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小伙精通“鹅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3:32 现代快报

  

荷兰小伙精通“鹅语”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而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一名年轻男子却能与鹅沟通交流。

  “呆鹅”其实不呆

  据美联社19日报道,“鹅语者”名为马丁·霍夫,现年23岁。他7岁时曾从鱼网中解救下一只鹅,从此就与鹅结下不解之缘。如今,他只需看一眼,即可分辨出每只鹅属于哪一“家族”。

  高高瘦瘦的霍夫在代尔夫特一座公园内接受了美联社记者专访。采访中,成群结队的鹅聚拢在记者左右,叫闹不休。这时,霍夫轻轻地吹口哨,不时还带点“啧啧啧”的声音,走到鹅群中间,对它们低声说话,鹅群竟神奇般地平静下来。

  当被问及如何掌握与鹅交流的独特技能时,霍夫认真地答道:“关键是要尊重鹅。人们总是称呼它们为‘呆鹅’,但其实它们非常聪明,能够学会很多事情。”

  霍夫说,人与鹅发生碰撞的情况是由于人类进入了鹅的“领地”。当一只鹅扑向附近一名正在慢跑的游客并试图咬他的腿时,霍夫及时赶到,他用胳膊模仿鹅头来回摆动的样子,向鹅示意,自己是它的朋友。那个惹是生非的家伙的脑袋也随着摆动起来。二者交谈时声音很小,旁人无法听清。但鹅经过劝说后,似乎能够听懂他的意思,不再生气,摇摆着重新回到鹅群中。

  鹅夫鹅妻能处40年

  霍夫不仅能够与鹅交流,还了解鹅群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内情”。他介绍说,大部分鹅都遵循一夫一妻制,有些甚至能够在一起生活40年。但是人们屠宰鹅时,却从不考虑这一问题。这对于失去伴侣的鹅来说,非常残酷痛苦。霍夫说,有些鹅可能永远无法从这一打击中恢复过来,许多鹅因过度孤独而死亡。

  霍夫介绍,鹅群分为许多不同“家族”。当有突发事件时,“家族”内成员会互相呼叫。为证实这一点,霍夫走进鹅群中间,吹起口哨,观察鹅群的反应。“当我试图把它们分散开时,你可以看见,家族成员们在互相呼叫。它们的叫声在说,‘我在这里呢!你们在哪里啊?’”霍夫说。

  节育迁移均有高招

  为防止鹅数量过度增长,霍夫介绍了控制鹅群生育的办法:在春末,工作人员需每两周前往河边寻找鹅蛋。如果不想让它孵成小鹅,就在蛋上涂抹玉米油。这一方法既有效又不污染环境。

  尽管控制生育,鹅群仍需迁移。霍夫把鹅群按照“家族”分成几个小组迁移,以减少“亲人”分离时的痛苦。霍夫说,迁移鹅群工作中“压力最大的部分”是把鹅放入车中。“好的,小女孩,我不会伤害你的,”霍夫一边劝说一只鹅,一边把它放入车中。他接着对一只试图咬他的鹅说:“我能看出,你是个坏脾气的男孩。”霍夫亲吻着每只鹅的背部,然后放入车中,带着它们寻找新的生活地点。张旌 新华社

  “鹅语者”与鹅和谐共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