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降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14:51 外滩画报

  法国巴黎卢浮宫希腊馆几乎被搬空了。130件古典希腊时代的杰作运抵首都博物馆,其中不少藏品是入卢浮宫以来首次离开法国,其中包括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战神阿瑞斯雕像,以及法国路易十四藏于凡尔赛的阿芙罗狄忒雕像。“这是50年一遇的大展览,”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说这些展品在北京、新加坡和澳门巡展完毕,将立刻回卢浮宫,“永不再外借。”

  文/丁晓蕾

  8月12日,随着“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开展,5000名观众涌入首都博物馆。

  这虽然不是首都博物馆第一次遭遇这么多的观众,但多少令博物馆工作人员意外。早上10点半,卢浮宫古希腊馆馆长帕斯奎尔作了第一场古希腊艺术的讲座。事前,首都博物馆担心听众有限,找了内部人员做替补,但到了开讲时,230人的小演讲厅迅速被听众占领了各个角落,过道上也坐满了人。

  讲座前,在卢浮宫工作24年的帕斯奎尔宣称,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展示一种共融的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希腊文化是一种与中华文明完全不同的文明形式,西方人的许多生活习惯仍然延续了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而卢浮宫借第一次进入中国的机会,更多传递出一种信息,让东方了解西方。帕斯奎尔诗意般描绘了展览的潜在野心:“为古老中国清晰地描绘出一个西方文明的轮廓。”

  这次卢浮宫珍藏展,仅限于希腊古典文明时期的作品,展品集中,单件展品体积大,共计130件。表面看来,卢浮宫展品数量少于大英珍藏展,但由于所有展品来自同一个分馆,一些展品像帕特农神殿的雅典娜雕像、

战神阿瑞斯雕像等,都是自入藏卢浮宫以来首次离开法国展出,更显珍贵。

  首都博物馆用了1400平米的长方形展厅来呈现古典希腊艺术珍品。展览分为“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与希腊名人对话”三部分,从社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文化思想三个角度展示希腊古典时期的社会与文化面貌。

  古典希腊时期,主要是指波斯战争结束(公元前490年-前479年)到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323年)的希腊艺术。这一时期是希腊历史的政治、艺术的黄金时期,雅典建立起以城邦居民为主的奴隶民主制,公民与非公民构成了城邦生活的各种丰富形态。身为一个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公民,通常的生活是,参与政治、发表演说、服兵役、从事运动、唱歌跳舞、弹奏乐器、结婚生子、喝酒吟诗、欣赏艺术、做生意,还有祭拜神灵。

  在卢浮宫的希腊馆内,基本按照历史顺序进行布展。西方博物馆大都根据艺术品出现的时间顺序摆放展品,但这次展览没有依循惯例,而是根据文物展现的内容分类。中方策展人黄雪寅介绍,这更有助于不太了解西方艺术史的中国观众理解展品,“三个部分层次感分明,由浅入深,可以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各取所需”。

  世界顶级博物馆来华展览,成为近年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之一。今年有“美国艺术300年展”, 去年有“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等。

北京大学艺术系博士生导师丁宁称,这类大型展览是中国实力在经 .崛起后的另一种展现形态。

  丁宁透露了展览前一个有趣的细节:首都博物馆中方人员在谈判时称,我们现在做的是卢浮宫,希望卢浮宫的水平不逊色于大英博物馆。受到刺激的法国人迅速作了回应:“不可能吧?我们肯定超过他们,没有问题的!”

  今年1月,首博开始同卢浮宫接洽,用了8个月的时间与卢浮宫商谈合约以及各种细节,终于在7月签下合约。

  在采访时,帕斯奎尔称,卢浮宫艺术品能到京也是机缘巧合,由于卢浮宫的永久保藏室正在重新装修,需要两年时间完工,这才让这些杰作走出宫门来到中国,“工程完工以后,它们又将会永久地沉睡在一个个大储藏格里”。

  “陶器是给现代人阅读的考古杂志”

  从展厅门口右转,就是到了“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区域。这里展示的大都是一些陶器、石碑、小型器具和雕像,以陶器居多。

  古希腊人对自己在绘画、雕塑、戏剧和建筑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很引以为豪,而陶器在他们眼中只是日常用品,而非艺术品,但相对那些脆弱的艺术品,陶器虽然易碎,却不易变形或褪色,而且数量较多,现代人了解古希腊,除了通过那些典籍铭文,古希腊陶器上的图像是最鲜活的考古证据。

  帕斯奎尔介绍:“这些陶器就像是给我们现代人阅读的考古杂志。”这次展览的十大重点文物之一的“红像陶双耳爵《拿铁环的加尼米德》”就是一件珍贵陶器。双耳爵的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被宙斯爱恋的美少年伽尼墨德,他一边行走一边滚动着一个硕大的圆环。

  双耳爵在古希腊宴饮中非常常见,当时用于混合酒和水,其比例协调,爵的身高和直径相等,爵底的直径与杯口的直径相等。画家经常在这种红像陶双耳爵一个侧面只描绘一个人物形象。

  双耳爵的图案故事也颇有意味:年轻的特洛伊英雄伽尼墨德以俊美闻名,天神宙斯对其爱恋不已。据传说,他在特洛伊城边看管父亲的羊群时被变成鹰的宙斯掠走。图中伽尼墨德一边走一边滚圆环,玩一种儿童游戏,这显示这个人物非常年轻。他红棕色的长头发,是用稀释的釉画出来的。伽尼墨德左手里的公鸡是宙斯送给他的礼物,代表了宙斯对这个年轻人的爱恋。而这一故事透露出古希腊盛行的“男风”习俗以及古希腊人对运动竞技项目的热爱。

  丁宁先后5次去卢浮宫反反复复凝视这一陶瓶,“简约而又大气,勾勒美少年的线条精准而又柔婉,令人几乎有一种奇妙的内心发颤的感觉!”他告诉记者,不少研究希腊艺术的人,到卢浮宫都必看这一件陶品。

  “陶器能够告诉我们文献里没有说或者说得很少、说得不清楚的东西。”帕斯奎尔说。

  不懂神话也可以爱上希腊

  神话世界与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经常无法分清,在艺术世界里也是如此。为了展现古典时期希腊人对神灵的崇拜,这次设计人员用仿真石在展厅中央搭建了“帕特农神庙废墟”—以一个四五十平米、高半米左右的方台作为基座,四根高7米的立柱立在方台的四角,直通天花板,假造的“断壁残垣”映衬在阿波罗、雅典娜和阿芙罗狄忒雕像的身后。有中国观众凑前问,这是运过来的吗?

  阿芙罗狄忒雕像对于中国观众可能是最好辨认的—半裸身体,曲线柔美。阿芙罗狄忒即爱神,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此次展出了三件非常珍贵的阿芙罗狄忒雕像。

  一件阿芙罗狄忒雕像为《克尼杜斯的阿芙罗狄忒》最好的复制品,原作出自古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之手,现已遗失。这尊雕像让人欣赏到普拉克西特利斯的独特风格:人物的脖子修长,脸部轮廓清晰,小唇、额头几乎完美地被几绺头发勾勒出了一个三角形,头发中分,用两根平行的发带束住。最重要的特征是眼睛的技法:下眼皮很深,眼眉从眼角处开始形成了完美的弓形,使女神的眼神显得深邃而神秘。这张古典面庞确立了希腊美的典范,并由罗马人传播到整个西方艺术之中。

  在讲座中,帕斯奎尔提及古代女性雕塑原型的来源。古希腊妇女很少出门,大多数时候能够出门的往往是一些高级妓女,这些妓女成为雕塑家临摹的最好模特。其中,这次展出的《阿尔勒的阿芙罗狄忒》,其原型即为雅典一高级妓女芙留娜。芙留娜是当时雅典美得让人炫目的少女,可是因为在泛雅典娜节时到大海里裸泳而惹来麻烦。女性在公众场合赤身裸体,在那时被视作亵渎神明。于是,她被带到法庭受审。著名的演说家希佩里德斯(Hyperides)也是她的恋人去当她的辩护人,可是,面对众多的陪审官, 他却无以辩说,而只能一把撕下芙留娜的衣服,让其当众裸露美得令人窒息的胴体??此举居然成为最佳的辩护:如此天生丽质的美怎会亵渎神明,原本就是天意造化!所有的指控只能招来神的惩罚。最后,80名陪审官无罪释放了这一女子。后来,芙留娜的另外一个恋人、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照她的样子雕刻了这座著名的雕塑。

  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往往是超越道德的。丁宁还列举了一个事例:

  画家阿贝勒士是古典希腊最好的画家。亚历山大大帝欣赏其才华,让他为宠姬康贝士贝绘制裸体肖像。画家阿贝勒士一见康贝士贝便堕入爱河。画完肖像后,亚历山大大帝非常满意,让阿贝勒士随便提出任何要求。于是,画家提出让康贝士贝归其所有。亚历山大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美的东西,亚历山大会将其看成至高无上的东西,可以把任何现实的东西比下去,这也包括美人。”丁宁如此解释了希腊人的审美观念。

  希腊人对艺术的追求,影响后来的欧洲人。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温克尔曼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希腊,却写成了一本《希腊艺术史》专著。他呆在罗马10年,研究希腊雕塑的复制品。后来有去希腊的机会,他却紧张得发抖。他最终没有去成希腊,因为担心万一看到的东西和自己研究的东西不一样。“我怎么接受得了?”敬畏之心阻挡了温克尔曼踏上希腊艺术之路。

  对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的古希腊艺术可能来自于艺术院校那些待出售的石膏磨具、断臂的维纳斯、裸体的阿波罗等。

  而这一次古希腊艺术品实实在在成为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触及的对象了。

  这次艺术展览一些物品都采取了“裸展”,即没有任何防护。丁宁对这些表示了惊讶。一些展品前也没有绳子,因为人多,还是有危险的可能性。“我觉得法国还是很大方的,可以随便拍照,但是不要用闪光灯。看了之后你留些记忆嘛。”

  “这是50年一遇的大展览,”在展览开幕式上,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评价道,“至少在未来的50年内都不会看到这样高水平的展览了。”艺术史专家丁宁说:“这是建国以来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文物展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