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北极“插旗”引燃“冰地热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09:50 世界知识

  李东

  银妆素裹,冰雪世界的北极一夜之间“热”了起来,这股突如其来的“热”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是来自人类的 另一行为——新的“圈地”运动。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执行代号为“北极—2007”的北极深海考察期间,俄国 家杜马副主席、极地专家奇林加罗夫乘潜水器在北极点附近4260米深的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高一米、能保存100年左右 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并留下了一个密封舱,里面存有考察队给后人的信件。此举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遭到美国、加拿 大、挪威、丹麦等环北极国家的强烈不满和跟风行动,早已存在的北极争夺战由或明或暗状态一下子冒了出来,成为热点。

  一次试探性的主权宣示行动

  环北极地区约80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岛屿分属于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等八个环 北极国家,而北冰洋仍属于公共海域,可供世界各国自由开展科学考察。目前在北极地区的各种国际考察站达数百个(包括中 国“黄河站”)。

  但是,俄罗斯对现状并不满意,它对北极地区有更大的诉求。早在苏联时期,苏联政府就对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 。上世纪20年代,苏联、挪威、丹麦、美国和加拿大曾达成一项瓜分北极的协议,规定各国极地部分的水域和岛屿应视为国 家领土。根据该协议,苏联获得了以科拉半岛(俄最西北端)、楚科奇自治区(俄罗斯最东北端,临白令海峡)以及北极为基 准点确定的三角形区域,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事实上,苏联地图一直都将这个水域(面积约占整个北冰洋的45%) 划为其领海,俄独立后继续延用这一划法。

  但1997年俄正式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北极三角形地带”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1982年通过 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苏联—俄罗斯的上述划法不被承认。俄国内一直有人指责俄当局加入“公约”的举动“非常荒谬” 。

  随着国力复苏和大国意识的增强,俄收回“北极三角地带”的愿望与日俱增。2001年12月,俄曾向国际大陆架 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对北冰洋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其中包括对纵跨北极点与加拿大大陆架相连接的“罗蒙诺索夫海 岭”俄方一侧大陆架行使主权管辖,但被该委员会以俄方提供调查资料和数据不足为由拒绝。俄此次高调在北极点洋底考察和 插旗,实际就是一次试探性的主权宣示行动。

  据称,本次科考活动的任务之一是搜集证据,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海岭(1948年, 苏联科学家在北冰洋洋底发现这条海岭,并以俄罗斯18世纪著名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姓氏命名)是俄罗斯西伯利 亚北部地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从而为俄方2009年再度申请准备“证据”。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 法公约》规定,各国有权开发大陆架,包括延伸到水下的部分,因此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尽最大努力把“北极三角地带”的一 个顶端确定在尽量靠近北极点的地方。据俄有关部门透露,俄正积极准备在圣彼得堡出版有关北极地区的最详实地图和地质资 料集,以作为申请和拥有对该地区主权管辖的证据。8月7日,俄总统普京在接见科考队成员时称,“俄罗斯极地考察人员对 北极的科考结果应成为解决北极大陆架归属问题的依据”。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格雷兹洛夫也表示 ,俄罗斯北极科考向全世界表明,俄罗斯有能力维护并捍卫其在北极的利益。

  经济、安全利益多

  俄对北极地区的诉求实质在于,利用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赢得战略主导权,确保大国地位。

  (1)获得北极资源开发权。北极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该地区潜 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2000亿桶,天然气在50~80万亿立方米之间。据俄能源部测算,仅在俄领海范围内的 北冰洋地区,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天然气储量巨大,西伯利亚西北部可采天然气储量至少有13.5万亿 立方米,很有可能超过17万亿立方米。而且,北极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此外,北极还有大 量的铜—镍—钚复合矿和金、金刚石、铀等矿藏,以及丰富的渔业和动植物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源日益减少,北极 资源归属将具有重大战略影响。

  (2)控制战略通道。随着全球气候转暖和冰层融化,穿过北冰洋、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航道即将打开,届时加 拿大沿岸的“西北通道”与俄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方通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是北美洲、北欧地区和 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通道。俄一旦将“北极三角地带”划入版图,将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控制未来新的世界经济走廊,可 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全球经济主导权。

  (3)争取安全主导地位。目前,俄、美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有着大致相同的最短距 离,北极的厚厚冰层是战略核潜艇最好的隐藏场所,从这一海域发射导弹10分钟就可达到美国腹地,因而这里是地球上最理 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阵地。俄拥有北冰洋,就将赢得未来安全战略制高点。而且,俄加强北冰洋地区的核潜艇和空中防御体 系,将通过现有的军事力量以最小的成本就可使美在阿拉斯加、东欧等地积极构建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形同虚设,进而对美形 成战略反制和威慑。

  不妨借鉴南极经验

  事实上,为了在未来的北冰洋权益分割中赢得先机,环北极地区的俄、加、丹、美等国先后提出对北极地区的主权要 求,并纷纷采取切实行动保卫“领海主权”,致使各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摩擦不断,北极争夺战呈愈演愈烈之势。

  早在50年代,加拿大就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近年来又不断加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和科考行动;2003 年,丹、加两国因北冰洋“汉斯岛”归属问题发生争执;2005年,丹麦宣称北极点所在的海底山脉是其所属的格陵兰岛的 自然延展海脊,因此北极为丹麦所“拥有”。美国更不甘落后,多年来一直在为争夺北极权益积极准备。针对此次俄北极点插 旗,美国务院副发言人凯西认为,俄以插旗宣示主权的做法“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美不仅派侦察机全程跟踪俄此次活动,国 会参议院商业、运输和科技委员会还紧急开会决定拨款82亿美元,以增强海岸警卫队对北极地区的监视和考察。美海岸警卫 队于8月6日还派出两艘重型破冰船从西雅图出发开赴北冰洋科考。

  目前,引发北极主权争议的主要症结在于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北冰洋的法律地位以及北冰洋权益如 何划分,至今尚未形成专门的国际条约。1990年8月28日,环北极圈八国代表在加拿大签署成立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后陆续有其他国家加入,中国于1996年成为第16个成员国),作为协调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就是 所谓的“八国条约”;1996年又建立了讨论有关北极重大事务的北极国家政府间论坛——北极理事会。但这些组织对各国 并未有多少约束力,只要一天没有制定专门的国际法进行约束,各国在北冰洋我行我素造成利益碰撞的行为就不可避免。

  对于解决北极争端,国际社会在南极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上世纪50年代,随着各国对南极进行的大规模、 多学科的考察与研究,南极也出现了类似今天在北极的摊牌,英国、阿根廷、智利、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七国提出 了对南极洲的领土要求。最后在1957~1958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的推动下,12个国家于1961年签署了《南极条 约》,确立了适用于南极洲的法律框架,重叠的领土主权要求虽没有被放弃,但却被“冻结”;随后成立了由28个国家组成 的南极事务的有关最高决策机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1991年,该机构出台《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 约议定书》,决定50年之内(也就是2041年之前)禁止开发南极矿产资源活动,使南极争夺趋于平静。因此,“冻结” 主权要求、搁置资源开发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解决北极冲突的一个折中方案,但有关各国对此达成共识仍有不小的难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