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访美摆脱布莱尔阴影 与布什保持距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9:32 环球时报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本报记者 刘 洋

  英国首相布朗29日抵达美国展开就任以来首次访美行程。他同美国总统布什当晚在戴维营共进了私人晚宴,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进行了近距离长谈,不过由于是私人性质会面,双方都没有谈论事关两国的政经问题,因此欧美媒体更多的将关注焦点放在了30日两人的正式会晤上。

  有意淡化与布什私交

  在两人的正式会晤中,布什同布朗就伊拉克局势、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苏丹达尔富尔现状、世界贸易和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讨论。除了会见布什外,布朗在当天还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见面,两位在国际经济领域都有独到见解的经济专才就经济发展交换了意见。

  尽管布朗访美刻意保持了低调,外界还是将“新双布”和“老双布”的会面作了细心比较。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布莱尔2001年前往美国同布什会面时,两人都是以便装亮相。而这次,布什仍然是在戴维营设私人晚宴款待布朗,希望借此增进两人的私交。但布朗远没有布莱尔那样将布什视为密友,因为他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几乎没有提到多少这次访问的私人感受。6年前,布莱尔曾送给布什一座丘吉尔的半身雕像,布什至今仍收藏在白宫办公室中。布朗同布什会面时,在强调他个人对美国的感情时引用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话:“自由和人权的原则是英语世界的共同传统。”布朗的话被英国媒体解读为,布朗希望布什明白,在共同传统面前,英美两国的地位是一致的,暗示要让他领导的英国摆脱布莱尔时代的阴影,重新建构同美国的关系。

  访美就像走钢丝

  英国广播公司政治新闻编辑尼克洛宾逊认为,布朗这次的美国行程简直就像走钢丝,因为布朗一方面要让布什知道英国仍然有意维持大西洋关系,同时又要让英国选民相信现在的英美关系会和布莱尔时代有所不同。

  布朗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麦克唐纳认为,英美关系会有调整但不会在短期内有大的变化。英国《卫报》的分析也说,首相布朗虽然不愿同美国在政治军事上走得很近,但在经济上却必须要同美国加强合作,这一点在这次他同布什会谈中努力将重点转到国际贸易等问题上就足以体现,这让外界感到布朗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在处理同美国关系问题上更愿意打经济牌而不是外交牌,因为后者必然会将他拖进更深的政治泥潭。

  美国媒体对布朗的来访给予了很大关注,报道的调子也很积极。“布什和布朗寻求建立和睦关系”,30日,在报道此次“新双布会”时,美联社使用了这样的标题。美联社还报道了“双布”见面的一些细节,比如布朗抵达戴维营后,布什亲自驾驶高尔夫球场专用车载着布朗兜风,为了好玩,他还特意驾车绕了一个圈。私人晚餐的主菜也都是美国式的。《今日美国报》称“布朗开启了英美关系新篇章”,并称英美关系并未降温。《华盛顿邮报》则称“布什和布朗在戴维营熟识起来”。

  英媒体要求首相改变“小跟班”形象

  英国媒体30日一致表达了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坚定支持,但同时也敦促布朗在面对布什时要“直率”、“坦白”,不要像前任布莱尔那样给人留下只知顺从的“小跟班”形象。

  《每日邮报》发表评论认为,虽然也在巴结美国总统,但布朗清楚地知道布莱尔因为做了一只美国的“狮子狗”,给他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英国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什么是英美特殊关系的真正内涵?从布莱尔身上,美国人得到的也许是名顺从的杂役,但美国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是个敢于直言的朋友,希望他们能从布朗身上找到这样的品质”。在最敏感的伊拉克问题上,《每日电讯报》呼吁布朗尽早从那里撤军,并在评论中称“对政治家来说,对选民意愿做出回应不是丢脸的事”。

  《卫报》建议布朗没必要和布什过于亲密,“应跳过布什的肩膀去看谁将和他一起共建特殊关系,而很可能是个民主党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