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危机公关意识增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0:59 金羊网-新快报
本站新闻稿件与图片版权归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中国因为一系列食品卫生和商品安全问题而在国际形象上严重受损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7日发表“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一方面试图为中国食品安全开证明,一方面试图说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进步要有耐心。白皮书本身罗列一大堆枯燥乏味的数据固然不能加强它的说服力,但是它至少显露出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公关意识正在加强。 中国智慧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民以食为天”。就在中国人告别“你吃了吗”的千年问候走进小康时,却仍然不能做到“食无忧”。恰恰相反,“吃的到底是什么”正在成为折磨中国人神经的大问题,“纸包子”事件暴露出的便是中国人食品安全上已经变得神经脆弱。今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在发生“国际影响”,出口的药物、牙膏、水产品、动物药品和饲料流毒国外,Madein China几成为廉价和质量可疑的代名词。 中国在得益于全球化货物流通的同时,也不得不受到全球化时代信息联网流通的制约,“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都不再有清晰的界限,即使是个别性的丑闻事件也足以给政府带来公众信度上的危机。 “非典”危机是中共当政以来从信息控制转向主动的“信息政策”的转折点。在那一次事件中,从惯性出发隐瞒和扭曲信息的卫生部官员的被罢官处理,北京通过积极的信息发布成功控制了一次灾难性的社会危机,尝到了积极信息这个政策的甜头。 国务院发布“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就是北京管理危机的一种尝试。这一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改善形象,而改变形象这一努力的本身就说明政府不再从意识形态教条出发,而是意识到政府要向公众负有责任,失职意味着失去合法性。 白皮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显然是向中国的贸易伙伴进行信息公关,这从其措辞可以看出。白皮书解释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食品的安全水平上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强食品的监督和管理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经济实力的长足增长可以说是21世纪开始以来改变世界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树大招风,虽然中国还在策略性地强调自己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同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被称之为“中国威胁论”的对待中国崛起的态度便是西方工业国家面临新世界贸易格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而其防御的“敌方”便是中国。中国出口食品和玩具安全问题为封杀“中国制造”提供了口实,在新闻检查制度不起作用的国际舆论空间中如何进行信息公关,是北京面临的一大难题。 (德国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