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争当自行车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1:25 青年参考

  撰文、摄影茅青

  

  出国多年,我对自行车始终很有感情。出国前,在北京生活,没有自行车就像没有脚似的,寸步难行。当时,几乎人 手一辆自行车,长安街上红灯一亮,一大排自行车在灯前等候,颇为壮观,中国也因此被称为“自行车大国”。

  移居法国后,自行车我倒是买过几辆,但都很少使用,将它们丢在地下室里,久而久之,不是胎瘪了就是生锈了。

  

  骑车也要

  有“环境”

  巴黎的地铁很方便,如果去不太远的地方就干脆走路。国内来的朋友见我如此能走,都感到惊讶,夸我有意识地锻炼 身体。殊不知,能走路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路走得太多,我得了拇外翻,一走路脚就疼。这时就特别怀念当年在北京骑车的生 活,骑上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我在巴黎之所以不骑车,是因为没有骑车的环境。

  法国人骑车是为了娱乐,如同溜旱冰、打

网球一样。偶尔有人骑车出门,也觉得很不方便:

  第一,没有自行车道,骑车的人须同开车的人并驾齐驱,为了安全起见,只好在人行道上骑,为了避开行人和马路牙 子,就得上上下下很多次;第二,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自行车;第三,没有自行车修理铺,也没有打气的地方。

  

  欧洲人

  爱上了自行车

  时过境迁。从1999年起,我每年回国探亲,都发现北京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大;自行车越来 越少,尤其是

写字楼林立的地方,自行车已没了立足之地。每次回国都听说某人拿到了驾照,某人换了“坐骑”。同时,我也 发现,北京的马路越来越堵,尽管道路不断拓宽,仍赶不上汽车增加的速度。

  在中国人对汽车的热恋持续升温之际,欧洲人却爱上了自行车。

  最早提倡骑车的是北欧国家。10多年前我去荷兰阿姆斯特丹旅游时,就看见骑车的人特别多。后来到丹麦哥本哈根 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骑车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据最近的一项统计,哥本哈根有540万人口,市内上牌照的自行车有420 万辆,专设的自行车道有一万公里;阿姆斯特丹有78万人口,自行车有63万辆,男女老少出门皆靠自行车。

  法国巴黎开辟了自行车道,也配置了修车行,骑车出门办事的人越来越多。7月15日起,巴黎又推出了租借自行车 的业务,每300米就有一个自动租借站。如果用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可免费使用,每超过半小时交一欧元租借费。也可以 买年票,29欧元可使用一年。自动租借站由电脑控制取车、还车和交费,非常方便,也不必担心自行车被偷。车型很实用, 银灰车身,3种变速,模样敦实。

  看了报纸才知道,很多欧洲城市早就有租借自行车的业务了,比如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法国里昂自两年前开辟了 租借自行车的业务后,城市环境大为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噪音减少,堵车减缓。巴黎推出租借自行车业务以来,得到了很好 的评价,短短一周时间,自行车租借达30万次,市长、副市长带头租车。

  巴黎的一些市民发现,骑车办事挺方便。一个专门负责为客户送DVD的供货商说,以前他开车送货,每月的违规停 车罚款超过了做生意赚的钱。现在好了,租借自行车半小时内免费,交通费完全省下来了。还有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女护士,每 天要去给一位老年病人打针,路不远,骑车去比乘地铁或开车都方便。不少离学校较远的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前都是 父母开车把他们送到学校,现在他们同父母一起骑车上学,既锻炼身体又不会堵车。

  

  自行车是

  未来主要交通工具

  欧洲环保人士认为,自行车是未来城市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以前,很多人觉得,自行车是落后国家的象征。电视 里的发展中国家,交通一片混乱,

摩托车、自行车在街道上磨蹭,汽车开不动,喇叭声、叫喊声声声惨烈。现在人们发现,自 行车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的大城市。

  当然,发达国家提倡使用自行车,也不意味着禁止使用汽车。环保人士认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大 城市的边缘地区,汽车使用较多,进入市中心,则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在更中心一些的地方则设立步行街。伦敦市政 府就规定,汽车进入市内须缴纳两英镑的“市内行车费”,以减少汽车进城。许多北欧城市也有类似的规定。

  鼓励使用自行车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在研制其他新型交通工具。在欧洲的街道上,人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怪模怪样的车 辆在试运行。

  中国人,想不想拾回咱“自行车大国”的称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