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多次造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13:06 青年参考
4.“仿佛一下子从月亮上掉下来” 在接受富尔采访的前后,德巴完成了一篇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专访,并交给《国际政治》季刊发表。拿到那篇专访后,该杂志主编魏斯曼感觉还需再问安南几个问题,于是直接联系了其发言人斯特凡·迪雅里克。然而,令他感到吃惊的是,迪雅里克称,安南从未接受过德巴的采访。德巴对此辩解称,他是通过“第三方”对安南进行采访的。出于谨慎,魏斯曼并没有发表德巴的那篇“专访”,但也没有对德巴的职业操守产生足够的怀疑。今年初,德巴对安南的又一篇“专访”在《国际政治》季刊上发表,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篇所谓的“专访”只是根据安南的一次公开讲话整理而成的,根本算不上是“专访”。 法国Rue89.com网站的爆料,让德巴彻底置身于媒体的聚光灯下。自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奥巴马公开否认接受过德巴的“专访”之后,格林斯潘、比尔·盖茨、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等人纷纷出面,否认接受过德巴所谓的“专访”。 面对铺天盖地的否认和指责声,德巴进行着苍白无力的辩解。他说,自己通过一个叫罗布·谢尔曼的芝加哥记者对安南进行了采访。但无论通过他提供的工作单位还是电话、传真等联系方式,都找不到“芝加哥记者罗布·谢尔曼”。至于其他“专访”,德巴称,是由他拟出问题、《国际政治》季刊负责“搞到答复”,最后再由他翻译整理而成的。 对于德巴“反咬一口”的做法,《国际政治》季刊的主编魏斯曼简直要“出离愤怒”了。“这是彻彻底底的谎言,”魏斯曼说,“我们是这起事件的第一受害人。发生了这件事后,我仿佛一下子从月亮上掉了下来。” 魏斯曼知道,这起事件将给《国际政治》季刊的声誉造成沉重打击。但同时,他委屈地抱怨道:“我们怎么可能怀疑一个为ABC和‘尼克松中心’工作的人呢?” 5.怎可对公然造假视而不见 造假丑闻被披露后,德巴很快便“自觉”地辞去了“尼克松中心”的研究员职务。其实,早在今年5月,对德巴真实身份有所怀疑的ABC就已悄悄结束了与他的工作合同。目前,包括ABC、美联社等新闻机构都在进行内部自查,以确认德巴是否在新闻评论中散布了“虚假”信息。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就在Rue89.com网站爆料的前两天,德巴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时称:美国国防部已经制订了计划,要对伊朗全境的1200个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在3天内摧毁伊朗的军事力量。如今,他的这个消息是否有依据,也值得怀疑了。 德巴造假事件再次为国际媒体敲响了警钟。有评论指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基础,是其编辑、记者、撰稿人的职业操守,新闻人必须首先恪守“真实”的原则。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媒体,《国际政治》季刊、ABC等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一直对德巴的公然造假行为或可疑行为视而不见,的确值得深思。 参 考 资 料 《纽约时报》记者造假丑闻 近年来,包括CNN、路透社等诸多国际知名媒体,都曾卷入造假丑闻。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2003年被披露出的《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假新闻事件。 从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杰森·布莱尔共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73篇报道,其中至少有36篇“存在各种问题”。这一事件成为《纽约时报》创刊152周年来最大的丑闻之一,该报执行总编辑豪威尔·莱尼斯与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因此双双引咎辞职。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