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国众议院通过慰安妇决议案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0:41 环球时报

  庚 欣

  为何道义开始占上风

  美国众议院上月底表决通过有关日军随军慰安妇问题决议案后,给世人很大的震撼。首先是因为近年来有关日本历史问题的种种纠纷搞得沸沸扬扬。各国千方百计要说服日本,可惜不甚奏效。今天,一直装聋作哑的美国终于站出来说话了。现在好像解决日本问题的最近路线不是到东京,而是到华盛顿去。其次,就是这个决议本身所反映的深刻意涵。一方面,它表明二战的历史认识及相关问题,已经超出了双边或地区性范畴,正在成为国际性、世界性的问题。其实这本来是毋庸置疑的命题,但今天才得以明朗化。另一方面它表明在国际社会包括美日关系中,道义、良知开始在与利益的抗衡中占据上风,或者说相对于传统的政治、经济等具体利益,道义、良知等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开始占上风。这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战后,美国在日本问题上一直是以利益作为第一考量,特别在进入冷战以后,美国几乎放弃了对日战略中原有的所有道义元素,不仅不顾世界各国人民否定战争、永久和平的强烈愿望,也背弃了美国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独有理念,更压制了日本人民反战的主流要求。这次美国是首先在涉及60年前的道义层面的问题上拍案而起。美国从未如此明确地就这样一个对美国略显空泛、但确极伤感情的话题“修理日本”。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美国或者说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会引出如此道义占上风的举动呢?

  三大因素的重合发酵

  直接决定其变化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第一,纪念

二战唤醒了美国对历史正义原则的觉悟。从2005年以来,人类开展了一系列纪念二战的活动。二次大战是人类和平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以往的战争尽管在道义上是丑恶的,在人性面前是残酷的,但在法律、制度、秩序上是合理的,任何国家都拥有战争权。而二战总结了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未能有效清算战争罪恶,仅仅停留在过去胜者分赃、败者受罚的水平。尽管美国在二战后也犯过许多错误,但美国毕竟是这个历史正义原则的主要倡导者、实施者及受益者,在全人类纪念二战胜利、重温这个正义原则的氛围中,美国自然而然会有一些觉悟。

  第二,结束冷战改变了美国的政策基础。当年冷战背景下,美国改造日本的政策意图有两个:一是日本不能再对美国构成威胁;二是日本必须成为反共堡垒。如今,冷战结束已有时日,东亚的矛盾也已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朝核等问题上对美提供的合作明显胜过日本,台海形势的缓和也使中美之间的风险预期大大降低,东亚几乎成了对美国最“友善”的地区,美国当年制定政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如果说美国那种损人利己的政策在当时还情有可原的话,到了今天,再不作出调整,就是害人害己了。尤其是在2005年以来的各种纪念活动后,美国因一直为日本在政治上背书,许多批评自然直接针对美国战后东亚政策而来,这使美国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政策调整。

  第三,置疑伊战强化了美国面对现实的反省。美国从阿富汗到

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已进行了6年多,在“反恐”受到多数国家承认的同时,美国在“反恐”中也出现了许多人道、人种、性别方面的道德缺失。例如多次发生的“虐俘”事件,与布什政府发动“伊战”的非正当性同样受到人们的置疑。恐怖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对于这种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美国几乎是采取了全无新意的传统方式予以对应,结果非但未能减弱这种威胁,还使事态更难以控制,甚至引发了新一轮“以暴易暴”的效应及“反恐方”本身的“正义性”评估问题。在这些难题面前,美国人一直在反思,也用选票表达了对政府的不满。经过6年的“反恐”战争,从支持反恐到要求反省,这是一个始自2001年“9·11”的短周期的转折点及反省点,恰好与纪念二战、结束冷战这两个长周期的转折点及反省点相重合,构成了对美国的三重压力,促使美国的精英们反省自己的国家利益、自己的道德良知、自己的政策效应。

  历史与道德的良知及反省

  美国的反省实际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二战反思的变化,只不过比起欧洲来说,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来得迟了一些。实际上,欧洲国家早就开始从人类道德与良知的层面上看二战了,犹太人之所以能够让大屠杀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他们将相关研究提升到了探究人类心灵的层面。在迈入新世纪时,他们以这种方式反省二战,其实也是在叩击自己的胸膛,问问自己:今天我们会获得怎样的良知?如果不能上升到这个层面来认识历史,也就很难有真正的反思。

  第二是道德的底线。人常说,“盗亦有道”。即使是残酷的战争,也有许多固有的规则及道德的底线。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允许出现涉及人种歧视、性别压迫等的人道犯罪。这尽管是一种类似“工具主义”的程序正义,但从更大的时空视野、更高的价值观念来看,这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人类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种道德底线面前,人类应该不断进步,而不是蹒跚不前,甚至进一步,退两步。

  第三是反省历史的态度。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不犯错误,问题在于能否从道德与良知的高度来反省。错误一旦发生,就难以抹杀,而只能勇敢面对并积极反省、改正。这不仅是针对过去,也是针对现在以及未来。二战历史所呼唤的世界良心,应该具有这样的普世价值。▲(作者是日本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