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读安倍败选:修宪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主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14:54 新民周刊
安倍已成“跛脚”首相? 面对如此史无前例的大败选,安倍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撰稿/王少普 经过激烈角逐,日本参议院选举于7月30日凌晨尘埃落定:以安倍为总裁的自民党惨败,它不仅首次在参议院失去了第一大党的地位,而且连整个参议院的控制权也拱手让给了最大反对党民主党。这次选举,自民党在121个改选议席中只获得37席,加上公明党8席,根本无法跟民主党的单独获得60席相比。 尽管安倍坚持说,他会“继续担任首相职务,以担负起改革任务”。换言之,他不会引咎辞职。但是面对如此史无前例的大败选,安倍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自民党为何惨败? 自民党惨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国民对于安倍政府将修宪和摆脱战后体制置于民生之上,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扩大贫富分化的路线不满。 安倍执政,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外强内弱,志大才疏。所谓外强,是指安倍及其内阁更为关注外交、安全问题。譬如,改防卫厅为防卫省;签署“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力促用意暧昧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使自卫队将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提升为首要任务。对此,当然不乏喝彩者,但也引起不少人的忧虑和反对。 所谓内弱,是指安倍内政无方。其一,执意修宪,经改无策。修宪是安倍家族在岸信介任首相时,便立下的宏愿。安倍上任,自觉条件已经成熟,执意将修宪作为内阁首屈一指的任务,设“有识者恳谈会”,策划取得“集体自卫权”;并在国会通过有利于修宪的“国民投票法”,力图在任内完成对“和平宪法”的修改, 相比之下,安倍的经济改革却不见良策。去年12月,安倍内阁推出的“日本经济财政政策指导方针”,未明确公共事业费的削减幅度,一系列结构改革也被推迟。这使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既因继承小泉的自由主义经改方向,显示出继续扩大贫富差距的倾向,又因缺乏针对时弊的具体对策,在推进经济增长上步履蹒跚。 其二,对内阁成员管束不力。首先,内阁行政改革担当大臣佐田玄一郎因其政治支持团体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范法,被迫辞职。再后,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把妇女称为“生育机器”,引起民众(特别是女性)强烈反应。其后,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因涉嫌政治资金丑闻上吊自杀。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则因替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辩解而下台。接着,新任农林水产大臣赤城德彦又被曝虚报办公费用。此外,还有安倍任命的日本税制调查会长本间正明,因在政府津贴的高级住宅内“包二奶”,悄然离任。 其三,丢失养老金交纳记录。日本社会保险厅丢失5000多万份养老金交纳记录的严重问题,在今年5月逐步浮出水面,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日本养老金制度更陷困境,许多已经缴纳保险费的日本国民,担心无法按期领取养老金。 所谓志大才疏,是指安倍及其内阁施政蓝图宏大,但缺乏落实能力,具体表现在:其一,不善于简明扼要地对民众进行宣传。安倍的施政蓝图更多体现了其政治理想,缺少对社会弊病与民众疾苦的具体关切,而且不善于简明扼要地对民众进行宣传,许多日本人至今搞不懂安倍想要的“美丽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其二,好谋寡断。例如,上任不久,安倍就掌握了养老保险金系列问题的实际状况,却压而不发。之后,在对策上又谋出多端,摇摆不定,受到舆论强烈批评。又如,一方面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另一方面又允许李登辉在日本从事破坏中日关系的活动。 为此,参院选举前,安倍支持率已下降到30%以下。安倍曾采取一些措施,但多属治标不治本之策,且出台时间太晚,几乎皆成马后炮。 反观民主党,首先,针对安倍施政纲领的根本弱点,高举起“民生第一”的旗帜;又详细分析了各选区中自民党候选人的情况,制定了与其抗衡的具体对策;党首小泽一郎,还立下了“不胜即辞”的军令状,破釜沉舟,以励士气。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