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塞恩:自愿拿低薪水的纽交所CEO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10:53 南方人物周刊

  2004年,他辞去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总裁一职,就任纽约交易所CEO。前者的年薪是2000万美金,而后者,只是前者的约四分之一

  特约记者 郑晓舟 发自纽约

  进入华尔街11号的纽约交易所是件麻烦的事情。

  远远的,就看见层层栏杆包围着建筑,毫无疑问,这一定是纽约交易所。这些栏杆和各处把着的高大严肃的保安,使得华尔街11号显得如此突兀,甚至刺眼。自从“9·11”事件后,纽约交易所大大提高了保安等级。交易大厅,也不再对公众开放参观。

  说明了事项,保安终于在一串名单中找到了我的名字。又经过森严的安保程序,包括“存照留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终于进入了纽约交易所。

  约翰·塞恩是一个学者模样的华尔街人士,尽管曾在高盛供职多年,并一路从负责欧洲业务的主管升迁,先担任了5年首席财务官,又当了4年首席运营官。离职前,是高盛首席运营官兼总裁。

  到纽约交易所任职,约翰·塞恩怀着一个梦想,至少是一个CEO的梦想。相比于门口那些新设的有形的栏杆,约翰·塞恩正努力消除一些无形的栏杆,让纽约交易所更亲切,更透明。事实上,他已经成功地把纽约交易所从一个保守的,半私人化的机构,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公共的上市公司。

  他对记者谈到他的理想:纽约交易所是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这艘巨轮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决心要让这艘巨轮重新注入活力。

  有些人为使命而工作。约翰·塞恩就是其中一位。

  关心华尔街动向的人,不难理解他的那种理想和使命。 在2004年出任纽约交易所CEO一职,真的“华而不实”。

  2003年9月,由于获得高达1.4亿美元的退休金,纽约证交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格拉索在舆论的谴责声中被迫下台。纽约交易所CEO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位子,甚至有美国媒体以“巨大的黑箱”来形容纽约交易所和交易所的官员们。

  可以说,从履新之初,约翰·塞恩就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不过,更大的压力不在于舆论,而在于交易所本身。

  对于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纽约交易所而言,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一种负担。从梧桐树下到华尔街11号,200多年过去了,纽约交易所就像一艘巨轮,岿然屹立在华尔街11号。但是巨轮的外壳,已经有些斑驳。

  约翰·塞恩的使命,就是要创造一段新的传奇,给巨轮注入动力和活力。

  薪酬问题

  在谈论了交易所各种战略和变革之后,记者问及了他的薪水。

  “我不为钱而工作”,塞恩非常坦率地告诉记者,他出任纽约交易所CEO,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就像他当年出任新职时所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挑战,我深感荣幸。”

  事实的确如此,若是因为薪水,他就应该在对面那栋楼上面,在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继续担任总裁,薪水远比现在丰厚。

  其实,自从他的前任格拉索的巨额报酬事件后,纽交所CEO的薪酬问题就备受关注。纽约交易所在2003年8月披露,格拉索一次性取出其应得的积年报酬,共1.4亿美元,金额超出纽约股票交易所过去三年中的赢利。而且光在“9·11”之后,格拉索自以为表现不俗,稳定市场工作做得好,借机又让纽约股票交易所给他发了500万美元的奖金。

  因此,在塞恩履新之前,就屡有媒体发问,新任CEO的薪水是多少。事实上,履新的时候,他的薪水是一年400万美元左右,相比其前任的收入,可谓是“低收入”。相比其他华尔街的高管,这份薪水也只属于中等,甚至偏下的水平。

  不过,对约翰·塞恩来说,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对交易所的贡献。

  在2006年,他向纽交所董事会提出,要求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固定薪水,而把主要部分的报酬与交易所的业绩挂钩。根据纽约交易所2006年的年报披露,2006年约翰·塞恩的固定薪水为75万美元。其他部分的报酬,更多地是通过与业绩挂钩的现金和股权激励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报酬幅度大约是525万美元。

  改革使命

  上任伊始,围绕约翰·塞恩的都是坏消息。

  由于纽交所要求格拉索返回其部分报酬的诉讼所引起的巨额法律费用,以及为了重树交易所形象而做的市场营销费用,在其上任的第一年,交易所的利润降低了50%。

  2003年,纽约交易所交易席位的转让费用,也从1999年的270万美元跌至了约100万美元左右。

  可能正是这些麻烦事,让他更有一种使命感,要引领纽约交易所走向新的繁荣。

  所以,从2004年开始,他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媒体形容他的改革所带来的变化,超过了纽约交易所之前200多年的改革总和。

  塞恩上任后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让这个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纽约交易所收购了群岛电子交易所,从而成功借壳上市,成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2006年3月8日,以NYX为代码的纽约交易所集团股票正式在纽约交易所交易。上市当天,纽约交易所的股价突破80美元,集团的总市值达到126亿美元。约翰·塞恩认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变革中,投资银行是金融服务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先锋,但是交易所则相对落后。通常,人们认为交易所是重要的国家资产,正如每个国家都需要航空和邮政系统一下,他们也需要证券交易所。事实上,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塞恩还干了另一件大事,“很多欧洲人都被这一招惊呆了”。通过不懈努力,纽约交易所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收购了泛欧交易所。

  约翰·塞恩骄傲地对记者说,“通过与泛欧交易所的合并,我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交易所”,联合了美元和欧元这两种主要货币,开展跨时区交易,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的交易场所。

  除了战略上的扩张,约翰·塞恩更顶住压力,改变纽约交易所几百年来以人工报价为主的交易系统,推出了以电子交易为主,人工为辅的混合交易系统。开始的时候,反对声远过于支持者。交易员纷纷抗议,认为计算机取代人工,将导致他们失业。在纽约交易所收购群岛电子交易所的庆典上,甚至有交易员代表,当着诸多华尔街银行家的面公开责问约翰·塞恩,在其大力推动电子交易的时候,可曾把场内交易员放在心上?

  交易员对电子交易的愤怒,犹如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对机器的愤怒,尽管这已经是21世纪,尽管他们已经站在号称全球金融行业最前端的华尔街11号。

  塞恩回答道:“你难道觉得我是高盛要统治全世界而派来的特洛伊木马么?”

  他坚持,这是纽约交易所唯一的选择,这么做,是为了交易所会员的最大利益,尽管需要时日。

  今天的纽交所交易大厅,已经不像往日那么喧嚣热闹。交易员们也不像往日那样以手势相互之间报价。对参观者是一种遗憾,但是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福音。毕竟,大量的买卖指令如果在瞬间进行的话,计算机的自动撮合远比人工报价来得有效和迅速。

  不过,约翰·塞恩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一交易大厅不会被废弃。他说,很大程度上,人工交易还是有计算机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有人卖200股股票,但是恰巧当时或者当天没有买盘,如果单纯依赖计算机,可能价格就会一路暴跌,但是依赖场内的专家,就能为这个股票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防止暴涨或者暴跌。

  约翰·塞恩的改革动作在常人看来都是那么“大刀阔斧”,其实,他在内部管理上也不乏“细致入微”。在采访的时候,记者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原来有一专职的理发师服务于纽交所,除了收取小费,该理发师每年还从纽交所获得2.4万美元的补贴。约翰·塞恩上任后,坚决对这类事件说“不”,要求取消交易所理发师的岗位。理发师特意找上门去表示可以取消他的补贴,但是希望继续让他为交易大厅的交易员服务。但是约翰·塞恩否决了这一提议,他认为,交易所就不应该有理发师这么一个职位。

  在约翰·塞恩上任之初,就有好事者预测他的未来之路。塞恩在就职之时曾表示,预计自己将在这个岗位呆上3到5年。如果按5年计算,到2009年,他将可以自由离开,届时,他仍有足够的

竞争力在华尔街谋一份显赫的职位。

  希望更多中国企业到纽约上市

  自从2003年上任以来,约翰·塞恩已经三次到访中国。他说,中国市场,一直是纽约交易所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要吸引中国企业到纽约上市,也是因为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日趋加大。因此,他不可能不关注中国。

  人物周刊:全球诸多交易所都争抢上市资源,纽约交易所在吸引中国企业方面有什么计划?

  塞恩:吸引中国企业到纽交所上市,是我们长期的、不变的战略。总体而言,纽交所在吸引中国企业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目前,已经有36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上市,总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有24家,总市值达到7380亿美元。

  今年以来,已经有7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上市,未来两月,还有4家企业将在这里上市。到纽交所上市,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让他们面对全球最多的投资者。

  人物周刊:您认为哪类企业在纽约上市会比较受欢迎?

  塞恩:今年上市的7家中国企业,所处行业都不同,从

太阳能到制药行业都有。我们欢迎各类企业到纽约上市。我希望中国企业家不要顾虑本行业是否会受投资者青睐。因为纽交所面对的是国际投资者,各类投资者所青睐的行业不同,各种行业都有吸引投资者的地方。比如,重视风险控制的退休基金可能比较青睐传统行业,而风格激进的基金可能会青睐高科技和生化企业。不过,各类投资者共同重视的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只要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必然会在市场上得到良好的估值。

  人物周刊:您对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总体印象如何?有什么批评或者建议么?

  塞恩: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普遍都受到投资者欢迎,企业成长性也非常好。我对他们的印象也非常好,没什么可以批评。

  人物周刊:中国企业在寻求纽约上市的时候,通常会比较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交易所。您认为与纳斯达克市场相比,纽约交易所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塞恩:相比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是一个规模更大、声望和品牌认知度更高的交易所,当然上市条件也更严格。从我目前掌握的数据看,符合纽交所上市条件的中国企业,都会到纽交所上市。一般而言,那些达不到纽交所上市条件的中小型企业,会选择到纳斯达克上市。我认为,纳斯达克更多的是与美国交易所在竞争。

  人物周刊:近年来,纽交所实施了一系列并购计划,现在已经把版图扩大到了欧洲市场,那么对亚洲市场你们有什么计划?

  塞恩:我们必须要成为一个真正全球性的市场。我们收购了欧洲最大的现货交易所,位于伦敦的LIFFE衍生产品交易所,还要在亚洲寻找合作伙伴。我们与东京证券交易所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购买了印度交易所5%的股权。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中国的同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签订合作备忘录。我希望和相信,我们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

  人物周刊:你们和东京交易所下一步的合作计划包括哪些方面?

  塞恩:我们正在寻求更多的企业同时在纽约和东京两地挂牌,同时方便日本投资者投资美国股市。

  人物周刊:跟上海证券交易所之间呢?

  塞恩:我们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但这无疑可以成为我们下一步合作的方向。

  人物周刊:您对中国证券市场印象如何?

  塞恩:要评论一个市场是否过热,是非常困难的。中国证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它努力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融资和发展的平台。

  人物周刊:两年里,中国内地主要股指翻了两番,您认为一个新兴市场如此暴涨是否正常?

  塞恩:这种情况在很多新兴市场都会发生。通常而言,新兴市场的波动性会大一些。

  人物周刊:今年5月底,由中国内地的股市大幅下跌开始,引发了次日欧美等主要股指的大幅下挫。您认为这是投资者的一种过激反应、还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全球证券市场影响力提升的一种体现?

  塞恩:随着全球经济日渐一体化,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联都日趋增大。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肯定会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变化,也必然对其他地区带来变化,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类似于宏观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不过投资者有时候是会有过激反应。因此我们要关注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趋势。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和纽约证券市场的关联度肯定会不断加大。

  人物周刊:作为纽交所CEO的感觉如何?

  塞恩:我接受这份工作不是为薪水。纽约交易所是美国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前几年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当我有机会来帮助纽约交易所重新恢复活力,我很喜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