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公开指责美国为阻碍谈判的罪魁祸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5:51 三联生活周刊

  戏剧性的高潮

  本次大会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减排的目标。按照IPCC的建议,为了把地球平均气温的升幅控制在2℃之内,发达国家就必须在2020年把排放量减少25%-40%(以1990年为基准)。而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10-15年后达到顶峰,并在2050年时减少至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以下。

  欧盟极力争取把以上三条写入“路线图”中,但却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发展中国家也不愿意把这些数字列入其中,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它们也将很快被强加上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减排指标。

  因为三方均不愿让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原定12月13日中午前必须起草一份“路线图”送交各国部长讨论,结果直到13日15时还没有任何消息。大会秘书长德波尔一脸无奈地对记者们说:“我对谈判的缓慢进程感到十分焦虑。”

  转机发生在当天晚上19时30分。刚从瑞典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亲临会场,做了一个长达50分钟的演讲。戈尔公开指责了美国,称它是“阻碍谈判的罪魁祸首”,他还请求谈判代表们不要被美国缚住手脚,应该绕开它继续前行。

  第二天,也就是大会预定结束的12月14日,传来了技术转让协议获得通过的传言。但是在减排的具体数字上,美国仍然不愿让步,谈判再次陷入僵局。本应在晚上召开的全会一直拖到午夜都没有结束的迹象。会场内仍然聚集了大量的记者和NGO观察员,大家纷纷买来饼干、香肠,准备和代表们一起熬夜,见证那历史性的一刻。摄影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一直瞄准各国部长们的秘密会议室,却没人出来。大家一直等到凌晨2时,却从组委会传来消息,全会将在周六(15日)上午8时举行。无奈的记者们纷纷打电话改签机票,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酒店小睡片刻。

  第二天上午,全会又拖了一小时才开会。谁知就在讨论到第二个议题时,印度代表提出反对意见,要求把“路线图”中针对发展中国家条款中的三个形容词:可衡量的、可报告的和可印证的,从开头放到结尾。这一看似毫无意义的变动改变了整个段落的含义,原来这三个形容词是用来形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指标的,可改动后这三个非常严厉的措辞就将用在发达国家技术转让上面。

  大会主席试图劝说发展中国家勉强接受,但谁知此时部长们仍然在秘密会议室激烈地讨价还价。中国代表团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指责大会主席在部长级谈判仍在进行时试图强行通过决议,属违规。大会被迫两次休会,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此时已是15日13时,再拖下去就有流产的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紧急飞抵巴厘岛,和印尼总统苏希洛一起抵达会场,分别发表了措辞诚恳的讲话,请求谈判双方采取灵活的态度,保证“路线图”按时出炉。

  谈判终于重新开始。虽然美国再次为了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拒绝通过最后的“路线图”,但在全场观众的嘘声和各国代表措辞严厉的声讨中,美国谈判首席代表葆拉·多布里扬斯基第二次请求发言,宣布美国将同意签署“路线图”,谈判的最后一块绊脚石这才终于被撤掉了。

  等到大会执行主席终于在18时27分宣布大会胜利结束时,会场上只剩下一半的代表仍然在座。

  最后的“路线图”是一份妥协的结果。IPCC为减排制定的三项硬性指标均被删掉,只是以一个注脚的形式出现在不起眼的位置。美国要求在发展中国家施行可衡量的、可报告的和可印证的减排的要求也被去掉,发展中国家可以继续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减排。欧盟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它甚至愿意在其他国家不参与的情况下独自承担IPCC给出的硬性指标,并对此显示出强大的意愿。

  虽然一些欧盟官员,以及许多环境NGO对此结果表示失望,但是大会秘书长并不同意他们的说法。“绝不能说这个‘路线图’是失败的。”他说,“这份‘路线图‘为今后两年的谈判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

  (感谢伯尔基金会〔Heinrich Boell Foundation〕对此次采访的帮助)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