就在Daniel飞赴上海的同一时刻,格林斯潘与超市业大亨罗恩-伯克尔向道琼斯董事会一个特别委员会提交收购议案,成为最新阻挠默多克收购道琼斯的“搅局者”。

  今年34岁的格林斯潘与77岁的默多克,这对昔日Myspace收购案中的“对手”就这样再度相逢。

  2003年离开Myspace后,格林斯潘建有两个公司——“Live Universe”(业务覆盖美国与欧洲)和“BroadWebAsia”(覆盖亚洲),希望通过投资全球社交类、娱乐类或搜索类网站启动一个以视频为基础的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Daniel曾是Intermix Media执行副总裁,此次作为新事业第二股东负责BroadWebAsia业务。据他透露,7月初,BroadWebAsia已通过投资与国内两家视频网站——“琥珀网”和“Mofile”结成战略伙伴,同时正与20多家国内网站接洽,或将建立投资关系。

  狭路再逢默多克

  “我们从小看《华尔街日报》长大。崇尚自由的布莱德难以忍受默多克将其带入新闻集团。”Daniel说:“他想挽救道琼斯,同时也想通过BroadWebAsia帮助《华尔街日报》在中国的发展,他不认为道琼斯必须以被完全控股方式获得支持。”

  据Daniel透露,在格林斯潘交与道琼斯的议案中,已提到琥珀网与Mofile,“《华尔街日报》可以与其合作。”

  7月11日,收购风格以坚韧著称的默多克在媒体峰会上称“颇为沮丧”:“(道琼斯控股方)班克罗夫特家族主意一变再变。”但对于正急切想找到新买家以替代新闻集团的班氏家族来说,格林斯潘与伯克尔的出现却是一个重要安慰。

  “两位(各有方案)不像会走到一起的投资者要结对为保持道琼斯独立作最后一搏。”《华尔街日报》报道:伯克尔此前一直寻求为道琼斯建立一套包括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新股权结构,而格林斯潘则提出携手卫星电视公司EchoStar Communications与英特尔旗下投资子公司,通过包括股票回购在内的系列安排以每股60美元价格收购道琼斯部分股权,之后再追加投资2.5亿美元,拓展这家《华尔街日报》出版商的网络视频业务能力。

  默多克对《华尔街日报》心仪已久,道琼斯将帮助他建立全球商业品牌,但尽管抛出了较道琼斯之前最新股价高出67%的溢价作为诱饵,拥有道琼斯24.7%股权、投票权达64.2%的班氏家族仍强烈反对默多克控股,理由是“担忧《华尔街日报》新闻独立原则就此丧失”。

  5月10日成为转折点,Thomson Corp.宣布出价176亿美元收购路透集团,这一交易势必改变财经新闻和财经数据业的竞争格局。默多克不失时机地宣称,“新闻集团强大的金实力将为道琼斯打造数字平台,并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此后,默多克轮番书信轰炸,表示将在新闻集团董事会中增加一位班氏家族董事,并提议成立一个独立编辑委员会,以确保《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其他编辑业务的独立公正性不受干涉。

  班氏家族终于同意会面,但结果却让默多克很不舒服:班氏不仅要求《华尔街日报》新闻独立,还对默多克使用该报品牌的方法严格限制。同时,他们要求新闻集团放弃对道琼斯的一些预算决策的控制权。

  6月中,道琼斯董事会代替班氏家族接手谈判,并提交了有关维护编务独立的折中方案。这次默多克似乎胜算在握,决定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班氏家族最后是否支持这一已在原则上达成一致的提议草案。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抗议信雪片般飞往道琼斯高管的办公桌,班氏家族也在为抵抗默多克做最后一搏。“考虑到出售因为道琼斯需要联盟才能更有效运作,”他们表示:“最好是能吸引一名合作伙伴加入。”

  实际上,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此前默多克的收购提议早已引发一场竞购大战。

  然而,上述五花八门的结盟皆胎死腹中,直至格林斯潘与伯克尔一起坐在道琼斯董事会特别委员会面前。

  “为荣誉而战”?

  无论结果如何,对被Daniel称之为“冒险家,然而懂得去选,摸过的东西都是金”的格林斯潘来说,这个希望获得道琼斯资源的新事业构想更像是他在为重获网络权威的荣誉而战。

  当格林斯潘当年遇到Myspace创始人Chris DeWolfe和Tom Anderson时,MySpace还不是SNS模式。格林斯潘以投资方式通过上市公司EUniverse控股Myspace后,随即提出希望借鉴Friendster模式改造Myspace。

  此后,由于EUniverse旗下同时运营众多网站,格林斯潘通过用户导向方式为Myspace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但格林斯潘从未视Myspace为自己可以留名的作品。2003年,由于董事会复杂的人事之战,格林斯潘被迫离开EUniverse。随后,EUniverse更名为Intermix Media。

  2005年7月,默多克以5.8亿美元收购Myspace。“布莱德是股东中唯一反对默多克收购的人。”Daniel说:“他认为Myspace原本可以走得更远,而现在,它正在丧失最初作为互联网草根性的社交网络应具有的活力。”

  格林斯潘反对收购的另一原因是,“默多克对高速发展的Myspace出价太低。”虽然当时舆论认为默多克“买贵”了,不过,有一个细节似乎证实了格林斯潘的眼力,收购发生不久,Myspace与Google即达成一项主要以Myspace页面放置Google搜索广告为内容的交易,Google为此支付的价格是9亿美金。

  Daniel告诉记者,格林斯潘认为视频是网络的下一个最大市场,但单纯的视频网站不足以构成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因此旨在通过投资、整合方式打通全球视频产业链的“Live Universe”与“BroadWebAsia”将担当缔造格林斯潘新梦想的任务。

  而负责中国布局的“BroadWebAsia”则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中国布局

  Daniel强调,与“Live Universe”更多希望控股不同,鉴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BroadWebAsia倾向用投资与合作方式在技术和经验方面支持结盟网站。

  “我们一贯不把产品用强迫方式捆绑,而是用市场方式使其圆滑合作.”Daniel以当初Myspace受益于Intermix Media其它网站为例:“就像你有很多公司,而其他几家做得不错、用户也高度重合的公司可帮助旗舰公司引导用户。”

  事实上,Skype起步之初也得益于此。由于Skype创始人同时为P2P下载网络Kazaa创始人,Skype轻易地通过在Kazaa客户端的推广获得最初的用户。

  此后资源分别侧重传统媒体与社区渗透的琥珀网和Mofile,将在BroadWebAsia整体架构中寻求发展。

  “我们今后主要将作为原创视频内容的发布平台,”琥珀网CEO厉希皓告诉记者,而Mofile CEO范秋华认为,Mofile特点在拥有大量会将网站视频转帖至其它社区的用户,“用户这一动作与单纯浏览视频对广告主的意义不同,我们将与琥珀网形成一条‘内容制作—用户终端’的价值链。”

  分析人士称,眼下,巨额宽带成本消耗与微薄的销售收入是国内几百家视频网站的尴尬现状。他们之间这一欲破盈利坚冰、结成松散联盟的方式似乎成就了格林斯潘的梦想。

  不过,如何刺激联盟企业以价值链为先、平衡联盟企业利益、实现分成等问题,仍将是格林斯潘与Daniel要面对的考验。本报记者 杨琳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